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不是你的战场

来源 :中学生天地(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d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春正好,要挥洒要珍惜。星辰大海,人心浮世,家是你的港湾。
  她说:“我就是《都挺好》里的苏明玉。”
  她坚信她的出生让“有些人”失望,什么工作忙,经常出差都是借口。她在外婆家的青山绿水间度过幼年,到幼儿园中班才被接回父母身边。一个胖小子挡在门口不让她进:“你讨厌,别吃我家饭,别抢我爸妈,我不要妹妹……”话没说完就号啕大哭起来。
   哥哥大她两岁,这是他们第一次见面。
   总有些东西,隐隐约约悬荡在空气里。在家里,她最强的感受就是被“嫌弃”。
   妈妈带她去看牙,大大地叹气:“怪我,没提醒外婆乳齿也会蛀,喝完奶也要刷牙。”哥哥就有一口雪亮的白牙。
   全家逛公园,遇到喜欢小孩的外国伯伯,对他们热情地说“hello”。哥哥响亮地回应过去,然后手舞足蹈地与伯伯聊得好开心。她直往妈妈身后躲,妈妈用力把她往外扯:“你也说呀。”可她不会呀,回城之前她没接触过英语。那天太阳很大,妈妈紧锁眉头。
   像一口一口喝了很多满是杂质的水,终于沉积为胃底的一块大石。到十几岁上了中学,她看朋友圈、公众号、网课,一次次扑簌簌泪流:是的,她是重男轻女的牺牲品,她的原生家庭有残缺,她缺爱。
   她与家人之间的战争自此开始,她争平等,翻旧账,一分一毫,都要算得明明白白。她强迫父母承认:他们不够爱他,这爱里有亏欠。她誓要听到那句“对不起”。
   母亲受了很大的惊吓:“我重男轻女?那为什么有了儿子还要再生个女儿?”
   她沉着回应:“因为你们想多要一个儿子。”
   母亲气不过,开始一一历数为她所做的事:矫正牙齿,送各种培训班,寒暑假的旅游……
   她更淡然:“你们是为了面子。而且,真爱就是付出不求回报,你把账记这么清,不就是求回报吗?你放心,我赚到钱就会全还清的。”
   母亲伤心痛哭,她僵着一张脸,有一些惊惶内疚,又有一丝丝喜悦——母亲多少还是爱自己的,是不是?
   我告诉她:“你不是苏明玉,她有能力,你没有。”
   苏明玉出现在《都挺好》里面时,已经是收入不菲的职业女性了,她操办母亲的葬礼,照顾父亲的晚年生活,替两个哥哥收拾烂摊子……她最终选择原谅,因为她强大到可以重塑生活了。她想要有个父慈女孝的家,她就一手打造。
   这一切是如何实现的呢?最简单的回答就是一个词:成长。
   有拂袖而去的本事,才有把臂言欢的选择;有拍案而去的魄力,才有坐下来讲和的资格。否则如何?吃着父母的饭,一边嫌菜汤咸淡,一边絮絮叨叨指摘他们的不是,民间把这种行为叫“吃碗面,翻碗底”, 一边依赖一边伤害,是可耻的。
   我不会说“世上没有不是的父母”,更不会祭出“孝道”的大旗,只是,作为中学生,当务之急不应该是好好学习吗?你想摆脱父母?好呀,考上外地最好的大学,远走高飞,从此山长水远,世界焕然一新。你想向全世界控诉?可以呀,乔布斯的女儿还出了本回忆录来控诉,但若你爹不是乔布斯,你先熬到這江湖地位再说。
   我观察过两三岁小朋友的行为,当他们刚刚能跌跌撞撞独自走时,有时候一抬头发现不见了父母,左顾右盼后,往往就转身往回走。我好奇过,也分析过,得出了我自己的结论:对幼儿来说,前路是完全未知的,好可怕,而回头路是走过的,安全得多。
   我经常觉得,把视线与心灵完全凝注在童年、创伤、原生家庭……上的人,也就是心灵上的婴幼儿,总想在来时路上找到安全,却不想在前路上找到未来。
   总之一句话,与其纠结父母的说辞能不能让你满意,不如再好好想想理综的几道大题。过去不能改变,未来却是你掌中的鸟,你要几时放飞,向哪个方向放飞,都由你自决。
   青春正好,要挥洒要珍惜。星辰大海,人心浮世,家是你的港湾,不是你的战场。
   有一天,我在路上看到一个妈妈带着小朋友去上学,小朋友突然停下来,笨手笨脚解红领巾,因为它系得不舒服。妈妈教育他:“做事要分轻重缓急。你现在系红领巾,要浪费一分钟。那我们可能就得赶下一班车,搞不好迟到老师还会批评你,你舒服吗?你忍这一会儿,我们上了公交车,你想怎么系都可以。”
   小朋友被说服了,把红领巾塞到口袋里,和妈妈一道开步走了。
  这位妈妈无意中说出了一个被很多人忽略的道理:赶路要紧,有些不舒服,先忍着。
其他文献
题型分析  概要写作是一种要求学生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出文章主旨大意的书面表达形式,涉及“阅读+写作”两种技能的运用,因此对学生的阅读理解、概括归纳和书面表达等能力都提出了很高要求。浙江省新高考英语试题这一题型要求考生将350词的英语原文缩略成60词左右的概要,虽然写作的词数较150词的续写少许多,但难度并不亚于续写题型。考生要在概要写作中取得较理想的分数,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需
期刊
如果有同学问你:“怎样才能让爸爸妈妈更听我的话,给我更多的钱花,更主动地哄我开心呢? ”哪怕当面不说,你一定会在内心批评她.但如果她换个问法:“怎么才能让爸爸妈妈更爱我
期刊
本期阅读材料选自《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这是一份由伦敦经济学人报纸有限公司出版的杂志,于1843年9月由詹姆士·威尔逊创办。创办的目的是“参与一场推动前进的智慧与阻碍我们进步的胆怯无知之间的较量”,这句话被印在每一期《经济学人》杂志的目录页上。杂志的大多数文章写得机智、幽默、有力度,严肃又不失诙谐,并且注重于如何在最小的篇幅内告诉读者最多的信息,其封面设计也往往很有特色。杂志主
期刊
你有多久没逛过动物园了?rn你还记得上一次认真观察动物是在什么时候?rn动物园,这个几乎快被大家遗忘的地方,却是花蚀老师最喜欢且最重要的工作场所.一动不动地观察棕熊,记录
期刊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开心的事情,有的事情自己可以解决,有的事情则需要朋友的帮助.当我们遇到问题时,如果有人伸出了援助之手,我们的心里一定会特别温暖.在
期刊
我有问题,我有一个问题,我有许多问题……   有问题?与其纠结,不如来问他。   请把困扰你的问题写成2000字以内的信,寄给本刊特邀“知心哥哥”——夏烈老师;而他愿做一名“信使”,邀请一位合适的“神秘答主”,来与你笔上对谈,一起“为爱找方法”。   请将信件寄往“浙江省杭州市文三路求智巷3号中学生天地杂志社”,收信人注明“夏烈老师”;或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给责任编辑(邮箱就在本页底)。  “为
期刊
图_东方ICrn外公常说,是土地养活阿拉,吃的五谷,穿的衣裳,住的屋子,人要晓得敬天爱地.这几年外公老了,爸爸妈妈常劝他别到地里去,一向好脾气的外公却冷冷地说:“农民不种地算
期刊
十年前,我坐着绿皮火车踏上了去往大学,通向理想之门的征程.从兰州到济南,26个小时的车程,一路上大部分时间都是站着,实在熬不住的时候便席地而坐.九月的天特别热,但更炽热的
期刊
来信讲述的是一个老话题,也是一个新话题。当我琢磨着请哪位男同志来回复一下的时候,恰巧王巧琳说要请我喝下午茶。巧琳一直从事青春文学的创作,平时少不了对男生女生的观察——对了,何不请她来说说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印象中的巧琳是“小女人”和“女汉子”的结合体,这么纠结的灵魂,应该会有有趣的答案吧。结果作为代价,她让我当场读完她新作《我们的秘密》里的一个章节……可以说,我也是为读者尽力了。  ——你们的信使
期刊
姐姐大我十岁。妈妈说她原本并不想生我,因为家里实在太穷,还欠了许多债,负担不起抚养两个孩子的费用。直到姐姐9岁那年,村里的一个大娘对我妈说:“水亚,生吧。你不生孩子,债也不会少下去,倒不如多生一个,以后也多一个人孝敬你们。”这番话消除了我妈心里最大的担忧。于是,第二年就有了我。   从小到大,我听过最多的话不是妈妈说的,也不是爸爸说的,而是姐姐说的。毕竟年龄差距在那儿,姐姐的话我很听,有时比爸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