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阈下理工院校生态责任感培育课程体系的诠释与构建

来源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hui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课程体系是办好“大思政课”的关键之举,也是深化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效应、构建生态责任感培育的良好生态的有力抓手.理工院校肩负着为党和国家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时代重任,要真正做到育人与育才、育知与育德、育心与育行的有机融合.鉴于此,生态责任感的培育要坚持多学科渗透,构建集公共课、通识课、专业课、实践课、隐性课于一体的课程体系,形成全覆盖、多层次、相贯通、一体化的协同育人格局,从而把生态责任感的培育有序、有效、有力融入各类课程,最大程度上发掘和凝聚课程体系在生态责任感培育中的育人合力.
其他文献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冲击使中小企业发展的不确定性风险增大.作为保民生、促稳定生力军的中小企业面临着市场需求下降、利润大幅下滑、资金链紧张等问题.当前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如何倾全力打好中小企业发展保卫战,挑战着决策者的智慧.一方面,为解决中小企业的燃眉之急,要加大财税扶持力度,强化金融扶持;另一方面,为促进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要加强企业创新支持,建立企业战略联盟,使中小企业得以稳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