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堂教学的艺术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w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必将带来课堂教学的巨大变化.当前,为了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切实落实素质教育的理念,广大教师正积极探索如何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物理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怎样才能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怎样才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呢?怎样才能使课堂教学过程最优化呢?
  一、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剖析
  物理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在了解和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有满足感及兴奋感;学习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解决问题或作决定时能尝试运用科学原理和科学研究方法,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与和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活动,在实践中有依靠自己的科学素养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识;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勇于有根据地怀疑,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关心科学发展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新课程标准符合时代的要求,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精神.新课程标准注重知识与技能,更强调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并增强了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新课程标准的内容化繁为简,化细为粗,为教师教学提供更广阔的自由度和发挥空间;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强调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实施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新课程标准注重了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了学科本位的观念,学科之间整合性加强;新课程标准实用性增强,社会实践活动增多,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引入新课是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一堂新课来说,新颖独特、富有创意的开场白——引入新课,将会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学习的情境上来,并能引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激发学习的兴趣,这为进一步的学习作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引入新课的方法可以包括:文史启迪、小故事激发、联系生产、生活实际、问题设疑、讨论引入、复习引导、列纲引导、模型引入和实验引入等.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灵活采取新颖独特、富有创意的引入方式,将会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注重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1.教师的语言,要饱含激情.在语言中饱含对学生真诚的期望、对物理教学的热爱和对知识精辟的见解,才能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2.教学语言语速快慢、声音高低应恰到好处.语速太快,学生反应不过来;语速太慢,学生提不起精神.声音太高,神经容易疲劳:声音太低,学生注意力难以保持.因此,课堂教学中语言应快慢适中,高低适宜.
  3.物理语言应形象化
  物理教学语言技巧性的特点是它的形象化.形象化的语言表达富有力度,能使学生感到惊讶、感到不同凡响,使学生情绪兴奋,对认识产生兴趣,体验获得知识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要特别注意,运用形象化的语言,并非基于活跃课堂气氛,逗逗风趣.教师运用形象化语言施教,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本身,而不是诱使他们的知识撇在一边.物理知识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物理学的许多概念和规律都可用一些口诀、谜语来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4.语言要符合科学性、思想性
  所谓科学性,就是要用准确无误、合乎逻辑的语言来讲.
  所谓思想性就是教学语言的鲜明的教育性.语言是思维的表现形式,任何语言都反映一定的思想内容、老师应紧密地结合教材内容,通过自己的教学语言有目的地、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爱国主义教育.
  四、引导阅读,开阔学生的视野
  物理学知识是物理现象本质属性的反映,它用精心设计的物理语言向人们叙述了这些现象及其基本规律.因此,阅读是物理教学中一种独特的教学方法,物理教学是离不开阅读的,重视物理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终身教育、终身学习”这种现代教育思想的体现.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开展多形式的阅读,如讨论式阅读、反复式阅读、记忆式阅读、咬文嚼字式阅读、写写练练式阅读等.通过科学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特别是对一些重要的物理概念、规律、原理的阅读,引导学生对其中关键文字要咬文嚼字地逐个加以理解,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特别是有因果关系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要注重“果”的前提要有“因”的条件.
  总之,教学艺术、教学风格的形成依赖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学生高度的责任心,依赖于教师雄厚的知识基储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个人性格情操的陶冶等.这是一个还有待于深入探索的课题.
其他文献
鲁迅先生《药》这篇文章,批判性强,人物描写简洁有力,题材的选择与当时社会生活紧密结合,文章不但具有丰富的文艺内涵,对学生更有暮鼓晨钟般的社会教育意义。传统讲法,往往把此文划分为三大板块。即首先对先生作品进行系统归纳,再对文中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最后分析线索并对社会背景进行讲解和对文章主题进行归纳。此讲法,层层深入,内容较全。但方式呆板,课堂氛围略显僵硬。我认为,课文讲法应因课型而异,详略应因需求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