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方法的普遍智力品格及其限度——从法律方法与法学方法称谓争论谈起

来源 :求是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dyjl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法律方法与法学方法的称谓之争反映出的学术失范现象说明.对于致力于息争止讼的法律方法应该遵守普遍的智力标准,保证思维的清晰性、正确性、精确性、一致性、相干性、逻辑性,深度、广度和公正。法律方法是规范、指导法官做出合理的法律结论,并对该结论予以评价的规则和标准。其应具有规范性、构建性、评估性等功能。法律方法是一个尝试性的法治悖论解悖方案,是一种立场,这种立场的核心是对法律思维予以明确的规范和约束,它比所谓的经验与智慧更能捍卫法律脆弱的生命。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日益临近,出现了一些未经授权的经营者通过滥用奥林匹克标志的方式来提高声誉的现象。当前,这类新问题的合理解决伴生着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国外对奥林匹克标志的法律保护已经积累了相当的经验,值得我国借鉴并据此进一步丰富知识产权保护的内涵。另一方面,我国的法律规范并不完善,也没有系统化的理论论述,尚不足以应对逐渐增多的相关案例。我国应以此为契机,通过单行立法规制、在司法实践中
2000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顺差和外汇储备急剧增长,外部经济出现了失衡,已引起国内外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业界人士的高度关注。如何调节外部经济失衡、实现内部与外部经济均衡正
摘要:史家品德和史书公正性问题,为历代史家所重视。明代学者从对作史之难的探讨出发,不仅对史家“心术”予以特别的关注,并使之逐步成为史学批评的一个术语,同时,他们还认为史书有“明公议”的社会功用,而史家有“持公议”的社会责任。明代学者的这些论述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前人对史学的认识,同时亦引起后人对史学社会价值的深入思考。  关键词:明代学者;历史撰述;“心术”;“公议”  作者简介:毛春伟(1982—
本文采用现代设计方法对摩托车排气净化消声器的设计过程进行研究,借助GT-POWER软件完成对消声器的插入损失和压力损失的计算与分析,从而为摩托车排气净化消声器的设计与改进
一    审美文化是一个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历史性概念。特里·伊格尔顿将从古希腊城邦制到后现代这一漫长历史时期的文化划分为“合—分—合”三阶段。 在他看来,哲学有三个伟大问题:我们能够认识什么?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我们被什么东西所吸引?这三个问题构成了文化的三大领域:认识、伦理-政治、利比多-审美。所谓“利比多-审美”,是借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概念对于人类审美文化作出界定。在古代城邦制之下,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