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处皖西北平原的亳州,从商城王建都开始,是一座具有三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
这样一座文化古城,是如何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的?3月10日,带着问题,本刊记者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亳州市委书记方春明,一个小时的采访中,从基层医疗改革到保障房建设,方春明如数家珍。
2011年,该市实现生产总值626.7亿元,同比增长12.9%。与此同时,当地加大了民生工程的建设,2011年度亳州被安徽省政府授予“民生工程先进市”称号。
在方春明看来,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因为坚持了“发展为上、民生为先、稳定为重,少说多做、真抓实干”的原则,紧紧抓住安徽省加快皖北发展和承接产业转移的双重机遇,实施双轮驱动,推进三化同步,扩大有效投入,注重统筹发展。
据介绍,民生工程自2007年开始实施,五年来,该市始终把民生工程工作为社会事业建设的主要抓手,按照“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既注重普惠,又突出特惠;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既创新管理,又提升服务”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比如说为了解决看病难问题,近年来,我们加大了对村、乡两级医疗机构的投入,建立了44个乡镇卫生院、1235个村卫生室,让百姓能就近看病。”方春明表示,为了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该市建立了1219个农家书屋、8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
“民生工程的实施,使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推动了社会事业发展,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人民群众满意度逐年提高,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五年来,该市民生工程项目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群众受惠越来越高。
“民生工程项目从2007年的12项,逐步扩大到2008年的18项、2009年的26项、2010年的31项、2011年30项。资金投入从2007年的6.6亿元提高到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的13.2亿元、19.7亿元、28.5亿元、44.2亿元。”方春明一口气说出了两组数据。
据介绍,该市民生工程资金总投入达112.2亿元,惠及全市500多万城乡居民,人均受益达到2200多元。
除了修建乡村卫生院和文化站外,还加固重建中小学校舍200多万平方米,修建3480公里“村村通” 道路,对农村低保实现了扩面提标,保障农村低保对象近22万人,保障农村五保供养对象3.2万人,510万城乡居民参保、参合,基本实现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全覆盖。
“还有每年近70万名学生享受免费义务教育、10多万人次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得到国家资助,130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培训农民20多万人次,为提高农民工的素质就业和稳定就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方春明补充道。
在谈及今年的民生工作时,方春明表示, 2012年,亳州市对民生工程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三个重点,强化八项举措,全面提升民生工程实施的质量和水平,致力使民生工程实施让领导放心,使群众满意。
这样一座文化古城,是如何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的?3月10日,带着问题,本刊记者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亳州市委书记方春明,一个小时的采访中,从基层医疗改革到保障房建设,方春明如数家珍。
2011年,该市实现生产总值626.7亿元,同比增长12.9%。与此同时,当地加大了民生工程的建设,2011年度亳州被安徽省政府授予“民生工程先进市”称号。
在方春明看来,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因为坚持了“发展为上、民生为先、稳定为重,少说多做、真抓实干”的原则,紧紧抓住安徽省加快皖北发展和承接产业转移的双重机遇,实施双轮驱动,推进三化同步,扩大有效投入,注重统筹发展。
据介绍,民生工程自2007年开始实施,五年来,该市始终把民生工程工作为社会事业建设的主要抓手,按照“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既注重普惠,又突出特惠;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既创新管理,又提升服务”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比如说为了解决看病难问题,近年来,我们加大了对村、乡两级医疗机构的投入,建立了44个乡镇卫生院、1235个村卫生室,让百姓能就近看病。”方春明表示,为了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该市建立了1219个农家书屋、8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
“民生工程的实施,使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推动了社会事业发展,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人民群众满意度逐年提高,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五年来,该市民生工程项目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群众受惠越来越高。
“民生工程项目从2007年的12项,逐步扩大到2008年的18项、2009年的26项、2010年的31项、2011年30项。资金投入从2007年的6.6亿元提高到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的13.2亿元、19.7亿元、28.5亿元、44.2亿元。”方春明一口气说出了两组数据。
据介绍,该市民生工程资金总投入达112.2亿元,惠及全市500多万城乡居民,人均受益达到2200多元。
除了修建乡村卫生院和文化站外,还加固重建中小学校舍200多万平方米,修建3480公里“村村通” 道路,对农村低保实现了扩面提标,保障农村低保对象近22万人,保障农村五保供养对象3.2万人,510万城乡居民参保、参合,基本实现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全覆盖。
“还有每年近70万名学生享受免费义务教育、10多万人次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得到国家资助,130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培训农民20多万人次,为提高农民工的素质就业和稳定就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方春明补充道。
在谈及今年的民生工作时,方春明表示, 2012年,亳州市对民生工程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三个重点,强化八项举措,全面提升民生工程实施的质量和水平,致力使民生工程实施让领导放心,使群众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