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整合现有资源 提升整体竞争力
谢伏瞻
绍兴这几年之所以发展这么快,与产业集群是分不开的。企业过去都是大而全、小而全,现在是从原料到产品、到服务、到配套,都进行了非常细化的分工,而这种细化的分工非常有利于提高专业化的水平。另外,这种产业集群能够支撑机构和企业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形成区域营销和区域创新的系统,比如说共性技术的开发、转移、扩散;思想观念的交流、更新,这对形成区域优势非常有利。我们现在不应该对这种产业集群的模式产生怀疑,問题在于怎么样去提升它的档次?关于绍兴纺织集群的提升方向,绍兴市行四句话:“强化上下游,拉长产业链,增强差异性,提高附加值。”我觉得这四句话说得非常好,关键是怎么落实。我想这既要发挥市场的作用,也要发挥政府的作用。从市场的角度来讲,纺织集群的层次由技术水平决定,技术水平发展不到那个层次,你非要把它拉那么长也不行,还只能在你现有的技术水平上,截取长的产业链中的某一段,可能是中低档的那一段。就这问题,我想提几点建议:
第一点建议是整合现有的资源,加强产业的关联,形成区域的整体竞争优势。从绍兴的情况来讲,你说大唐的袜子,人家都知道;你说嵊州的领带,人们也都很清楚。那么从纺织业整个角度来讲,绍兴作为一个区域,名气到底在哪?也就是他的亮点在哪?从整个绍兴市的角度来讲,怎么样把不同的镇、不同的优势整合成区域的优势,这个还有比较多的事情要做。据我所知,纺织业38个产业集群当中,真正有知名度的并不多。从政府的角度来讲,怎样去引导市场整合资源,在增强产业的关联,来形成我们区域的整体优势?大家可能要问,我的领带已经搞到3亿条了,袜子搞到90亿双了,再怎样继续提升?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80%了,怎样继续发展?
我个人的第二点建议,就是怎样提升产品的档次,真正形成具有知识产权的国内品牌,甚至是国际品牌。我们的领带跟意大利比,他一条领带卖多少钱,我一条领带卖多少钱,可能有很大的差距。还有袜子,我们的袜子可能就是几块钱的袜子,便宜的甚至几毛钱一双的袜子,在国际市场上有几十块的、10多美元的袜子。从这个意义上讲,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从纺织原料来讲,绍兴现在以化纤为主,那么可不可以向棉、毛、麻及其混纺这些高档织物同步发展这个方向去走?就是巩固化纤为主的既有优势,同时提升产品档次。这样,同样的纤维产量而产值就不一样了,利润就不一样了,税收也不一样了。现在我们还是以纺织为主,那么可不可以形成纺织服装同步发展的格局?如果这样的话,产业链就延长了。服装还有中档服装、高档服装,空间也非常大。从产品的档次来讲,我们现在是中低档为主,那今后可不可以向低中高档同步的方向去发展?可能前期还是中低档,但是要有高档产品,如果没有高档产品,这个比例就不能改变,就永远是中低档。如果今年增加5%,明年增加10%,就有了一个聚集,然后20%、30%,档次就上去了。另外,绍兴现在是批量生产为主,有没有可能向批量生产与差异生产共同发展的道路去走?现在可能是小小企业为幸,今后可能要向“主导产业、龙头企业为主,大中小企业共同发展”这个方向去走。
第三点建议,就是政府要提供充分的、高质量的公共产品,提高社会化服务的水平。搞产业集群,分工细化以后,就需要相应的社会化的协作体系。没有这种协作体系,分工细化就不可能真正发挥集群效应。从政府的角度来看,金融、信息、市场营销、技术的支持、法律的服务、人员的培训、劳动力市场的建设和管理及其它中介服务,这些讲起来叮能简单,要真正做起来可能就要做很多工作。比如说,绍兴第二产业的比重较低,许多服务可以从生产的环节中分离出来,也可以提高服务的专业化程度。政府在这中间就要扶持社会化服务的企业、产业和整个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第四点建议,就是完善企业家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在这中间,首先是要保护产权,特别是要保护知识产权。我想,保护一般产权在这里可能不成问题,但从保护知识产权的角度来讲,可能需要做很多工作。为什么这么讲?主要是目前产业集群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知识转移、知识扩散还很快,如果要向更高阶段发展,目前的状况可能就不适应,甚至会变成阻碍知识创新、产业结构提升的障碍。假定我生产一个新产品,用不了三天,人家马上就可以摹仿生产的话,我干嘛要去创新,干嘛要去搞科研呢?知识产权得不到保护,企业就没有动力去搞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讲,政府就必须要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要鼓励创新,鼓励研发,鼓励产品上档次,鼓励他有多样化的设计,差异性的产品,差异性的生产。另外要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公平竞争,无论是本地的企业,还是外地的企业,都需要规范市场秩序。市场秩序不规范,假冒伪劣还在那里横行,对产业集群发展也是有碍的。最后就是要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政府的行为,强化服务意识。绍兴在这方面还是做得不错的,绍兴的产业集群是在政府的引导下发展起来的,但是最终要依靠市场。政府要做的事情是要提供一个完善的市场环境,通过依法行政,通过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提供服务,促进企业的发展。
利用现代物流 再造产业流程
丁俊发
绍兴纺织名声很大,全国都知道,也走上了国际。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大家所总结的绍兴形成了纺织产业集群。绍兴提出打造国际纺织小心,我认为很好。要打造一个国际纺织小心,我认为,首先它是一种市场需求;第二它有没有生产要素;第三它的创新能力如何;第四有没有相关产业的支持。国际纺织中心的形成,决定于“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这两种力量。政府主观的打造只是一种力量,最后还是要求助于市场。在这里我想淡谈物流模式问题。现在一汽也好,二汽也好,在构建生产模式的过程中,要找很多的供应商,因为我们中国的汽车发展很快,谁能够成为一汽、二汽或上汽的供应商,那是很厉害的,就像一些超级市场连锁集团一样,谁能够成为他的供应商,那他肯定能赚钱。现在有一种现象,许多了的旁边,有好多的供应商都在那儿盖仓库,这样的话,从牛产企业来讲,的确减少了成本,但是从整个社会来讲物流成本是提高的。绍兴的纺织集群是两头在外的,所有原材料在外头,产品也在外头,所以不可能在集群里面解决物流问题,必须要靠整个社会形成一个系统来解决物流问题。因为所有的原材料来源于全国各地,有的来自全世界。所以现在整个绍兴纺织集群要研究流程再造问题。产业集群、市场集群、城市集群,国际上都有成功的经验。目前来讲,所有的产业集群都在考虑两个提升:第一是用信息化提升;第二是用现代物流提升。这两条是基本的,当然还有大家都在研究的怎样用产、学、研这种模式束提升。 研发能力实际上就是考核人才的开发能力。其中物流的提升对产业的提升是非常关键的。从企业来讲,它有一个供应链,包括它的上游,它的下游等等。作为一个集群来讲,它可能有集群的自发规律,它也有上游和下游。从集群本身来讲,比如说今后采购怎么解决,零供应商战略怎么实施,配送中心怎么建设,在整个物流过程中间,如何解决交通问题束既保证生产、又提高我们城市的生活质量问题等等,这些因素都要考虑。在思考整个绍兴纺织集群往下发展的时候,我认为包括信息化提升、现代物流提升、产学研一体化提升都要进行研究。我们考虑问题既要立足于绍兴的纺织集群发展,同样也要跳出绍兴产业集群来创新,因为这种集群不能单独发展,它必须要放在区域范围内发展、社会范围内发展、经济全球化里来考虑。
注重产业升级 发挥集群优势
刘世锦
绍兴的纺织产业集群有它的特点,或者说有构成竞争力的核心的东西。第一点,有一个完整的纺织产业链,包括纺织制造、印染、销售、纺织机械等等这些环节。就是你每个环节都有一个产业集群,或者叫子集群,然后它的集群是一个相当完整的产业链。第二点,有一批大企业。第二点,有中国轻纺城这样的大市场。第四点,绍兴政府是有远见和讲效率的政府。政府本身的素质关系很大,一个高水平的政府他做的事情和一个,扣水平的、低水平的政府做的事情是不一样的。我觉得以上四点,实际上就构成了绍兴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绍兴要打造国际纺织中心,我个人理解,从整个浙江经济来讲首先面临着产业升级的问题,这是基本面上的判断。再一个是特殊地区的特色经济与我国进入“重化”阶段的关系问题。我国进入“重化”工业阶段应该是从2002年开始的。新一轮经济增长是以住宅、汽车、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IT产业为龙头,然后拉动钢铁、有色、机械、建材、石化这些中间投资行业的增长,继而拉动电力、煤炭、石油这些能源行业以及港门、海运、公路运输、铁路运输这些环节的增长,这里边大部分是重化工业,从全国来讲大体上是这样。“重化”工业加快发展并不是说轻纺工业就不要了,它还是基础。但有个客观的现实,它发展的速度会慢一点,比重会下降一点,我们要看到这样—个人的方向。绍兴发展轻纺工业或者纺织丁业是最有优势的。你要搞钢铁,也不是不能搞,仉你排不到全国前列,可能是倒数第儿位,这样搞没多人意思,我们不要因形势变化就动摇自己的选择。中国已经进入“重化”阶段了,它是由十消费结构升级带动了产业升级这样一个过程,这是一个规律性的变化。从绍兴来讲,纺织工业的需求是非常稳定的,像每天早上太阳都要升起来,人每天都要穿衣服,而且希望每天要穿得新‘点。其他东西像汽车、彩电需求的弹性是比较高的,可有可无,但衣服总得穿。另外,发展快和慢也是相对的,纺织行业总体上发展速度是慢了,但还叮能是快的。关于“重化”工化问题,我再补充一点,刚才讲的产业链中间,原料这—块实际上也可以算到重工业这里面去。重化工业这个阶段来了以后,我们也不一定就沾不上边。我有一个观点,产业集群严格地说是一个配套条件,这个东西很难转走,比如有些企业到你这地方以后,他觉得地不便宜了,人不便宜了,想走,但配套厂在这地方,销售中心在这地方,供应商在这地方,技术服务中心在这地方,配套厂、销售中心、供应商、技术服务中心都集中在一个地方,所以产业集群形成以后,产忱梯度转移的幅度会缩小。
实现战略转向 加快金融创新
钟朋荣
我有三点看法。第一点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方式。地方经济发展有两种模式,一个是做专营店,一个是做杂货店。浙江的模式一个基本点就是专营店。一县一品、一市一品。内地的模式叫杂货店,一个县里面搞几十个产业。很多地方招商引资,说我这个地方什么软环境怎么好,硬环境怎么好。我的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产业集中是最好的投资环境。做领带一定要占浙江的嵊州,你如果在太原、西安、武汉做领带,十有八九要倒霉,为什么呢?你一家做领带,就要养一批采购员,他专门给你采购最贵的原材料,因为这个原材料回扣最高,你防不胜防,很麻烦;还要养一批推销员,等他赚到钱了,他把关系资本又带走了;要养一批工程师、技术员,都是宝贝。你在嵊州做领带不要养采购员,他那里有几十家企业专门做采购,你需要原材料时只要打个电话,10分钟送来厂,义便宜又没有回扣;不需要养推销员,嵊州市政府每年搞一次世界领带博览会,把全世界的领带商人请来了,你三年订单都签完了;不要养工程师,有奸多企业专门修设备,专门卖设备,你需要设备时打个电话马上给你修好,啥都能做。这就是产业集群的一大好处。你在这个地方做了,想不发财都不行。同样道理,要做家电,应该去顺德,在顺德做家电很简单,在各企业转一圈,家电的所有零部件都买回来了,因为顺德有五六千家企业搞家电零部件。如果你在西安做家电就很费劲。加入WTO以后,我们的竞争是团体赛,不是单打,单打很难赢。绍兴及整个浙江的模式就是团体赛,我一个人搞不过你,我1000个人联合起来。比如我做一个打火机,山多家企业来共同生产,其中一个企业就专门生产打火机弹簧,做梦都想着弹簧,其它都不想,搞几午以后恐怕就是世界一流的弹簧专家,接着把弹簧做得世界最好。人家加起来,就把欧洲人打垮了,这就是产业集群的一个基本特点。浙江走集群有三个路子:一个是温州的路广, —个是绍兴的路子,一个是义乌的路子。绍兴是先有产业再有市场;因为有很多纺织厂、织布厂,我的布要卖,所以就扩展市场,市场卖的布主要是本地的布,因此扩展的市场是绍兴成千上万工厂的一个集体的门市部;义乌是先有店后有厂,把广东、把全国的产品摆出来卖,卖的时候义乌人就想为什么这些东西不在我这里生产呢?因此就出现了一个镇搞袜子,一个镇搞圆珠笔,现在义乌40%的商品是本地生产;温州开始是分散的集群,比如桥头的纽扣市场、拉链市场等,最后会出现大集群吞并小集群的问题,就是温州桥头的纽扣小集群将被义乌的人集群吞并掉,这是经济规律。从商务性质看,它实际上是给我们中国的区域经济提供了一种路子、一种示范,就是要搞团体赛,要搞专营店。浙江经济的优势,一個重要的因素来自这种专营店模式。中西部地区经济缺乏竞争力,原因很多,一个重要的共同的原因就是杂货店,一个县都搞七八十个产业,每个产业一家干,干得很辛苦,没力、法做下去。
第二点是绍兴下一步的战略方针问题。美国战略人师波特讲竞争有三种,一种叫低成本竞争,一种叫差异化竞争,他讲的是一个企业,一个地方也一样;还有一个叫机动战略,是把前两种综合起来,说到底是两个战略,一个叫低成本,一个叫差异化。实际上绍兴的纺织 到现在为止,基本上是一个低成本战略,靠便宜取胜。跟低成本相关的一个重要东西就是允许你模仿。我们要打造纺织中心的话,下一步的战略应该是从低成本战略转向差异化战略。
第二点是关于金融创新。绍兴要打造国际纺织中心,钱从那儿来?现在绍兴有两条路:第一是上市,现在有18家上市公司;第二是信贷,我看资料去年上海给我们绍兴贷款有200多亿,这两条日前是主渠道。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怎么样在政策法规允许的框架下搞金融创新。有没有可能搞一些纺织产业投资基金呢?这个基金有一批专家,纺织机械和金融专家结合起来,专门从我们绍兴的几百家纺织机械企业里面选3~5家最好的往里投,印染基金选印染企业中最好的儿家往里投,你发展我发财。讲到这里还有一个相关的问题要说,绍兴、温州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都有—批企业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有几个亿、几十亿的,有一批企业老板面临着由企业家向资本家的转型。企业家是匹马,自己拿根鞭子打自己快跑,一天干20个小时;资本家、投资家是骑马的,挑一匹好马骑着。绍兴下一步也面临这个问题,有一批企业家要向资本家转型,做投资家,政府在这方面应该引导。这些投资家专门在纺织方面投资。所谓投资基金是怎么把外面的资金拿到我这儿来投资,而我们自己怎么投资,这方面政府要注意研究,避免温州的一些老板簡单地去炒房。炒房人军的背后有一批人已经由企业家向投资家转型,但他不知道怎么投就只有去炒房。
(以上五位专家的发言由绍兴市经贸委提供记录稿,唐崇华整理)
发展产业集群要注重文化内涵
顾 强
产业集群和产业竞争力有非常高的关联度。我们最近在国内跟踪了200多个产业集群的发展,作了案例方面的研究,得出的基本结论跟国外也一样。就同类产品而言,采取产业集聚方式的区域竞争力,显然高出没有产业集聚方式的区域,而且出现厂其它区域的牛产要素向这些优势区域集中的趋势。比如说纺织,中西部国有企业包括乡镇企业也都不行,这些传统的产业都在向东南沿海地区转移。对于大部分制造业而言,具有产业竞争力的地方总是存在着一定形式的产业集群。可以这么说,我们确实进入了产业集群与产业竞争力密切相关联的阶段。
绍兴现在产业集群的发展确实有很多先发优势,发达的专业市场体系,生机勃勃的区域特色产业,从领带、袜子、经编、化纤、面料、纺织机械、染料等等,这些低成本竞争优势和区域特色结合起来的先发优势使绍兴的产业集群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假如我们把绍兴的产业集群跟意大利的产、比集群比,首先有共同点,比如创业传统、商、比文化是共同点;企业地理上的靠近、高度的专业化基本一样;产业链相对比较完整;以家族企业为主体。但意大利的集群跟我们比也有很大的不同。我去年带队到意大利考察,参观了威尼都尔、都林等地区的产业集群,总体上看,他们的产品讲究文化艺术涵养。比如,布仑塔河的皮鞋集群,有886家企业,其中有80家皮鞋设计公司。从我们绍兴来讲,到大唐镇3520家企业去看,找不到350家设计袜子的。我们去布仑塔河一所学校,是1923年建的,他们到目前为止也没有授予大专学位的权力,但是那个校长说我们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制鞋学校,全世界著名的鞋设计大师都是我们学校毕业的。他没有授学位的权力,但拿了他的执照到全世界的皮鞋工厂去都是认可的,至少在欧洲市场里。如果到我们中国的集群来找,就找不到这样重视职业教育的学校。还有不同的是支撑产业。比如专业机构提供产品监测、企业管理咨询、产品营销国际化服务等。意大利的商会了友机构,以及开业开发区一些类似的促进机构非常多。绍兴因为是从制造业起步的,随着市场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搞流通的个体工商户,但整个相关的服务业、支撑的产业是远远发育不足的,有非常大的差趴。当然还有个产业文化的氛围,比如我们去参观意大利的皮鞋学校,那个学校为周边的幼儿园、小学、小学、大学提供皮鞋的历史和皮鞋的文化的教育,从小激发你对皮鞋产业产生浓厚的兴趣,长大致力服务于这个产业。中国在这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比如我老家,1912年就成立了刺绣研究所,但现在已经办不下去了。为什么?没行人愿意学。南通1915年还在美国纽约办了分校,但我们自己都传不下去了。
意大利对产业集群的理解于我们也有启发。第一句是要有一个相对限定的区域;第二句是生产一种专门的产品;第三句是有一条专业化分工的产业链;第四句按原文翻过来是一张稠密的关系网,这个关系网是什么呢,是为产业提供支持服务的大学、研究机构、小介机构等组织;第五句话是一种浓厚的创新氛围和极高的灵活性。我们国家的现实与它们的概念相比,有很大差距。
谢伏瞻
绍兴这几年之所以发展这么快,与产业集群是分不开的。企业过去都是大而全、小而全,现在是从原料到产品、到服务、到配套,都进行了非常细化的分工,而这种细化的分工非常有利于提高专业化的水平。另外,这种产业集群能够支撑机构和企业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形成区域营销和区域创新的系统,比如说共性技术的开发、转移、扩散;思想观念的交流、更新,这对形成区域优势非常有利。我们现在不应该对这种产业集群的模式产生怀疑,問题在于怎么样去提升它的档次?关于绍兴纺织集群的提升方向,绍兴市行四句话:“强化上下游,拉长产业链,增强差异性,提高附加值。”我觉得这四句话说得非常好,关键是怎么落实。我想这既要发挥市场的作用,也要发挥政府的作用。从市场的角度来讲,纺织集群的层次由技术水平决定,技术水平发展不到那个层次,你非要把它拉那么长也不行,还只能在你现有的技术水平上,截取长的产业链中的某一段,可能是中低档的那一段。就这问题,我想提几点建议:
第一点建议是整合现有的资源,加强产业的关联,形成区域的整体竞争优势。从绍兴的情况来讲,你说大唐的袜子,人家都知道;你说嵊州的领带,人们也都很清楚。那么从纺织业整个角度来讲,绍兴作为一个区域,名气到底在哪?也就是他的亮点在哪?从整个绍兴市的角度来讲,怎么样把不同的镇、不同的优势整合成区域的优势,这个还有比较多的事情要做。据我所知,纺织业38个产业集群当中,真正有知名度的并不多。从政府的角度来讲,怎样去引导市场整合资源,在增强产业的关联,来形成我们区域的整体优势?大家可能要问,我的领带已经搞到3亿条了,袜子搞到90亿双了,再怎样继续提升?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80%了,怎样继续发展?
我个人的第二点建议,就是怎样提升产品的档次,真正形成具有知识产权的国内品牌,甚至是国际品牌。我们的领带跟意大利比,他一条领带卖多少钱,我一条领带卖多少钱,可能有很大的差距。还有袜子,我们的袜子可能就是几块钱的袜子,便宜的甚至几毛钱一双的袜子,在国际市场上有几十块的、10多美元的袜子。从这个意义上讲,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从纺织原料来讲,绍兴现在以化纤为主,那么可不可以向棉、毛、麻及其混纺这些高档织物同步发展这个方向去走?就是巩固化纤为主的既有优势,同时提升产品档次。这样,同样的纤维产量而产值就不一样了,利润就不一样了,税收也不一样了。现在我们还是以纺织为主,那么可不可以形成纺织服装同步发展的格局?如果这样的话,产业链就延长了。服装还有中档服装、高档服装,空间也非常大。从产品的档次来讲,我们现在是中低档为主,那今后可不可以向低中高档同步的方向去发展?可能前期还是中低档,但是要有高档产品,如果没有高档产品,这个比例就不能改变,就永远是中低档。如果今年增加5%,明年增加10%,就有了一个聚集,然后20%、30%,档次就上去了。另外,绍兴现在是批量生产为主,有没有可能向批量生产与差异生产共同发展的道路去走?现在可能是小小企业为幸,今后可能要向“主导产业、龙头企业为主,大中小企业共同发展”这个方向去走。
第三点建议,就是政府要提供充分的、高质量的公共产品,提高社会化服务的水平。搞产业集群,分工细化以后,就需要相应的社会化的协作体系。没有这种协作体系,分工细化就不可能真正发挥集群效应。从政府的角度来看,金融、信息、市场营销、技术的支持、法律的服务、人员的培训、劳动力市场的建设和管理及其它中介服务,这些讲起来叮能简单,要真正做起来可能就要做很多工作。比如说,绍兴第二产业的比重较低,许多服务可以从生产的环节中分离出来,也可以提高服务的专业化程度。政府在这中间就要扶持社会化服务的企业、产业和整个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第四点建议,就是完善企业家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在这中间,首先是要保护产权,特别是要保护知识产权。我想,保护一般产权在这里可能不成问题,但从保护知识产权的角度来讲,可能需要做很多工作。为什么这么讲?主要是目前产业集群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知识转移、知识扩散还很快,如果要向更高阶段发展,目前的状况可能就不适应,甚至会变成阻碍知识创新、产业结构提升的障碍。假定我生产一个新产品,用不了三天,人家马上就可以摹仿生产的话,我干嘛要去创新,干嘛要去搞科研呢?知识产权得不到保护,企业就没有动力去搞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讲,政府就必须要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要鼓励创新,鼓励研发,鼓励产品上档次,鼓励他有多样化的设计,差异性的产品,差异性的生产。另外要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公平竞争,无论是本地的企业,还是外地的企业,都需要规范市场秩序。市场秩序不规范,假冒伪劣还在那里横行,对产业集群发展也是有碍的。最后就是要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政府的行为,强化服务意识。绍兴在这方面还是做得不错的,绍兴的产业集群是在政府的引导下发展起来的,但是最终要依靠市场。政府要做的事情是要提供一个完善的市场环境,通过依法行政,通过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提供服务,促进企业的发展。
利用现代物流 再造产业流程
丁俊发
绍兴纺织名声很大,全国都知道,也走上了国际。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大家所总结的绍兴形成了纺织产业集群。绍兴提出打造国际纺织小心,我认为很好。要打造一个国际纺织小心,我认为,首先它是一种市场需求;第二它有没有生产要素;第三它的创新能力如何;第四有没有相关产业的支持。国际纺织中心的形成,决定于“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这两种力量。政府主观的打造只是一种力量,最后还是要求助于市场。在这里我想淡谈物流模式问题。现在一汽也好,二汽也好,在构建生产模式的过程中,要找很多的供应商,因为我们中国的汽车发展很快,谁能够成为一汽、二汽或上汽的供应商,那是很厉害的,就像一些超级市场连锁集团一样,谁能够成为他的供应商,那他肯定能赚钱。现在有一种现象,许多了的旁边,有好多的供应商都在那儿盖仓库,这样的话,从牛产企业来讲,的确减少了成本,但是从整个社会来讲物流成本是提高的。绍兴的纺织集群是两头在外的,所有原材料在外头,产品也在外头,所以不可能在集群里面解决物流问题,必须要靠整个社会形成一个系统来解决物流问题。因为所有的原材料来源于全国各地,有的来自全世界。所以现在整个绍兴纺织集群要研究流程再造问题。产业集群、市场集群、城市集群,国际上都有成功的经验。目前来讲,所有的产业集群都在考虑两个提升:第一是用信息化提升;第二是用现代物流提升。这两条是基本的,当然还有大家都在研究的怎样用产、学、研这种模式束提升。 研发能力实际上就是考核人才的开发能力。其中物流的提升对产业的提升是非常关键的。从企业来讲,它有一个供应链,包括它的上游,它的下游等等。作为一个集群来讲,它可能有集群的自发规律,它也有上游和下游。从集群本身来讲,比如说今后采购怎么解决,零供应商战略怎么实施,配送中心怎么建设,在整个物流过程中间,如何解决交通问题束既保证生产、又提高我们城市的生活质量问题等等,这些因素都要考虑。在思考整个绍兴纺织集群往下发展的时候,我认为包括信息化提升、现代物流提升、产学研一体化提升都要进行研究。我们考虑问题既要立足于绍兴的纺织集群发展,同样也要跳出绍兴产业集群来创新,因为这种集群不能单独发展,它必须要放在区域范围内发展、社会范围内发展、经济全球化里来考虑。
注重产业升级 发挥集群优势
刘世锦
绍兴的纺织产业集群有它的特点,或者说有构成竞争力的核心的东西。第一点,有一个完整的纺织产业链,包括纺织制造、印染、销售、纺织机械等等这些环节。就是你每个环节都有一个产业集群,或者叫子集群,然后它的集群是一个相当完整的产业链。第二点,有一批大企业。第二点,有中国轻纺城这样的大市场。第四点,绍兴政府是有远见和讲效率的政府。政府本身的素质关系很大,一个高水平的政府他做的事情和一个,扣水平的、低水平的政府做的事情是不一样的。我觉得以上四点,实际上就构成了绍兴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绍兴要打造国际纺织中心,我个人理解,从整个浙江经济来讲首先面临着产业升级的问题,这是基本面上的判断。再一个是特殊地区的特色经济与我国进入“重化”阶段的关系问题。我国进入“重化”工业阶段应该是从2002年开始的。新一轮经济增长是以住宅、汽车、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IT产业为龙头,然后拉动钢铁、有色、机械、建材、石化这些中间投资行业的增长,继而拉动电力、煤炭、石油这些能源行业以及港门、海运、公路运输、铁路运输这些环节的增长,这里边大部分是重化工业,从全国来讲大体上是这样。“重化”工业加快发展并不是说轻纺工业就不要了,它还是基础。但有个客观的现实,它发展的速度会慢一点,比重会下降一点,我们要看到这样—个人的方向。绍兴发展轻纺工业或者纺织丁业是最有优势的。你要搞钢铁,也不是不能搞,仉你排不到全国前列,可能是倒数第儿位,这样搞没多人意思,我们不要因形势变化就动摇自己的选择。中国已经进入“重化”阶段了,它是由十消费结构升级带动了产业升级这样一个过程,这是一个规律性的变化。从绍兴来讲,纺织工业的需求是非常稳定的,像每天早上太阳都要升起来,人每天都要穿衣服,而且希望每天要穿得新‘点。其他东西像汽车、彩电需求的弹性是比较高的,可有可无,但衣服总得穿。另外,发展快和慢也是相对的,纺织行业总体上发展速度是慢了,但还叮能是快的。关于“重化”工化问题,我再补充一点,刚才讲的产业链中间,原料这—块实际上也可以算到重工业这里面去。重化工业这个阶段来了以后,我们也不一定就沾不上边。我有一个观点,产业集群严格地说是一个配套条件,这个东西很难转走,比如有些企业到你这地方以后,他觉得地不便宜了,人不便宜了,想走,但配套厂在这地方,销售中心在这地方,供应商在这地方,技术服务中心在这地方,配套厂、销售中心、供应商、技术服务中心都集中在一个地方,所以产业集群形成以后,产忱梯度转移的幅度会缩小。
实现战略转向 加快金融创新
钟朋荣
我有三点看法。第一点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方式。地方经济发展有两种模式,一个是做专营店,一个是做杂货店。浙江的模式一个基本点就是专营店。一县一品、一市一品。内地的模式叫杂货店,一个县里面搞几十个产业。很多地方招商引资,说我这个地方什么软环境怎么好,硬环境怎么好。我的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产业集中是最好的投资环境。做领带一定要占浙江的嵊州,你如果在太原、西安、武汉做领带,十有八九要倒霉,为什么呢?你一家做领带,就要养一批采购员,他专门给你采购最贵的原材料,因为这个原材料回扣最高,你防不胜防,很麻烦;还要养一批推销员,等他赚到钱了,他把关系资本又带走了;要养一批工程师、技术员,都是宝贝。你在嵊州做领带不要养采购员,他那里有几十家企业专门做采购,你需要原材料时只要打个电话,10分钟送来厂,义便宜又没有回扣;不需要养推销员,嵊州市政府每年搞一次世界领带博览会,把全世界的领带商人请来了,你三年订单都签完了;不要养工程师,有奸多企业专门修设备,专门卖设备,你需要设备时打个电话马上给你修好,啥都能做。这就是产业集群的一大好处。你在这个地方做了,想不发财都不行。同样道理,要做家电,应该去顺德,在顺德做家电很简单,在各企业转一圈,家电的所有零部件都买回来了,因为顺德有五六千家企业搞家电零部件。如果你在西安做家电就很费劲。加入WTO以后,我们的竞争是团体赛,不是单打,单打很难赢。绍兴及整个浙江的模式就是团体赛,我一个人搞不过你,我1000个人联合起来。比如我做一个打火机,山多家企业来共同生产,其中一个企业就专门生产打火机弹簧,做梦都想着弹簧,其它都不想,搞几午以后恐怕就是世界一流的弹簧专家,接着把弹簧做得世界最好。人家加起来,就把欧洲人打垮了,这就是产业集群的一个基本特点。浙江走集群有三个路子:一个是温州的路广, —个是绍兴的路子,一个是义乌的路子。绍兴是先有产业再有市场;因为有很多纺织厂、织布厂,我的布要卖,所以就扩展市场,市场卖的布主要是本地的布,因此扩展的市场是绍兴成千上万工厂的一个集体的门市部;义乌是先有店后有厂,把广东、把全国的产品摆出来卖,卖的时候义乌人就想为什么这些东西不在我这里生产呢?因此就出现了一个镇搞袜子,一个镇搞圆珠笔,现在义乌40%的商品是本地生产;温州开始是分散的集群,比如桥头的纽扣市场、拉链市场等,最后会出现大集群吞并小集群的问题,就是温州桥头的纽扣小集群将被义乌的人集群吞并掉,这是经济规律。从商务性质看,它实际上是给我们中国的区域经济提供了一种路子、一种示范,就是要搞团体赛,要搞专营店。浙江经济的优势,一個重要的因素来自这种专营店模式。中西部地区经济缺乏竞争力,原因很多,一个重要的共同的原因就是杂货店,一个县都搞七八十个产业,每个产业一家干,干得很辛苦,没力、法做下去。
第二点是绍兴下一步的战略方针问题。美国战略人师波特讲竞争有三种,一种叫低成本竞争,一种叫差异化竞争,他讲的是一个企业,一个地方也一样;还有一个叫机动战略,是把前两种综合起来,说到底是两个战略,一个叫低成本,一个叫差异化。实际上绍兴的纺织 到现在为止,基本上是一个低成本战略,靠便宜取胜。跟低成本相关的一个重要东西就是允许你模仿。我们要打造纺织中心的话,下一步的战略应该是从低成本战略转向差异化战略。
第二点是关于金融创新。绍兴要打造国际纺织中心,钱从那儿来?现在绍兴有两条路:第一是上市,现在有18家上市公司;第二是信贷,我看资料去年上海给我们绍兴贷款有200多亿,这两条日前是主渠道。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怎么样在政策法规允许的框架下搞金融创新。有没有可能搞一些纺织产业投资基金呢?这个基金有一批专家,纺织机械和金融专家结合起来,专门从我们绍兴的几百家纺织机械企业里面选3~5家最好的往里投,印染基金选印染企业中最好的儿家往里投,你发展我发财。讲到这里还有一个相关的问题要说,绍兴、温州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都有—批企业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有几个亿、几十亿的,有一批企业老板面临着由企业家向资本家的转型。企业家是匹马,自己拿根鞭子打自己快跑,一天干20个小时;资本家、投资家是骑马的,挑一匹好马骑着。绍兴下一步也面临这个问题,有一批企业家要向资本家转型,做投资家,政府在这方面应该引导。这些投资家专门在纺织方面投资。所谓投资基金是怎么把外面的资金拿到我这儿来投资,而我们自己怎么投资,这方面政府要注意研究,避免温州的一些老板簡单地去炒房。炒房人军的背后有一批人已经由企业家向投资家转型,但他不知道怎么投就只有去炒房。
(以上五位专家的发言由绍兴市经贸委提供记录稿,唐崇华整理)
发展产业集群要注重文化内涵
顾 强
产业集群和产业竞争力有非常高的关联度。我们最近在国内跟踪了200多个产业集群的发展,作了案例方面的研究,得出的基本结论跟国外也一样。就同类产品而言,采取产业集聚方式的区域竞争力,显然高出没有产业集聚方式的区域,而且出现厂其它区域的牛产要素向这些优势区域集中的趋势。比如说纺织,中西部国有企业包括乡镇企业也都不行,这些传统的产业都在向东南沿海地区转移。对于大部分制造业而言,具有产业竞争力的地方总是存在着一定形式的产业集群。可以这么说,我们确实进入了产业集群与产业竞争力密切相关联的阶段。
绍兴现在产业集群的发展确实有很多先发优势,发达的专业市场体系,生机勃勃的区域特色产业,从领带、袜子、经编、化纤、面料、纺织机械、染料等等,这些低成本竞争优势和区域特色结合起来的先发优势使绍兴的产业集群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假如我们把绍兴的产业集群跟意大利的产、比集群比,首先有共同点,比如创业传统、商、比文化是共同点;企业地理上的靠近、高度的专业化基本一样;产业链相对比较完整;以家族企业为主体。但意大利的集群跟我们比也有很大的不同。我去年带队到意大利考察,参观了威尼都尔、都林等地区的产业集群,总体上看,他们的产品讲究文化艺术涵养。比如,布仑塔河的皮鞋集群,有886家企业,其中有80家皮鞋设计公司。从我们绍兴来讲,到大唐镇3520家企业去看,找不到350家设计袜子的。我们去布仑塔河一所学校,是1923年建的,他们到目前为止也没有授予大专学位的权力,但是那个校长说我们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制鞋学校,全世界著名的鞋设计大师都是我们学校毕业的。他没有授学位的权力,但拿了他的执照到全世界的皮鞋工厂去都是认可的,至少在欧洲市场里。如果到我们中国的集群来找,就找不到这样重视职业教育的学校。还有不同的是支撑产业。比如专业机构提供产品监测、企业管理咨询、产品营销国际化服务等。意大利的商会了友机构,以及开业开发区一些类似的促进机构非常多。绍兴因为是从制造业起步的,随着市场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搞流通的个体工商户,但整个相关的服务业、支撑的产业是远远发育不足的,有非常大的差趴。当然还有个产业文化的氛围,比如我们去参观意大利的皮鞋学校,那个学校为周边的幼儿园、小学、小学、大学提供皮鞋的历史和皮鞋的文化的教育,从小激发你对皮鞋产业产生浓厚的兴趣,长大致力服务于这个产业。中国在这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比如我老家,1912年就成立了刺绣研究所,但现在已经办不下去了。为什么?没行人愿意学。南通1915年还在美国纽约办了分校,但我们自己都传不下去了。
意大利对产业集群的理解于我们也有启发。第一句是要有一个相对限定的区域;第二句是生产一种专门的产品;第三句是有一条专业化分工的产业链;第四句按原文翻过来是一张稠密的关系网,这个关系网是什么呢,是为产业提供支持服务的大学、研究机构、小介机构等组织;第五句话是一种浓厚的创新氛围和极高的灵活性。我们国家的现实与它们的概念相比,有很大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