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格列奈与二甲双胍对初诊2型糖尿病治疗效果的疗效观察及效果评价

来源 :科学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l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瑞格列奈与二甲双胍对初诊2型糖尿病治疗效果。方法将2017.03—2020.03期间入院治疗的45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0例)和观察组(250例),对照组采用瑞格列奈治疗,观察组采用瑞格列奈与二甲双胍联用治疗,以血糖控制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作为评价指标。结果观察组在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上下降都较对照组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7.20%,对照组则为18.0%,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指标上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瑞格列奈与二甲双胍对初诊2型糖尿病治疗效果更好,可进行临床应用。
  关键词:瑞格列奈;二甲双胍;2型糖尿病;治疗效果
  糖尿病属于一种难以治愈的慢性疾病,其并发症较多,包括糖尿病眼病、肾病以及糖尿病病足等等,如果对血糖不加控制患者器官很容易出现病变。2型糖尿病患者体型多偏胖,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该类型糖尿病没有自身免疫的原因参与,但是遗传易感性较强。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往往较高,一般不容易自发酮症,往往在其他因素的诱导下诱发酮症[1]。除了胰岛素治疗外,药物治疗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是受到胰岛功能、患者饮食、肥胖、运动等综合因素的影响,药物也存在相应的差异,取得的治疗效果和患者不良反应也不尽相同。很多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单纯使用一种降糖药对血糖的控制效果并不理想,两种及以上药物联用才能较好的控制血糖。瑞格列奈与二甲双胍都是控制血糖常用的药物,尤其是二甲双胍,降糖效果较理想,适应范围也较广。本文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45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对瑞格列奈与二甲双胍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患者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03—2020.03时间段在我院内分泌科接受治疗的45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后,按照用药类型的不同,将其划分为对照组(200例)和观察组(250例)。年龄及性别等指标:对照组男女比例95:105,最小年龄41岁,最大年龄78岁,中间值(57.31±2.25)岁,空腹血糖平均值(11.32±0.68)mmol/L,餐后2h血糖平均值(14.36±0.77)mmol/L。观察组男女比例120:130,最小年龄42岁,最大年龄77岁,中间值(57.34±2.20)岁,空腹血糖平均值(11.41±0.65)mmol/L,餐后2h血糖平均值(14.29±0.74)mmol/L。纳入标准:①初诊确定为2型糖尿病者,排除1型糖尿病者。②不需要胰岛素治疗,可接受药物治疗者。③未发现明显的并发症,代谢正常。排除标准:①不符合2型糖尿病患者症状者。②诊断时已经发现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比如微血管和大血管病。③存在精神病史者,不能配合医生完成治疗。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血糖高低等方面不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进行对比分析。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瑞格列奈治疗,餐前15分钟内服用,剂量依人不同,起始量0.5mg,根据患者血糖每周或2周调整,最大单次剂量为4mg,日最大剂量不超过16mg,每日3次。两个月为一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4个月。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二甲双胍治疗,一次0.25g,每天3次,根据治疗效果逐渐增加或减少剂量,最多每日不超过2g,餐后服用,减轻胃肠道反应。与对照组一样,两个月为一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4个月。
  1.3评价指标
  ①血糖控制水平: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2]。②患者不良反应率:包括低血糖、腹泻、腹痛、呕吐恶心等。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20.0软件分析本次研究资料,计数资料以(%)描述、计量资料以()描述,并展开x2和t检验;若组间值P<0.05,则存在统计学意义[3]。
  2结果
  2.1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分析
  通过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经过相关治疗后,观察组在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上下降都较对照组要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瑞格列奈与二甲双胍联用对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更好。
  2.2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
  通过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7.20%,对照组则为18.0%,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指标上存在明显差异(P<0.05),说明瑞格列奈与二甲双胍联用可降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不良反应出现概率。
  3讨论
  糖尿病通常分为1型和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需要采用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在血糖可控的情况下可以采用药物治疗,以此来控制血糖。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之前未接受药物治疗,空腹和餐后2h血糖往往较高,超出标准值很多,及时采用药物治疗将血糖降低是首要目标。由于2型糖尿病患者大都较肥胖,单纯通过运动和饮食来调节血糖效果并不好,而各种降糖药的作用机制不一样,如果所有患者都采用同样的药物治疗,不但效果难以保证而且还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因此当前临床上大都采用2种以上的药物联用来控制2型糖尿病者的血糖。
  瑞格列奈用于饮食控制、减轻体重及运动锻炼不能有效控制其高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当单独使用二甲双胍不能有效控制其高血糖时,瑞格列奈可与二甲双胍合用。瑞格列奈片应在餐前服用,患者应定期检测自己的血糖从而调整最小有效剂量,该种药物使用后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低血糖,也会出现代谢及营养失调,有时会出现腹泻和腹痛等胃肠道反应[4]。二甲双胍是临床控制血糖常用药物,尤其适应肥胖和伴高胰岛素血症者,不但有降血糖作用,还可能有减轻体重和高胰岛素血症的效果,该种药物常与其它降糖药联用以提高治疗效果,剂量过大常出现呕吐、腹痛、过度换气、神志障碍等不良反应。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单独使用瑞格列奈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降糖,瑞格列奈与二甲双胍联用可有效控制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可降低至7.20%,治疗效果更理想,因此可以在臨床上进行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周健美.瑞格列奈与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5):146-148.
  [2]李凤仙.瑞格列奈与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探讨[J].医学美学美容,2019,028(15):57-58.
  [3]王小锐,徐贞贞.利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研究[J].数理医药学杂志,2020,033(005):740-741.
  [4]张湘兰,贺文杰.瑞格列奈对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分析[J].人人健康,2020,523(14):691-692.
其他文献
目的 评价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的医疗后果,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将入组的127例BPH患者随机采用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开放性手术组,55例)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组,127例)进行治疗,并分别在手术后3、6、48个月进行随访观察.采用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BPH患者的生活质量专用量表(BPHQLS)评价不同时间各
摘要: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他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教学方法,对当下的教育起到了重要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孔子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学思并重;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2000多年来,孔子积累了一套比较系统的教育思想、经验和方法,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产生了尤为重要的影
目前关于帕金森病(PD)患者肌肉运动功能的表面肌电(sEMG)研究在国内尚未见报道,国外的研究亦较少,且结论尚存在一定差异[1-4],进一步了解我国PD患者和健康人群肌肉运动时sEMG特征的差异对PD的辅助诊断、肌肉功能状态的客观定量评价、药物和康复疗效的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比较了北京地区中老年PD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在不同负荷水平下肱二头肌分别进行等长和等张收缩时sEMG线性特征(振幅和频率)的
目的 探讨胰岛素抵抗与不同年龄段老年人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6月在我院门诊的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100例.根据年龄分为60~75岁组52例和76~93岁组48例,测定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等,运用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2-IR)软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并计算体质指数,测定前列腺体积,比较两组临床资料
目的 探讨老年人髋部骨折围术期静脉补充蔗糖铁降低手术输血率的作用. 方法 收治200例65岁及以上的髋部骨折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补蔗糖铁组(100例)接受静脉补蔗糖铁(600 mg,静脉滴注),对照组(100例)未接受蔗糖铁.评估两组患者术后输血率、感染率、死亡率及住院天数等指标. 结果 老年人髋部骨折围术期静脉补蔗糖铁组的输血率(25.0%)低于未接受蔗糖铁组(41.0%)(P<0.05);两组
目的 分析老年患者丙戊酸钠(VPA)脑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丙戊酸钠脑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4月至2011年4月诊治的10例老年VPA脑病患者的临床表现、生化、脑电图(EEG)变化及治疗结果,并结合文献进行总结. 结果 10例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2例;年龄65~88岁,平均(75.4±10.3)岁;10例中7例单用丙戊酸钠(VPA),另3例合用其他抗癫痫药(AEDs);10例病例的
疼痛管理是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重要内容,已经得到骨科临床工作者的广泛认可[1].自我效能是班杜拉社会认知理论中的核心概念,指个体对实现特定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念,即患者信心越足越愿意从事某种特定的活动[2].为了更好地增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战胜疼痛的信念,提高自我效能,我们运用中文版疼痛自我效能问卷(pain self-efficacy questionnaire,PSEQ),通过类试验研究探讨
超过半数老年人患有3种或更多的慢性疾病,共病老年人,即使被诊为相同的共病模式,但因疾病的严重性、老年人功能状态、预后和不良事件风险均各有不同,针对其结局和健康服务所优先考虑的事项亦不相同.因而,临床医生针对不同患者的诊疗方案也各不相同.关键词:共病现象;诊疗准则
目的 评价已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老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艾滋病(HIV/AIDS)患者基线临床和实验室检测指标及其与病死率的相关性,探讨影响老年HIV/AIDS患者远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方法 对1671例老年HIV/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随访时间2d至120个月,平均427 d,根据是否发生艾滋病相关性死亡事件分为死亡组(183例)和非死亡组(1488例). 结果
美国内科学委员会(ABIM)基金会在全美发起为期2年(2013年4月1日至2015年3月31日)的5项明智选择(Choosing Wisely)活动,迄今已经得到全美50个专科委员会的积极响应,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经过专家小组论证,分别提出了各自的5项明智选择.这项活动的目的是帮助所有医务工作者、患者及其家属懂得并选择有科学证据支持的、无害的、真正需要的检查与治疗,避免重复诊疗和过度诊疗.美国老年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