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教育领域首个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发布

来源 :陕西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y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这是向全国、全世界发布的第一个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具有重要的标志性意义。
  涵盖全部587个本科专业、涉及全国高校56000多个专业点
  据了解,本次发布的《国标》由教育部委托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研制,参与的专家教授达五千多人,其中包括50多名两院院士和知名专家。研制工作历经4年多,先后组织了数百场工作研讨会和征求意见会。此次发布的《国标》涵盖了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全部92个本科专业类、587个专业,涉及全国高校56000多个专业点。
  以学生为中心将统一标准与特色发展相结合
  首次颁布的《国标》有三大特点:一是既有“规矩”又有“空间”。既对各专业类提出统一要求、保证基本质量,又为各校各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发展留出足够的拓展空间,形象地说,就是“保底不封顶”;二是既有“底线”又有“目标”。既对各专业类提出教学基本要求,兜底线、保合格,同时又对提升质量提出前瞻性要求,也就是追求卓越;三是既有“定性”又有“定量”。既对各专业类标准提出定性要求,同时包含必要的量化指标。以药学类专业为例,规定“药学类专业培养与药物研发、生产、流通、管理、质量控制和药学服务等相关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在保障全民健康的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具体指出:“每个专业有6—8门必须开展的核心课程”,“新开办专业,专任教师总数不少于15人”,“大部分实验的仪器台套数满足每组实验不超过4人的需要”等。
  据介绍,《国标》把握三大原则:第一,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创新形式、改革教法、强化实践,推动本科教学从“教得好”向“学得好”转变;第二,突出产出导向。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科学合理设定人才培养目标,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目标达成度、社会适应度、条件保障度、质保有效度和结果满意度;第三,突出持续改进。强调做好教学工作要建立学校质量保障体系,要把常态监测与定期评估有机结合,及时评价、及时反馈、持续改进,推动教育质量不断提升。
  将推出三大组合拳“以标促改、以标促建、以标促强”
  《国标》明确了各专业类的内涵、学科基础、人才培养方向等。对适用专业范围、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师资队伍、教学条件、质量保障体系建设都作了明确要求。特别对该专业类师资队伍数量和结构、教师学科专业背景和水平、教师教学发展条件等提出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要求。同时,明确了该专业类的基本办学条件、基本信息资源、教学经费投入等要求。《国标》还列出了该专业类知识体系和核心课程体系建议。
  “标准为先、使用为要”。教育部将推动《国标》的应用,让标准发挥以标促改、以标促建、以标促强的作用。一是让教指委用起来。教育部将成立2018—2022年教育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充分发挥新一届教指委作用,开展《国标》的宣传、解读、推广工作。二是让高校动起来。《国标》发布后,各地、各相关行业部门要根据《国标》研究制定人才评价标准;各高校要根据《国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多样化、高质量人才。三是与“三个一流”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教育部将把《国标》实施与“一流本科、一流专业、一流人才”建设紧密结合,对各高校专业办学质量和水平进行监测认证,适时公布“成绩单”。
  据能源动力类专业教指委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何雅玲介绍,能源动力类专业现在正广泛开展专业认证,会尽快修订出台专业认证的指标体系,把《国标》的内涵反映在认证指标体系中,并通过试点,总结经验,尽快找出不合适的地方,提出相应的建议对策。
  “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版要达到国际实质等效的标准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表示,在推进《国标》的过程中,首先要夯实基础,《国标》就是夯实基础的合格标准,其次要在夯实基础的情况下,有特色、有前瞻、有个性化地发展。据悉,“六卓越一拔尖”计划的2.0版本即将公布,这将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领跑计划。据吴岩介绍,这个领跑计划,今年有两个重要的实招:一是推出“六卓越一拔尖”建设的国家一流一万个专业建设计划,即在高等教育领域56000多个专业点里,让20%的专业经过若干年的建设以后,达到世界一流的水平;二是推动省市各地方建设1万个省级一流专业,通过这两个1万个专业,助推中国高等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
  (據新华社)
其他文献
【摘要】明代的花鸟画在历史上有一个跳跃式的发展,超越了当时山水与人物的发展,其宏阔的气势、丰富的寓意、妍丽典雅的风格、极富装饰感的画风一改以往的时代格局,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这与边景昭、吕纪、林良三位明代早中期花鸟画家的突破与创新有极大的关联。笔者在教授花鸟创作课时,借鉴明代这三位花鸟画家的创作形式与风格特点,为教授花鸟画创作课探索新途径,并从借复古之名实为创新明代三位花鸟画家的研究探索中,找出对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影响绘画风格形成的要素,总结了画家风格形成的内在规律,以期为更多画家的创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绘画风格修养绘画语言  基金项目:本文为西安美术学院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编号:2017XK044。  在文化建设与文化繁荣的当代,绘画已突破观念的局限,成果累累,风格百花竞放,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形态和表现形式,作为一名艺术创作的实践者和研究者,必须迎合时代的要求,潜心探索影响画家绘画
日前,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指出,要貫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要求,建立完善以信任为前提的科研管理机制,减轻科研人员负担,充分释放创新活力,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激励科研人员敬业报国、潜心研究、攻坚克难,大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攻关能力,多出高水平成果,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为实现经济高质量
说起瓷器,我们的记忆中或许只会冒出“景德镇”这三名字,殊不知,在岭南广东,早有潮州赢得了中国瓷都的美誉。位于潮州市西郊的枫溪,凭着近1300年悠久的制瓷历史,精湛的制瓷技艺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