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校勤工助学工作

来源 :成功•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nley_lipp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高校收费制度的改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比重增大,高校勤工助学活动可以解决困难学生的后顾之忧,使之安心完成学业。本文就勤工助学活动的意义、方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高校 勤工助学 贫困生
  
  回顾近几年的发展历程,当前高校勤工助学工作取得的成绩是主要的。但是在发展的同时,不能忽视问题的存在,我们必须认真分析现状,理性思考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明确勤工助学的发展趋势,不失时机的采取相应的对策,实现勤工助学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一、大学生勤工助学活动的功能
  
  (一)思想教育的载体性功能。开展勤工助学活动,使学生亲身体验劳动的辛苦,促进对现实全方位了解,有利于把思想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二)生活的自立化功能。勤工助学活动能够向广大学生提供走向自主的经济基础,促进大学生生活自立化,提升参与社会生活和劳动创造的积极性,增强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承受力。
  (三)能力锻炼的催化功能。大学生勤工助学活动,着眼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利于培养广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四)个体的社会化功能。勤工助学活动既能促进广大学生强化对专业知识的运用,促进知识结构趋向合理,又能帮助学生走向社会、认识社会、了解社会,被社会所认同。
  
  二、高校勤工助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岗位层次较差,工作质量不高。勤工助学工作作为高校改革的配套措施,它旨在济困的同时加强助学的功能。应该说,“勤工”只是途径,“济困助学”才是最终目的。一些高校从一开始就仅仅把勤工助学定位在一项单纯的解困措施上,而没有将它上升到培养人才的高度。同时岗位层次普遍较底,多是劳务型岗位,智力型岗位一般不足10%,从而导致勤工助学工作起点低、岗位层次不高、工作涉及面不广等一系列问题,最终造成勤工助学工作的质量不高。
  (二)岗前培训与价值引导不够,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不够。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勤工助学工作对学生的岗位培训与价值引导不够,结果造成学生岗位职责不明,劳动纪律观念不强,工作责任心欠缺,尤其是一些学生索取报酬的心理定位较高,而对勤工助学活动的意义认识不够;有些学生缺乏协调勤工助学与完成学业之间的关系的能力;有的特困生对勤工助学还存在等、靠、要的依赖心理。这既造成有的部门不愿聘用勤工助学学生,也造成勤工助学岗位供求矛盾的日益突出。
  (三)勤工助学管理的规范性不够。高校勤工助学活动虽然发展很快,但学校在管理方面的力度普遍还不够,管理措施还不完善,国家政策也还未完善勤工助学的法律法规。部分高校制度建设还缺乏必要的稳定性与连续性,对基金的使用、管理也不够统一。一些学校的管理无法覆盖学生队伍中零星的“游击队式”的勤工助学。同时,高校原有的学籍管理、学纪管理在某些方面也制约了勤工助学的开展。
  (四)对勤工助学活动引起的误区疏导不够。随着高校勤工助学活动的不断发展,它也引起了一些误区。如有的学生将勤工助学的“有尝性”泛化到校园的公益劳动、学校布置的社会工作、青年志愿者活动、学生文娱活动等各项义务性活动中去。一些本来应由工作人员干的事动辄请勤工助学的学生干,对一些有利可图的岗位宁愿请临时工也不愿开辟为勤工助学岗位,没有把勤工助学岗位的开辟提到培养人才的高度来认识等等。
  (五)基地建设和实体开发的力度不够。从目前各高校总的情况来看,勤工助学岗位的供需矛盾普遍比较突出。面向社会较稳定的勤工助学岗位主要是家教,但数量有限,其他诸如推销等工作则时有时无。像北大方正集团这样的实体极少数,大部分的高校还只是停留在开书社、办服务性商店、搞洗衣服务等水平上,而这些基地限于客观因素的影响,既无法保持稳定性,也难以继续拓展勤工助学的岗位。这样造成勤工助学岗位难以持续增长,难以使勤工助学基金变为资本进入生产领域,从而难以实现基金真正的或是大幅度的增值,最终制约了勤工助学工作的持续发展。
  (六)社会广泛参与和支持不够。社会对勤工助学基金的资助不够。目前除了政府和学校,还很少有单位和个人在高校设立勤工助学基金,或者向高校的勤工助学进行投入的。社会上一些部门和个人对高校的勤工助学工作认识不足。有的单位把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有的甚至还利用学生干逃税、漏税的非法活动等等。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缺乏社会的广泛参与和支持,高校的勤工助学工作就会缺乏巨大的发展潜力。
  
  三、健全机构,加强管理,把大学生勤工助学活动不断引向深入
  
  (一)提高認识、做到人员、机构和经费三落实。高等学校应该十分重视大学生勤工助学活动的开展,要充分认识大学生勤工助学活动的意义,把勤工助学工作作为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一个有效途径。为了保证大学生勤工助学活动的工展,使之落到实处,高校应设立专门机构,选派专人负责此项活动的组织实施,实行全过程管理,以保证该活动的方向性和教育性。要制定贯穿该活动全过程的关政策,统一指导、统一协调,为学生实践牵线搭桥。要立勤工助学活动基金,保证勤工助学的经费开支。
  (二)广开渠道,开展多种形式的勤工助学活动。高校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不能把勤工助学活动仅仅理解为一种单纯的劳动形式。学校要为勤工助学活动广开绿灯,要抓住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契机,尽可能提供一定数量的比较固定的岗位。同时,要大力开拓社会市场,紧紧围绕社会的现实需要,面向社会开展勤工助学活动,要建立相对稳定和独立的勤工助学基地,并予以政策上的扶持,保证学生勤工助学的参与面和规模性。
  (三)拓宽领域,促进勤工助学活动向高层次发展。学校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充分利用知识、智能优势,不断提升勤工助学活动的层次。为此要做到勤工助学活动的四结合:一是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这既可以增长才干,发挥大学生的智能优势,又可以了解社会,取得一定的报酬,收到社会实践的效果;二是与课余科技活动相结合,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三是与教师的科研工作相结合,这既有利于教师科研课题的完成,又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锻炼能力;四是与专业实习相结合。
  (四)正确引导,促使学生摆正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勤工助学活动的内容涉及面较宽,参与这项活动的学生也分布于不同层次,为了妥善处理好学生参与勤工助学和正常学习的关系,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学校应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措施保证,促进而不是干扰学生的学习和进步。要积极引导学生摆正助学与学习的关系,强调学生在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校对于因勤工助学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的同学,应劝其离开工作岗位,全力投入到学习中去,这一点要始终坚持。
  
  参考文献
  [1]刘时方,陆家伟,周翠林.高校勤工助学的历史回顾和启示[J].南通工学院学报,1998(12).
  [2]庞学铨等.高校学生工作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8.
  [3]徐丰.论新时期下的高校勤工助学[J].学生工作研究,2000(4).
其他文献
摘 要 近年来,随着南海周边国家实力不断增强,域外大国战略转移,南海问题日趋国际法,我国在南海地区的主权和海洋利益不断受到侵害。为了早日解决南海问题,维护中国在南海海域的权益,我国应从三个方面努力:第一,增强硬、软实力,提升综合国力;第二,结合国际法,完善相关国内法律制度;第三,必要时将争端提交国际法院裁决。  关键词 南海维权 国际法院 裁决  作者简介:黄霞,四川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  中图分
摘 要 强制医疗程序既是现代文明法治进步的体现,也是司法正义不可或缺的一环,毋庸置疑,检察机关的作用贯穿于程序始末,只有在程序逐步推进的链条上,对检察权的范围、内容等条分缕析,做到逐环相扣,才能充分发挥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的重要作用。因此,本文立足于强制医疗程序立法历程,围绕现行制度缺陷,从四个方面入手进行检察机关权力架构完善。  关键词 强制医疗 检察机关 精神病人  作者简介:杨文,北
课题从测绘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测绘仪器装备的迫切需求出发,针对国内测绘仪器自主研发相对薄弱、进口测绘仪器价格昂贵的现状,打破国外测绘装备的技术封锁,集中研发国内技术空白或
新生儿糖尿病(Neonatal Diabetes Mellitus,NDM)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糖尿病,临床可分为新生儿暂时性糖尿病(Transient neonatal diabetes,TNDM)和新生儿永久性糖尿病(Perman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背景下,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何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始终保持竞争优势,寻找生存之路,成为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学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宏伟的目标,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劳动保障部门做为政府的经济管理部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有着其他部门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摘 要 在引领中国改革方向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赫然在列,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已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对中国的社会转型及经济腾飞意义非凡。本文从政府治理的现实困境入手,分析政府、市场、社会的盘根错节的关系,为治理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 治理理论 治理能力 治理体系  作者簡介:王周宾,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中图分类号:D609.9 文献标识码:A
知识型员工在企业的发展中起了不可取代的作用.为了能够更好地使知识型员工不被流失,企业也在本身内部采取了一些策略:企业文化措施、管理措施,激励措施,他们都在不同的程度
摘 要 进入21世纪,中国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给城市政府实现职能、角色和行为转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认为,实现政府职能、角色和行为的转变,其基础在于详细拆解城市政府过程,分析城市化背景下城市政府过程每一环节的特征,从而了解城市化对城市政府行政的要求,并按照这些要求进行高水平的转变。基于这样的假设,本文从城市化对城市政府的影响入手,以城市政府决策过程为例,详细分析城市化背景下城市政府决策过程的特
不同行业领域的研究与进展情况,学术界通常的做法是选择性的对近期发表的一些研究论文情况归纳总结,用作引导行业规划与发展的重要信息来源之一.烟花爆竹的研究与进展情况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