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应重视指导中学生写诗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linglo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作为诗歌的国度,诗歌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有着辉煌的成就。作为当代中学生,写点诗歌,写好诗歌,应该是语文教育应尽之责。然而,当下语文教育的功利性已使诗歌写作边缘化。我认为,作为一个有责任心的语文教师,应该指导学生阅读诗歌、欣赏诗歌并适当地写点诗歌、写好诗歌,这应该是语文教师的本分。
  我们知道,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何其芳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练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正是因为诗歌有其自身的特点,才会吸引更多的人去为它而创作。写诗是锤炼语言的最佳途径,从“推敲”一词和“春风又绿江南岸”句中“绿”字的有关来历的佳话就早已证明,写诗可以使人的语言表达更准确生动,可以更充分地表达人们的情感,还可以充实人的审美情趣,体验其意境美、韵律美,更能体味出生活美。如果提倡中学生写诗,不仅能更快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而且能极大地丰富他们的思想情感。
  其实,中学生对诗歌的兴趣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想,他们不但喜欢读诗,而且经常摘抄诗,并能记住一些精美的诗句,都曾萌发过写作的欲望,并确实有过尝试的经历。但是由于中学生对诗歌只停留在感悟诗歌的思想情感,而没去发现诗歌所使用的技巧,所以写出来的东西都太直白或没感觉。那么如何才能写好诗歌呢?
  首先,要教给学生有关诗歌的写作知识。要让他们明白,写诗要有真情,要写那些真正使自己激动的景或物,通过对诗歌与生活的关系帮助学生打消对写诗的神秘感。
  第二,要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的美好。我们都知道经历就是一种财富,只要经历过才会有真情实感。中学生正处于多愁善感的阶段,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事都能引起他们思想上的共鸣。只要学生善于去体验生活,有真情实感,那笔尖流淌的文字就具有了生命力,也就具备了写出好诗的思想基础了。
  第三,写诗要用形象的思维,要写出意境。平时我们说学生写的诗歌太直白,那就是学生没懂得用形象的思维抓住生活中具体的事物,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意象,来营造出意境。大自然的一景一物,通过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赋予其以生命,无情之物都会成为有情之物。引导学生写作时,要通过诗歌特有的艺术手段,营造一种可感的形象或境界,表达出一种深刻的寓意。把思想感情和客观景物交融于一体,也就能造成一种意境美,令人深思回味。
  第四,写诗与作文一样,也要讲究方法技巧。其一,善于联想、想象。读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可知,诗人由地上的街灯联想到天上的明星,再由天上的明星联想到天上的街市,再想象到街市上的人物及牛郎织女,自然传达出作者对自由幸福生活向往与追求的思想感情。其二,虚实结合,以虚写实。写诗就是要通过意象的表面呈现,含蓄地表达作者内心的情感。如教学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就可以让学生明白,诗人表面上似乎是在写自然界的路,但实际上却暗示的是人生之路,从中可以悟出: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这首诗其实就是运用了象征手法。其三,写诗要善于用修辞。要想使诗歌形象可感就离不开修辞的运用,而语言凝练、含蓄更离不开修辞。写诗时,使用比喻、拟人、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和象征、烘托等表现手法,不仅会使自己的诗歌增色不少,而且可以把自己的思想情感更形象充分地表达出来。修辞就是把意象抽象为具体、化生疏为熟悉的最好方式。
  第五,写诗要注意押韵。要让学生了解押韵可以使诗歌具有韵律美。在现代诗歌创作中,一般采用十三辙,即把汉语音节三十八个韵母中收尾音相近的字同归一辙,共计十三个韵辙。对于初学写诗的中学生来说不必过于强调押韵,可以让学生从一些好的诗歌中去领会、感悟。
  第六,从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注意几个问题
  1.从模仿开始。对于初学者来说,没有模仿的过程,难以写出诗来。因此,可结合一些佳作,析其妙,品其味,模仿其写法,实际也就潜移默化地学习了写诗的方法。
  2.富有情趣。现在,诗坛上有种不好的现象,生搬硬套一些西方现代派手法,或扭曲,或变形,或梦幻,弄得诗意晦涩,这股潮流也影响了中学生。中学生感情丰富而纯真,这一点很是可贵,因此,教师要正确引导,宁可让学生的诗写得单纯幼稚些,也不让他们的诗故作深沉、繁复、艰涩。明朗些好,朴素些好,富有一种情趣。
  3.多练小诗。初学者往往深怕读者不懂,叠床架屋,赘语连篇,或追求华丽,堆砌辞藻。所以,要引导学生大胆“割爱”,删去不必要的铺陈和赘语,把有价值的、最精粹的东西留下。过这关不容易,但有意训练,对学生写作时炼词炼句炼意很有好处。
  总之,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更是心灵的化身。要想写好诗歌,就要引导中学生多读一些好的诗歌,从中领悟诗歌的技巧。诗歌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就要求学生把平时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用诗歌的形式加以纪录。好诗不是一下子就写出来的,只有多去感悟生活、多去实践,才能为写好一首诗歌作准备。
  当然,能写诗了,写好诗了,学生的审美情趣、作文水平一定能同步得到极大的提高。
其他文献
摘 要:信息技术网络环境下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就是把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使小学科学教学产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使学生在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中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化难为易,强化感知,优势互补,提高了学习效率。  关键词:网络 小学 科学  网络环境中的科学课堂丰富了教学资源,拓展了教学模式,它
期刊
摘 要:初中计算机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能培养学生的网络应用能力,而且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里我结合自己的教学感受来谈一下如何在初中网络教学中让学生的思维能力活跃起来,并展望了网络教学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信息技术 思维活跃 素质教育  新课程以来信息技术课上得有声有色,师生、生生互动也更加常见,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多样,教学活动多彩,有益于学生的智力发展。问题
期刊
摘 要:随着高中音乐教材体系的不断改革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需要音乐教师合理运用多种手段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音乐课堂教学的优化。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强化音乐教学过程,而且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音乐 鉴赏课 分析 理解 教学方法  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地发展,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高中阶段的
期刊
所谓“二次作文”是指同一题目在第一次写作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精心的点评和激励,让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重新加工和修改,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提高的教学手法。这样的作文教学方法是相对于传统的“一次性作文”而言的,是一种真正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科学有效的写作训练方式。本文拟就“二次作文”的价值分析及教学实践作简要剖析。  一、浅议“二次作文”在高中语文习作教学中的意义  首先,课程标准的要求使得“二次作文”成
期刊
摘 要:单调乏味的教学形式和学习环境,很难发展学生的个性,诱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创新能力及潜能。而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学生已有的固定的思维模式,使学生走出思维的怪圈,并创造性地发展自己。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教育教学的核心。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把学生的想象和假设模拟显示出来,从而诱发学生去探索、去创新。这样,学生不仅在自然而然中增强了学习的机会,而且锻练了创新能力,完善了自己的个
期刊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是相互影响又互为促进的,说是写作的基础,写是为了学生更好的表达。因此结合我校“如何有效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这个科研课题,我充分利用习作教学,有效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为学生巧搭畅所欲言之桥,让学生抒发心中真情实感,具体做法如下:  一、进行现状分析,找准问题  小学生到高年级后,正处于一个生理叛逆期,有自己独特的个性,需要老师同学及他人的尊重和理解,对于自己感兴趣的内
期刊
摘 要:本文阐述了腾讯QQ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通过腾讯QQ软件,有效地拓展了信息技术教与学的时空,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40分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实效。  关键词:QQ软件 信息技术 拓展时空 提高实效  腾讯QQ是一款免费网络聊天工具,由于其强大的交互性、及时性、简易性等特点,极大地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影响和冲击。QQ以其鲜明的特色,正将网络教
期刊
摘 要:当今社会,计算机网络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微博、微信、QQ、论坛、博客、个人空间等网上交流平台,充分利用书面语,克服了聋生口语交流的困难,方便了聋生与外界的交流。特教学校可通过普及网络教育、提高网络技能,将网络技术纳入班级管理工作,成立学生论坛、开辟师生网络交流通道等方式,让网络成为聋生语言思维发展的大舞台,发展聋生书面语言,锻炼聋生思维,全面提高聋生的素质。  关键词:网络交流 聋生
期刊
素质教育是能力教学,其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终造就创新型人才。当今世界,知识的更新周期缩短,高新技术发展迅猛,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国都急需涌现一批又一批创新型科技人才。列夫·托尔斯泰曾指出:“如果一个人在学校学习时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么,他一生就只会摹仿和抄袭。”这是多么可怕的后果!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越来越受到有识之士的共同重视。作为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语文教学,具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期刊
面对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课堂教学改革的着力点应放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上,把创新精神和教学意识的培养作为目标,做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探索,发挥师生、生生间的合作关系进行讨论,把培养创新精神落实在教学中。  一、发扬教学民主,营造创新氛围  宽松、和谐、平等、民主的课堂气氛是学生树立学习信心、主动参与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教师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