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娇:做自己,有态度

来源 :中学生天地(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861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身上有过很多标签:“假小子”“童星”“二次元美少女”“学霸”……这都是她,但又不是全部的她。
  9岁时,因出演周星驰电影《长江七号》中小男孩小狄一角,她被大家熟知;高二时,她暂缓演艺事业,远赴美国读书。2016年,出于对汉服文化的热爱,她创立了自己的汉元素时装品牌,成为青少年汉服文化“代言人”;最近,因为综艺节目和电视剧,她又重回观众视野。而这次回归,我们惊喜地发现:当年电影里那个“小男孩”已经变成了有想法、有态度的亭亭美少女。
  她,就是本期会客室的嘉宾——徐娇。
  徐=徐 娇
  别样成长,
  从“假小子”到“邻家少女”
  记:虽然已经过去很多年,但有些人对你的印象依旧停留在《长江七号》里的“假小子”。你怎么看待这个让你成名的角色?成长中会不会迫切想要撕下这个标签证明自己?
  徐:曾经有段时间,我迫切地想要通过新的作品、新的形象让大家重新认识我,让大家对我的印象不再停留在《长江七号》,我也很讨厌一些人一直把我当男生看。后来我做真人秀节目《我们来了》,有一次吃晚饭时嘉玲姐告诉我:“其实是你自己走不出来。”我觉得她说得很有道理,其实我根本不用担心别人怎么看我,只要我知道自己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小男孩”就可以了。这些年我也塑造了很多新角色,一直向前看就好。
  记:能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中学时代吗?
  徐:我初中就读于杭州启正中学,有时需要请假去拍戏,所以想要保持较好的成绩,在片场就需要花额外的时间和精力学习。比如拍《星空》的时候,剧组专门为我请家教,在拍戏的空档帮我补课。学习和表演都要兼顾,肯定会比不少同齡人辛苦些。我又偏科严重,文科一直都还不错,但理科就真的头疼了。因为经常请假,难以和大多数同学保持亲密,但还是有一些玩得来的同学一直陪伴我,暑假相约一起去旅行,还是很快乐的。
  高一在国内就读,高二时学校有一个赴美国交流学习的项目,我就去了,在当地的高中体验了非常不一样的学习生活,我觉得自己的视野和思维被打开了。那里有一些会让我产生思想碰撞的课程,比如历史课每个星期都会有辩论会,辩论的主题是现实中真正存在的社会问题,诸如毒品管控、妇女权益等。那所学校很注重美术,有很多美术方面的课,比如陶艺、绘画、手工等,因为我文学、数学、科学这些课的学分都修得差不多了,就更多地选择了美术课,那段时间过得张弛有度,玩的时候就好好玩,学的时候就用功地学。
  记:你觉得演艺经历给你带来了哪些改变和影响?将来对自己的演艺事业有什么规划吗?
  徐:虽然我从小就很喜欢表演,但在被星爷选上之前,真没想到有一天会成为演员。拍完《长江七号》之后,我认为自己会理所当然、顺风顺水地一部接一部电影地一直拍下去,同时又兼顾好学习。直到高中那会儿我依然认为这样的生活会一直持续下去。但是近两年慢慢发现,我如果想要更好的事业和生活,想拍自己想要拍的喜欢的戏,就要付出更多努力。有一些工作,你知道它不是你最想要的,但是只有去完成它,你才会有所提升,有这样的积累和沉淀,才可能有更好的机会。所以这两年,我做得更多的就是在慢慢积累中蓄势待发。有时候会觉得累,也想过休息或放弃,但在家人、经纪人的陪伴和鼓励下,就坚持下来了。演戏对我来说,就是生活,是我人生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除了演戏,我还有将来从事导演工作的想法,因为演员只能去演别人写的剧本和角色,但我有很多自己想要讲述的故事。所以我大学学的是导演专业。我想拍一些可以反映社会问题的写实影片,希望用电影的力量改变社会。虽然听起来有些“中二”,但这确实是我追求的目标。
  从汉服到二次元,
  兴趣广泛的“百变少女”
  记:你在微博上分享过一组在美国课堂上穿汉服,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照片,能具体讲一讲当时的情况吗?
  徐:我穿了大概有三四次。第一次是在一个演讲课上,演讲内容是展示一门才艺。因为那时我带了古琴和汉服过去,所以就在演讲课上穿了汉服给大家讲解古琴的来历以及简单的弹奏方式。另一次是中秋节,我穿着汉服在晨会上给大家讲了中秋节的来历,还分月饼给大家吃。还有一次是毕业演讲。美国大多数学校在高中毕业时会有一个毕业项目:选一件你想要做的事,花40~60个小时完成,再把过程和结果做成一个PPT,以演讲的形式分享给大家。所以我设计了一次旅行,主题是“带着汉服去旅行”,和几个小伙伴穿着汉服走上街头,去各种景点拍照留念。走在街头上,有人好奇地问:“你们是中国人吗?穿的是什么?”我就向他们介绍这是汉服。毕业演讲时,我穿着汉服向大家介绍汉服的历史。同学都非常惊讶,夸我的汉服很好看,说以前不知道原来中国的传统服饰有汉服,以为只有旗袍、马褂。我们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不是旗袍马褂所能涵盖的,而汉服是汉族的传统服饰,汉服文化是一种因为历史原因慢慢消失在大众眼前的传统服饰文化。近几年出现了一些汉服复兴的力量,我也想为宣传推广汉服文化注入自己的力量。
  记:听说你还自己设计汉服?
  徐:我和另一个团队合作创立了汉元素时装品牌——织羽集。其实我们设计的不能叫汉服,是汉元素的时装,也就是在时装的基础上加入交领、右衽,或者齐胸■裙、齐腰■裙等汉服元素的衣服。比如我在参与设计一款名叫“清秋”的服装时,在上装加入了交领的元素,下装是长裙、阔腿裤。正统汉服中不会有阔腿裤这样的款式,但去年流行阔腿裤,我就有了交领搭配阔腿裤的想法。你们这一期杂志封面上这位女生所穿的,就是我创立品牌旗下的服饰。另外透露一个小秘密,我本人也曾做过《中学生天地》的封面女生哦!
  记:除了汉服,你还喜欢二次元文化,经常Cosplay你喜欢的动漫人物。汉服和二次元这两个爱好给人完全不同的感觉,你怎么看待这两个爱好?
  徐:汉服和二次元完全不冲突,就好像有人会拉二胡,又会弹钢琴。虽然一个是中国民乐,一个是西洋古典乐,是两种不同的音乐文化,但这并不影响这两种音乐演奏出自同一个人。Cosplay和汉服这两个爱好虽然来自两种不同的文化,各有特色,但并不产生任何冲突,而我觉得喜欢就应该去尝试。   记:除了汉服和二次元,你还尝试了许多其他爱好:画画、古琴、射箭、电影、配音……为什么你总有那么多精力发掘新的爱好和潜能?
  徐:我是个闲不住的人,若给我3天时间休息,我不太愿意宅在家,而是会出门做一些自己喜欢的或有趣的事。我觉得每天做很多不同的事情很棒,而且可以學以致用。一年前,我无意中去射箭馆体验了一次射箭,然后就爱上了射箭,经常去练习,还在射箭馆拥有了自己专属的弓箭。没想到一年后的现在,在正在拍摄的电视剧《初遇在光年之外》中,我饰演的角色刚好需要会射箭。说起来是巧合,但也印证了“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这句话。这也算是一种资本,会的东西越多,机会到你面前你就越有可能抓住它。所以,多学一些肯定是好事,再加上我对这些事物确实也很喜欢。
  除了学习还是学习
  记:你在微博上晒出了“全A成绩单”,被大家称为“学霸”,你怎么看这个称号?你觉得“学霸”应该是怎样的?
  徐:其实我偏科太厉害了,文科类的科目,我还是可以比较自信地说:“真的还不错。”这个我就不谦虚了。但是理科真的差得一塌糊涂,这点我也是很诚实的,所以我自认还算不上是学霸。我身边有许多真正的学霸,他们肯定比我要认真。我属于比较贪玩的类型,有时会比较松懈,觉得已经学得差不多了,就出去玩了。回想起来,我觉得还是应该对自己再严格些,再多花些时间在学习上,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成绩。其实真正的学霸学习起来并没有那么累,而且他们会合理地安排时间,可以彻底贯彻自己制订的计划。而我有时候突然下定决心做一个计划表,但写下来后,没坚持几天就觉得好累,没有坚持的毅力了。所以,我觉得可以坚持到底的人,都非常了不起,在这点上,我要向他们学习。
  记:既要学习,又要拍戏,还要顾及自己的设计品牌,你是如何分配时间,让自己同时兼顾学习、爱好和工作的呢?
  徐:我没有明确地去做什么计划,而且这两年出国留学,时间都被规划好了。在美国,除了周末休息的时候可以和同学去吃个饭,能做的差不多就只有学习了。美国的大学宽进严出,比较容易被录取,但是如果想要毕业,就需要非常努力。我第一学期拍摄毕业作品时,要一个人担当导演、编剧,要挑演员,要找摄影师,还要画分镜、剪辑、配乐,非常忙碌。所以我的想法是:在美国就专心学习,在国内就好好拍戏。国内拍戏之余,经纪人会给我空出一些玩的时间。简单来说,就是什么时间做什么事。
  思想碰撞,我也“有态度”
  记:前两天看你微博晒出体重,小秀了下马甲线,怼回了那些说你胖的评论,你很喜欢在微博分享自己的观点、态度吗?
  徐:其实我就是想随便调侃一下,但有的人太当真了。我知道自己不胖,所以我并不是想要“怼”他们,只是开个玩笑,语气也是“胖个头啊”这种幽默的方式。我还是蛮乐意在微博上和大家分享我的观点的,因为通过这些形形色色的观点,我也可以学习很多。有的时候,分享观点就是一个寻求真理的过程。当你表达的时候,会觉得自己是对的,但在一番思想碰撞后,会发现自己有很多不足,需要去弥补,去学习。所以,对我来说,微博这个公众平台不仅是一个分享自己琐碎日常的工具,更多的还是一个学习平台。
  记:在社交平台上发表言论可能会引来一些不同的声音,甚至是“差评”和“负面言论”,你怎么看待这些评论?
  徐:怎么可能所有人都支持你说的话呢?任何事情都有两面,不可能只有一个观点。关于观点不同这件事,我不一定觉得你对,但我誓死捍卫你为自己发声的权利。既然这是一个公众平台,就会有各种各样的意见,重要的是通过反对的意见,更好地反省自己。以前我可能会比较不能接受批评或反驳,但是现在我觉得没有必要也不需要改变别人对我所讨论的某一事件的看法。其实,正因为可以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这种交流方式才变得更有趣。
其他文献
在生活中,有很多的话看似简单,却具有极大的杀伤力。短短几个字而已,就能让你无比心塞……现在请你来投票,看看哪句话的杀伤力最大?认真选,谨慎言。  A. 行了行了,你对我错可以了吧?  B. 作业没带就是没写。  C. 你要是这样想我也没有办法。  D. 算了,沒事了。  E. 他家孩子生活费100元,他家孩子考了第一,他家孩子……  F. 熟读并背诵全文 答案:略。
冷笑话,英文叫做the bad joke或者the cold joke。  据说冷笑话一词起源于这样一个经典的冷笑话:  小企鹅有一天问奶奶,“奶奶奶奶,我是不是一只企鹅啊?”“是啊,你当然是企鹅。”小企鹅又问爸爸,“爸爸爸爸,我是不是一只企鹅啊?”“是啊,你是企鹅啊,怎么了?” “可是,可是我怎么觉得那么冷呢……”  冷笑话通常只是一些比较无厘头、晦涩的笑话。    1. 百万富翁开着豪华车经过
毕业已有些年头,却从来没参加过同学会。想来同学会真是个隐喻——少年时代的好友,竟都有着和学制一样的期限:小学6年,初、高中各3年,再以大学4年作结。也许是不愿面对这样的残酷,才一直不愿去吧?  和R在一起的日子,是我所能想象的最好的童年。她托着我翻过一间废旧屋子的窗,自己再跳进来,一起去救被困在里头的猫;她教会我骑单车却没教如何用刹车,害我在下坡时摔得天昏地暗;她拿到新相机,第一张照片拍的是我……
圈主:路飞Fly  大家好,我是历史馆的馆主大人路飞Fly。  我觉得书上的知识远远不能满足我。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我们随意拾起一颗石子就是一段有趣的故事,假若可以徜徉其中,我想必定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  所以,如果你也喜欢历史的话,就快加入我的历史馆,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感受、触摸历史吧!
每年的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为了走进听力障碍儿童的世界,艺术家们和《成都商报》的记者让有听力障碍的孩子们轻轻捂住自己的耳朵,在他们的手背上画下了他们最想听到的声音。从“愤怒的小鸟”游戏声到小狗的叫声,从下课铃声到妈妈说话的声音,每个孩子想听到的声音各不相同。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聲音,却是他们心底的渴望。假如你和他们一样,你最想听到的是什么声音呢?
【摘要】群文阅读有利于学生掌握结构化的知识体系,培养严密的思维逻辑。以统编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狐狸”主题为例,可以从“甄选阅读素材”“丰富阅读方式”“创新阅读任务”三个方面着手,探索同主题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关键词】同主题群文阅读;阅读素材;阅读方法;阅读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6009(2020)41-0030-03
整理旧日书籍时,空气中飞扬着灰尘,散开的书籍用毛巾擦拭过,再重新摞好,装进纸袋中。一袋袋旧书被带走,走回书房,只留有一叠《中学生天地》,鲜艳的封面,内页灰白,书页上有很多折痕。   “哎,再一次宣告了童年结束啊!”我坐在空荡荡的房间,抬起头来笑道。窗外的阳光流进了眼睛。   最早的《中学生天地》是读初中的哥哥带来的。小学时我的朋友不多,座位上总放着一两本杂志,摘下眼镜,我便一头扎了进去。  
每个来布拉格的人都出自不同的原因。对于绝大多数的国人而言,整个捷克他们唯一能叫得上名字的城市,大概就是布拉格了;而對于一小部分的文艺青年来说,布拉格之所以为布拉格,是因为这里诞生了世界级文学大师卡夫卡。直至今日,文学与艺术的因子依然飘荡在这座古老城市的大街小巷,不期然间就会与来访的游人撞个满怀。  我们预订的酒店位于伏尔塔瓦河西岸,河的东岸就是布拉格的老城区。放好行李,我们来到河边,眺望对岸,但见
记:获得第一个国际大师,你打败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对手?  赵:并不是通过一盘棋一个比赛就能获得这个称号。和网球比赛不一样,不是说你拿多少冠军,就可以证明你成绩如何。对我们而言,等级分是最重要的。比如说当特级大师需要拿三个区分,要在比较高水平的比赛里面取得比较稳定的成绩,才会得到这个称号。这是一种长时间的累积,不是说一下子打败一个人或者说超过一个人就行了。我一直信奉有压力才有动力,我处理压力的方式就是
“为爱找方法”的神秘答主:  展信佳!  首先,请允许我冒昧地向您抛出一个问题:“您觉得浅显的东西是不是一定就没有营养呢?”您或许因为我这个问题而有些摸不着头脑,但我现在所遭遇的困惑,恰恰是由这个问题展开的……  上周末放假回家,我窝在客厅的沙发上,拿着手机看网络小说。老妈从我身边经过,问了句:“在看什么呢?”“南派三叔的《老九门》。”“什么门?”得知我在看网络小说,老妈立刻摇起头:“你怎么老看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