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化行业PAHs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

来源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ph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加快焦化企业搬迁后的土地再利用,对焦化行业污染土壤的多环芳烃分布特征及修复技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焦化厂多环芳烃含量与污染土壤深度、距污染源距离成反比;利用原位热脱附修复技术、原位化学氧化修复技术、异位热脱附修复技术、异位淋洗修复技术处理PAHs污染土壤效果较好,但易造成二次污染;原位微生物修复技术虽见效慢,但环境友好.从修复成本、反应时间、去除条件和去除率几方面对5种修复技术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热脱附技术对PAHs去除率均较高,其中异位热脱附修复技术反应时间最短;原位微生物修复技术去除成本最低.
其他文献
美国湿地补偿银行制度是一种引入第三方及市场交易机制,对湿地进行事前补偿的制度.其运行涉及湿地补偿银行、开发者、监管机构三个基本角色,具体是在监管机构的监管下,湿地补偿银行向获得“404许可证”的开发者提供和出售作为“信用点”的场外湿地,通过市场化交易的调节,实现湿地的保护和湿地“零净损失”的目标,在具体实践中,价值衡量标准的确定、湿地价值的评估等问题还应当被关注并持续考虑.该制度可以在我国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辅助的湿地生态补偿机制下,作为市场交易补偿模式之一,为我国湿地保护事业提供一系列参考.
我国目前形成了包括国家公园在内的数十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地,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对自然保护地的概念进行明晰的基础上,对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发展历史进行了考察,从制度、管理、资金三大方面总结了当前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的法律困境,提出我国未来自然保护地应当采取“《自然保护地法》+各专项法规”的综合性框架立法模式,并在此模式下建立分类分区定保护级别制度、规划制度、社区共管制度和多元化资金保障制度等具体的设计安排.
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定性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其与海洋环境公益诉讼的关系.在理论层面,根据不同的理论学说对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定性,其与海洋环境公益诉讼的关系会有所不同.在实践层面,因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定性,面对同一损害与不同损害,选择的纠纷解决路径也不同.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进行分析,能更好地理解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性质.另外,在性质得到明确后,还需要进一步解决其与海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在实践中的路径协调问题.
环境法基本原则由“协调发展”到“环境优先”的转变,是对盲目追求短期经济利益,忽视长远环境利益的反思.在环境冲突加剧、环境治理的“不经济性”以及生态文明理念的要求下,当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产生对立冲突,且二者无法调和时,应当保障环境的优先性.通过功能主义研究进路,“协调发展”原则在人类中心主义功能导向下,背离了原则制定的最初目的 ,“环境优先”原则体现生态整体主义的价值本源,对严峻的环境问题予以主动应对.通过功能主义对“协调发展”原则与“环境优先”原则进行分析、界分,从“环境优先”原则展开,提出“环境优先
为探究安徽省工业环境效率现状,促进区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基于SBM-Undesir-able模型对安徽省16市2010-2019年工业环境效率进行衡量,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工具进行工业环境效率空间可视化表达,借助核密度估计法解析工业环境效率动态演变趋势,采用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探寻影响工业环境效率的原因.结果 表明:安徽省16市工业环境效率总体上呈波动上升趋势,空间上表现为由北向南递增的态势;核密度曲线揭示出工业环境效率较低但一直不断提高的特征,由Malmquist-Luenb
环境侵权案件原则上适用无过错责任归责原则,但在检察机关提起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适用该原则,必然加剧当事人举证能力差距.为了使双方诉讼地位回归平衡,不宜再适用因果关系举证责任倒置,而应适用因果关系推定的规则.由检察机关就污染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这一待证事实承担低证明标准责任,再由侵权人承担高证明标准的反证责任.在侵权人为法人的情形下,法官应当适当地降低检察机关的证明标准,并在判决中充分释明.
为了从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和情感因素的双重视角给景区有效引导游客环境责任行为提供科学依据,对258个有效样本进行了分析.结合价值观理论和认知—情绪系统理论,构建了道家价值观、环境情感、景区环境质量和游客环境责任行为的关系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道家价值观正向影响游客环境责任行为;环境情感在道家价值观与游客环境责任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景区环境质量正向调节积极环境情感与游客环境责任行为之间的关系.
基于1972年Corona影像,1993年、2003年TM影像与2013年、2018年OLI影像,并结合社会统计数据对1972-2018年策勒绿洲耕地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策勒绿洲耕地面积由1972年的9878 hm2到2018年的24092 hm2,净增长14214 hm2,人均耕地面积整体呈波动下降趋势,耕地在空间上呈扩张趋势.对标准化后的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后可知耕地变化主要受经济因素、人口及产业结构的影响.
选取秦皇岛海水作为菌株筛选的菌源,筛选出来QH菌(自命名),组装微生物传感器,以模拟海水为实验底液,用自制QH菌微生物传感器测试模拟海水的BOD值.QH菌传感器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工作的最佳温度为32℃,最佳pH值范围为6.8 ~9.2.传感器标准曲线线性方程为y=0.0612x-0.0013,线性相关系数为0.992.线性响应范围0~ 42 mg/L,7次平行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4.52%.此传感器可以满足在线监测的需要.
采用非期望产出SBM数据包络模型,以新疆连续6年、13个地州市、530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为实证研究对象,分不同地区、不同年度对1544个村庄环境整治效率进行了测度分析评估.结果 表明,项目整治效率地区间差异较大,且普遍偏低;不同类型项目整治效率存在差异;但整治效率总体呈年度提升趋势.从加强前期规划设计、整合资源、因地制宜、强化监管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