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梅芹:一个女副院长的魅力

来源 :解放军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bx19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孙梅芹,说她是官,当然是,她是成都军区总医院的副院长;说她不是官,也对,因为若不是约好要采访,她很少在办公室待过十分钟以上。如果要找她,只能到病房。
  
  爱是一种高度
  
  用心去做保健,在孙梅芹看来有三个层次,三种高度。第一层是尽责,这是最基本的信条。是医生就要对得起患者的生命相托,忠实履行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使命所系,生命相托。无论是当一名普通心内科医师、病区主任还是副院长,她一心只想着病人,最在乎是把病治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第二层是用情,感情决定工作成效。只要心中有老干部,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带着感情与家属交流、与老干部沟通、与工作人员谈心,这样,了解了病情、增加了信任,加深了感情,达到了共识、营造了和谐。第三层是爱,也是最高层次。像爱自己的父母一样去关爱老干部,对于那些金戈铁马,戎装一生的老人来说,身体的病痛加之心灵的孤寂需要医务人员对他们给予更多的关爱,付出我们的真爱,让风烛残年的老人感受到晚年的幸福是孙梅芹常对保健人员说的话。
  不久前总医院举行的院领导述职大会上,孙梅芹的一句话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从我做起、从严要求,不放过每一次哪怕非原则的忽视,不怠慢每一个哪怕无礼的质疑,不懈怠每一次哪怕是含泪的尽责……”
  全军最高龄的老红军伏全斌身患癌症却活到103岁,在全军保健史上都堪称奇迹。至今孙梅芹还保存着一张干部病房给伏老过生日的珍贵照片。2008年7月16日,是伏老102岁的生日,病房里挂满灯笼、气球,烛光荧荧,鲜花点缀,在“祝你生日快乐”的歌声中,孙梅芹和医护人员手捧生日蛋糕为病榻上的老人送上生日祝福。虽然老人的六个子女都不在身边,医务人员给了老人子女般的关爱,让老人感到无比的幸福和快乐。
  2009年5月1日凌晨4点,孙梅芹接到干部病房三病区主任电话报告,3床杨景刚咯血不止,报病危!孙梅芹眉头顿时紧锁,马上组织抢救!说着她立刻飞快赶往抢救室,在去抢救室的路上,她已经部署了专家会诊的事项,止血、强心、升压,建立药物通道、营养通道……一系列急救措施,杨老的血压、呼吸,心跳渐渐恢复了正常。面对一天一夜没合眼的孙梅芹,杨景刚的老伴儿谢金兰阿姨眼含热泪,十分感动地说:“这是老杨的第23次抢救了,医院尽了全力,如果老杨走了,我们家没有任何怨言。”孙梅芹拉着谢阿姨的手说:“阿姨您放心,只要老人有百分之一的救治希望,我们就要用百分之百的信心和努力去抢救!”终于,80岁的杨景刚又一次闯过了“鬼门关”。
  
  得到的和失去的
  
  有人为孙梅芹感到可惜,作为华西医科大学毕业的心内专科博士,不但学科前景好,而且对于个人来说研究心血管疾病比起研究老年病来说更容易成名成家,孙梅芹从心内科调入干部病房,从心血管专家转到老年病研究者却要从头开始。
  对于孙梅芹来说,却从没去计较过这些得失,屈指算来,孙梅芹干保健工作已是第8个年头了,而这8年,孙梅芹从没睡过一个囫囵觉,严重的睡眠不足导致失眠,而其长期恶性循环的结果就是经常性头疼。一次,孙梅芹头疼厉害正在输液,可接到保健任务,她立刻拔针从病床上跳了下来,梳洗过后,病容全消,精神焕发的出现在大家面前。因为她呈现给别人的应该是健康守护者的角色。
  这是一组她在2009年的工作数据:到西藏为高原官兵传授健康保健知识、提供保健服务并进行相关调查,组织高诊体检组为6个干休所、5个军分区530人上门体检,为20位卧床不起的老干部送医送药,完成78个体系单位2804名师以上干部体检任务,体检率师职96%,军职98.2%,大区职100%
  一个女人哪来那么大精力?完成这一切需要一种什么样的精神状态?这是一股气,一种精气神儿。孙梅芹和她的保健团队正在以精湛的技术、一流的服务打造出西南一流保健品牌。
  
  责任编辑/王通化
其他文献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也是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由之路.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