三线精神的系统阐释

来源 :贵阳市委党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kf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出于对国际国内多种因素的综合考虑,中央举全国之力实施了大规模的三线建设。以西南、西北为重点的大三线地区,经济社会比较落后、生产生活尤为艰苦,但数百万三线建设者怀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对社会主义的执着信念、对尽快建成大三线后方战略基地的初心使命、对新中国繁荣富强的不懈追求,用生命和热血、科技和智慧谱写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史上的一篇壮丽史诗。由此形成的“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不仅成为新时代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而且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其他文献
遵义会议精神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即“坚定信念、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民主团结、勇闯新路、兵民为本”。“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民主团结”为遵义会议精神的典型展现,“坚定信念”是遵义会议精神内在支撑,“勇闯新路”是遵义会议精神直接表征,“兵民为本”是遵义会议精神的政治本色。新时代意味着新的长征路,弘扬坚定信念、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民主团结、勇闯新路、兵民为本的遵义会议精神具有重要现实价值。
以“强省会”为特征的省会都市圈建设,是带动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力引擎。贵州以“强省会”战略引领贵阳都市圈建设,有利于落实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优化贵州区域发展布局,在新发展格局下推动贵州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从目前情况来看,加快贵阳都市圈建设已具备时机、基础、趋势等有利条件,但还存在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规模亟待提高和扩大、发展基础有待夯实、公共服务体系供给能力不平衡等制约因素,需要采取强化规划引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分工协同发展、城乡统筹融合、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环境保护共保联治、深化合作交流等措施加以突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中,生态产业化和产业化生态化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毕节市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的实践起步较早,探索出了一些成功的发展模式,但总体融合发展水平不高,发展也不均衡。文章以毕节市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融合发展实践为例,针对各地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融合发展的成效与存在的不足,在探索全市生态资源供给的基础上,提出毕节市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融合发展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