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上的繁星

来源 :科普童话·百科探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taowang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开手掌,瞧瞧你的指尖,那些凹凸不平的纹路就是指纹!它分为斗型、箕型和弓型三种基本类型,这几个形状你分别有几个呢?
  指纹由许多敏锐的小颗粒排列而成,小颗粒们可以通过触摸搜集到相当多“情报”,并将这些信息传送给大脑司令部,大脑才可以发出正确号令。
  指纹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增加皮肤摩擦力,它可以让你紧紧握住东西,这样我们才能从事各种精巧的工作。
  現代刑侦还会将指纹作为辨别个人身份的依据,这样做的缘由来自于一个惊人的事实:每个指纹都是独一无二的!
  当我们在妈妈肚子里住到4个月时指纹就已经形成了,但直到发育终止指纹才会完全定型,并且在一生中都不再改变。发育时,皮下组织长得比表皮快,因此就会对表皮产生上顶压力,迫使表皮向内收缩,形成褶皱纹路。所以本质上指纹的形成是随机的,即使双胞胎也不会有完全相同的指纹。
  每个指纹上平均约有50个分叉或死胡同,位置也不确定。如果计算指纹形状的可能性,最终会超过1035种,而目前估算宇宙中的星星大约有3×1022颗,这样看来我们指纹形状的数量就如同漫天繁星一般无穷无尽呢!
  冷知识
其他文献
想象一下:在一列飞速前行的火车上,几枚携带着核弹头的导弹腾空而起,奔向万里之遥的目标……  这一幕,也许会在不远的将来恐怖上演,而“导演”这一恐怖大片的,就是俄罗斯战略火箭部队。  据报道,俄罗斯战略火箭部队将恢复生产“巴尔古津”军用铁路导弹系统,升级后的俄新型铁路导弹系统将装载6枚RS-26“边界”导弹,可在俄境内漫长的铁路网上机动发射。  为什么要启动铁路导弹系统?  作为对美国在欧洲部署反导
众所周知,行车安全的关键是汽车本身的性能。但你知道吗?行车安全与车身的颜色也有密切的关系。有些颜色在汽车遭遇紧急危险时,会起到加剧肇事的副作用;相反,有一些颜色能从某种程度上减弱危险程度,甚至遏制车祸的发生。那么,汽车颜色与行车安全之间,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在中国科技馆“科技与生活”D厅,就有一个叫做“汽车颜色与安全”的展项,它将为我们揭开其中的秘密。  展台玻璃柜内摆放有五种不同颜色的汽车模型,通
不久,这件奇闻传到了大洋彼岸的美国,引起了考古学家怀恩博士的好奇。他专程搭飞机来到巴黎,找到了史密斯博士的孙子。他费尽口舌,终于打动了小伙子,将镜子重新拿出来交给了他。但也一直不放心地叮嘱怀恩博士千万要小心。  几天后,怀恩带着装有魔镜的木盒回到了自己的实验室。他已经下定决心,哪怕自己难逃一死,成为第39个遇难者,也要抓紧时间,争取在“魔镜”下手后的三天时间里找到谜底。  怀恩将实验室的门窗关好,
狐狸和仙鹤是好朋友。有一天,狐狸邀请仙鹤吃饭,仙鹤高高兴兴地来到狐狸家。没想到小气的狐狸竟然端出一个平底的盘子,里面只盛了一点肉汤,还虚情假意地对仙鹤说:“快吃吧,好朋友。”可是仙鹤一点儿也吃不到,因為它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巴。  狐狸一眨眼工夫就把盘子里的肉汤喝光了,还假惺惺地问:“亲爱的仙鹤,你吃饱了吗?味道不错吧?”聪明的仙鹤想了想,一句话也不说,走了。  过了几天,仙鹤也请狐狸吃饭。狐狸心
当我们吃苹果的时候,会先用刀把它那件红艳艳、水灵灵的外衣——果皮削掉;当我们吃核桃、榛(zhēn)子的时候,得先想办法把它们外面的那层硬邦邦的壳砸碎。当你把这些果皮、果壳丢进垃圾箱时,肯定觉得它们又不能吃,又沾着好多农药、细菌……唉,就是一堆废物嘛。哼哼,你可不要小看了果皮们。只要合理利用,它们的本领可大着呢!     苹果皮——发电能手     苹果皮一被削下来,马上就发黑、变蔫儿了。还能有
實验材料:两杯冷水、两杯热水;红墨水与蓝墨水;勺子;塑料薄板。
你觉得做什么事情最刺激?冲浪?空中飞人?对我来说,这些都太小儿科了!我喜欢那种穿行在异星丛林里,追赶未知怪兽的感觉,因为我是一名星际猎手。  现在,我正品着美酒,抽着雪茄,得意地看着自己家里的新“藏品”——来自伽玛星的未知幻兽。说起它,还真是个意外。因为飞船故障,我们临时降落在荒凉的伽玛星上。刚打开舱门,这只幻兽就出现在我们的面前。看见我们手里的枪,它迅速逃跑,一边跑一边回头看,好像在故意引导我们
沙漠秘咒手冊
随着世界上人口不断增多,每个人可占有的土地也在不断减少,像那些人口多且土地少的国家已经人满为患,房价与物价也逐渐增高,所以人们开始探索地球周边的星球,如:月球、火星。在未来地球能源枯竭时,可以进行大规模的星际移民。不过,与相对十分遥远的月球、火星来比,海洋无疑更是一块宝地。  众所周知,地球上百分之七十的面积是海洋。海洋中有各种人类所需的资源:石油、天然气、铁矿、铜矿、镁……这些资源都埋藏在深深的
“考古”測一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