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市2021年种植意向与春耕备耕情况调查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zhim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该文通过调研,总结了无为市抽样调查农户2021年的种植意向和春耕备耕情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无为市;种植意向;春耕备耕;调查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14-0197-02
  为掌握无为市2021年农户种植意向与春耕备耕情况,摸清农业种植趋势,更好地谋划农业工作,2月下旬无为市农业农村局组织人员采取抽样调查方式,在全市20个镇中选取80个行政村(社区)共400户农户,开展了调查分析。
  1 无为市2021年种植意向
  1.1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中有升 从调查结果看,2021年被调查户粮食作物意向播种面积较上年增加1.54%,其中水稻、玉米和小麦的播种面积分别增加1.03%、5.83%和18.24%(见表1)。主要原因如下:一是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逐渐普及。工厂化育插秧、侧深施肥和大型植保药械防治等现代化生产技术普及提升较快;二是双季稻生产恢复较快。随着农业农村部近2年越来越重视恢复双季稻生产,出台了一系列恢复双季稻生产的扶持政策,无为市双季稻生产正逐步恢复;三是粮食产业市场行情走暖。2020年稻谷、小麦和玉米等粮食作物的市场行情较好,农户种植效益得到提升。
  1.2 經济作物种植面积增长较快 从调查结果看,被调查户2021年荸荠、莲藕、红花草和油菜的意向种植面积较上年分别增加7.09%、10.29%、2.50%和8.33%,棉花种植面积较上年减少9.06%(见表2)。主要原因如下:一是政策支持力度加大。近几年来政府逐步加大了对经济作物的政策扶持力度;二是机械化水平提升,油菜从原来的机耕、机收向机械耕、种、收一体化发展;三是种植效益提升。2020年,油菜籽、荸荠和莲藕等经济作物的市场价格有所回暖,种植效益较好,农户种植意向提升明显。具体数据见表2。
  2 无为市2021年春耕备耕农资商品储备情况
  2.1 农资供给数量充足 当前,无为市春耕农资市场平稳,农业部门积极引导农资经营户做好种子、化肥、农药等春耕物资的供应调度,农资储备供应相对充足,备货量相对集中在大中经营企业。现备种杂交中籼稻约14万kg、常规粳糯稻约150万kg、玉米种9万kg、棉种约0.5万kg、复合肥市场存货1.8万t、尿素1.5万t、过磷酸钙0.6万t、氯化钾0.8万t、有机肥0.1万t,草甘膦等除草剂900t、多菌灵等杀菌剂22t,杀虫剂100t。
  2.2 部分农资价格略有波动 据调查,目前无为市杂交稻种价格在70~90元/kg,常规粳稻种在5.6~7.0元/kg,糯稻种9~10元/kg,杂交玉米种子在40~50元/kg,杂交稻种、常规粳稻、糯稻种子较2020年基本持平、棉花种子在180~190元/kg,价格略有下降。肥料总体价格总体略有上涨、个别肥料与上年持平,45%复合肥零售价格2600元/t左右、涨幅4%,国产氯化钾零售价格3050元/t左右、涨幅5%,磷肥700元/t,较上年同期相比变化不大;尿素零售价格2350元/t左右,较上年价格上涨8%;有机肥零售价格在720~1500元/t,较上年价格上涨2%。部分农药价格有所上涨,草甘膦1.5万元/t、比上年上涨4%;草铵膦6.2万元/t,较上年上涨11%左右;多菌灵、敌草快价格较上年基本持平外。
  3 调查结果分析
  3.1 2021年全市粮经比下降 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全市2021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预计将增加1.54%,经济作物种植面积预计将增长5.76%。2020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8.335万hm2,其中水稻5.687万hm2、小麦1.880万hm2、玉米0.447万hm2、大豆0.207万hm2、薯类(折粮)0.114万hm2。按上述增减比例推算,2021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预计为8.463万hm2;2020年经济作物种植面积3.766万hm2,其中蔬菜1.933万hm2、油菜1.033万hm2、棉花0.200万hm2、其他经济作物0.600万hm2。按上述增减比例推算,2021年经济作物种植面积预计达3.983万hm2,粮经比例由上年的2.21∶1调整到2.12∶1。主要原因如下:一是粮食作物效益低。据调查无为市种粮大户纯收入约为4500元/hm2,而经济作物纯收入为4.5万元/hm2以上,效益差距明显;二是设施农业发展迅速。无为市设施农业面积由2013年的333.33hm2发展至1333.33hm2;三是老百姓生活水平提升较快。由于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升,对高品质蔬菜、水果、双低菜籽油等经济作物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3.2 农资储备货源较为充足 目前,无为市各大农资经营户都在积极备足货源,春耕农资市场储备货源依旧平稳,农资储备情况可以全面保障春耕的需求。
  3.3 农户备耕启动较迟 2021年春季以来农户的备耕工作启动迟,备种量较少(除少量备种玉米外,稻种和棉种基本没有储备),化肥、农膜等准备的更少。主要原因如下:一是市场因素。生产资料市场供大于求,不愁买不到,农户不急于购买;二是交通因素。许多大户在需求肥料时可联系商家直接将肥料调运到田间地头,节省了仓储空间与成本;三是人员因素。小农户大多是年龄偏高的人员或副业化人员,对农业生产的重视程度不够。四是资金因素。部分大户因资金问题,难以一次备足春耕农资。
  4 存在问题
  4.1 农民文化科技素质较低 无为市农民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大多数都是初中文化程度以下,且平均年龄达60周岁以上,学习新技术和接受能力较差,种田多数依靠以往的老经验,没有与时俱进。
  4.2 土地流转力度不够 目前,无为市土地流转面积仅占全市耕地面积的53.2%,仍有大部分的土地由散户在用传统的方式种植,从而大大地限制了无为市农业产业规模化的发展进度。   4.3 种植结构调整效果不佳 虽然无为市近几年不断加大了种植结构的调整力度,但受诸多条件的限制,调整效果不佳,目前仍以传统的水稻种植为主,种植结构过于单一,种植结构调整进度缓慢。
  4.4 化肥、农药价格偏高 2021年,无为市肥料、农药产品价格与2020年基本持平,而2020年由于一些不符环保要求的生产企业被关停导致产能压缩加上国际市场的化肥、农药原材料成本高,带动了复合肥和一些农药的价格居高不下。
  5 对策建议
  抓住无为市農业生产中出现的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青壮年高素质农民比例上升等有利时机,通过采取培育、帮扶、指导等服务措施,着力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素质,建立一支稳定的高素质职业农民队伍,构建布局合理的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全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5.1 培育职业农民 通过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粮油绿色模式增产增效示范片”等农业项目,构建培养农村实用人才载体;加强职业农民培训;鼓励支持农民工和大学生回乡创业;加大农业招商力度,引进大中型企业投资农业生产经营,培养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5.2 强化技术服务 加快农业推广优新品种步伐;继续积极推广应用水稻工厂化育秧、机插秧技术,提高粮食机械化生产水平;大力示范稻套麦、稻-油连作配套技术,提高耕地产出能力;积极示范推广油菜全程机械化、种养结合技术模式,提升经济作物生产能力;因地制宜调优农业产业结构,鼓励和引导农民优化区域生产布局,大力发展机械化、规模化生产,提高农业生产集约化和标准化水平。
  5.3 发展规模经营 开展土地流转服务,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加大土地流转力度,鼓励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土地向种田能手、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集中,实现农业规模化生产。
  5.4 加强管理指导 加大农资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建立、完善物价管理和价格动态监测体系,抑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过快上涨;加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覆盖面,提高农业减灾能力;鼓励农民成立合作经济组织,有效规避市场风险;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省市项目资金,加快农田路、林、渠、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责编:张宏民)
其他文献
摘 要: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深入开发蔬菜栽培学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将爱国主义教育、大国意识、民族意识、环保意识、团队合作意识根植于学生心中,以专业知识为载体,以“润物细无声”教学方式,增强学生专业自信心、使命感和责任感。  关键词:蔬菜栽培学;思政元素;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是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该文以河北农业大学“睿之莓”创新创业项目为例,总结了该创新创业项目在加深大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锻炼创新思维、培养创业意
摘 要:为探索机直播稻田“播喷同步”机械化除草技术在海宁地区的应用效果,对60%丁草胺SC与30%苄嘧·丙草胺SC2种封闭除草剂利用“播喷同步”技术在防除单季晚稻田杂草中的安全性及防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种药剂使用“播喷同步”除草技术,药后20d,各处理对水稻安全,与空白对比无明显的药害现象;药后26d,60%丁草胺SC900mL·hm-2与30%苄嘧·丙草胺SC1500mL·hm-2对直播稻
近年来,以茶文化带动旅游经济的新型“茶旅融合”产业发展迅速,作为一种创新思维,其对于带动资源经济的全面提升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六安市独山镇为例进行茶旅融合营销策略分
摘 要: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居民对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多,农产品质量的优劣也备受关注。由于一些农产品本身易变质、不易储存运输等,因此冷链物流随之诞生。河南省是农业大省,提升冷链物流水平有利于加速本地区的物流流通,促进经济快速发展。该文简述了河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指出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存在物流成本高、缺乏有效监督、第三方物流发展缓慢等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对策,以期为
摘 要:随着园林行业的发展,需要更多有着较强园林植物栽培、养护管理专业知识的应用型人才。该文分析了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对课程教学提出了改革措施,主要包括:优化课程设计,突出實践应用;加强实践教学,充分利用校外实习基地;采用多元化考核,全面评价学习效果;加强思政教育,养成良好职业素养等。  关键词: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教学改革;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水稻育种技术课程是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农学院的核心专业课程.该研究从组建课改团队、课程定位、课程设计、考核机制与评价体系确定、跟踪数据调研分析、持续修正等方面进行改
基于科学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原则,从监测尺度、监测要素、监测指标和监测手段等方面优化了国家农村环境质量监测评价方法,提出了适合上海市的评价方法,并以2015年岑卜村为例开展了评价。结果显示,2015年岑卜村生态环境质量综合状况为"优",生态环境优美;控制农业化肥施用量,可改善其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综合状况。
为推动农药学基础实验课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开展,规范学生的实验技能操作,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和动植物检疫专业开展了基于微实验的农药学基础实验课教学实践探索。该文从规范化微实验教学视频录制、微实验在农药学基础实验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以及微实验应用于农药学基础实验的效果分析等方面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微实验应用于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效果显著,增强了课程的吸引力,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更加规范。微实验的引入,革新了传统的实验课教学方法,可为农药学基础实验课的课程改革提供新思路和重要参考。
摘 要:近年来,随着中国对牛肉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国内牛肉供应缺口较大,而随着牛肉进口量的不断加大,中国已经超越南美成为新西兰牛肉贸易的主要市场,占其出口总量的32.9%。该文对中国进口新西兰牛肉贸易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中新牛肉贸易具有进口数量增速明显、进口冰鲜牛肉占比增高、单位进口额仅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成本优势突出等特点。梳理了中新牛肉进口现状,指出了中国牛肉进口发展中存在的进口贸易发展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