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应用真空管采血常见问题及护理干预

来源 :国际护理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20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空负压采血管(简称真空管)是一种新型的临床检验采血新产品,包括负压玻璃管、双向针头和安全旋盖3部分,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准确、标本不易溶血、有效避免血源交叉污染、防护医护人员被锐器损伤等优点,正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所接受并普遍使用.我院自2002年运用真空采血法临床静脉采血,积累了一定经验,现将常见问题及其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其他文献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肝功能障碍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与肥胖和代谢紊乱高度相关.然而肝脂肪变性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尤其是肝细胞和
背景:作为某些破裂脑动脉瘤手术开颅夹闭治疗的替代手段,血管内可脱性弹簧圈治疗的应用日益广泛,但这两种方法的相对益处至今仍未阐明.我们对同时适合进行这2种治疗的破裂脑动脉瘤患者进行了一项多中心随机试验,对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与常规神经外科夹闭进行了比较.方法:我们对2 143例破裂脑动脉瘤患者随机分配进行神经外科夹闭(n=1 070)或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n=1 073).在治疗后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导致不可逆性眼盲的重要原因之一,DR发病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其治疗干预靶点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
背景:球囊辅助电解可脱性弹簧圈(BAGDC)是宽颈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一项新技术.本文报道了应用BAGDC治疗动脉瘤的单中心经验,以评价该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患者和方法:回顾性研究了1999年1月-2002年1月,37例患者(女性28例,男性9例,年龄27~8l岁,平均56.6岁)41个宽颈动脉瘤的45次BAGDC治疗(SNR接近1).29例患者表现为急性动脉瘤破裂所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结果:35
肥胖诱发高血压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其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明确.但肥胖本身作为一种全身低水平慢性持续性炎症状态,慢性炎症在肥胖型高血压中发挥重要作用.肥胖型高血压的病理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遵循“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道路”的原则,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这就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必须不断地进行改革,而“课程建设和
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威胁着人类健康,其慢性过程可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影响患者生存及预后.先天免疫答应在VMC侵入阶段发挥重要作用,病毒诱导的中性粒细胞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