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9年冬,我出差途经漳平,因误了车次,只好在同乡好友家逗留一日。
当日下午,我无意间翻包里的物品,不小心带出了两张古字画图片,朋友看后,很自然联想到他的同事余某。他透露,余某有两张上官周的作品。那时我将信将疑,因为上官周是康、雍、乾名画家,距今已去世250多年,大部分作品被各大博物馆和海外人士所收藏。对方见我不以为然,又补充了一句:“听说那是真家伙”。朋友虽不玩古画,但为人很诚恳,于是,我提议去看看。
在余某家,我们见到了那两张小册页。但见画幅仅为24×15cm,尺寸虽小,但所绘山水烟岚弥漫、墨晕可观、笔法潇洒,画风与上官周十分吻合。但未见有落款和作者印章。只见画心旁盖有“××珍藏” 印章。收藏章已被人挑破,依稀可辨姓氏右边有个耳朵旁。对方见我对古画感兴趣,又知我是《客家》杂志的记者,于是迅速从房间取出一本《上官周》的书递给我,那是上官氏后裔研究会编印的,仅凭此当然不能判定为上官周的真迹,但在没有其余证据的情况下,亦可作为参考依据之一。书中对这套《竹庄山水画集》有着详尽的文字介绍。余某希望我能在杂志上帮他撰文呼吁,由于藏者年逾八旬,无力再收藏,意欲将此画集转让给客家同仁收藏,但对方拒不透露藏者详细情况。临走时,对方送了两张图片和那本书给我。
回福州后,我到处搜罗有关上官周画作的图片资料,并找出与之同时期的作品相验证,发现确为真品后,我整理了一篇文章刊发在《客家》杂志上。
后来我揣测,老余是汀洲人,而将画托付给老余,藏画的主人很可能为长汀人,而姓氏右边带了耳朵旁,在汀洲不外乎姓“郑”或姓“邹”,而藏者为文化人,又年逾八十岁这条线索又缩小了范围。某日,我出差龙岩,询问某报马副总编,邹某有否已80岁。马为连城四堡人,而汀洲邹氏又是从连城四堡迁移去的,由马、邹同为四堡大姓,邹又为文化名人,恰好80岁,于是我初步推断藏者可能是邹君。
一个月后,我偶往赣州采访,其时我已将文章刊发,于是我捎上杂志途经长汀时特意逗留一日,去寻找画作的主人。找到了邹君,我先将《清代名画家上官周》一文翻给他看。他读完文章认为,我已知是他藏的画,其实当时我心里仍没底。我说“邹先生,能否将其余画借来饱饱眼福。” 邹君曰:“既然有缘那就借你欣赏吧。”只见他从另一房间里抱出一个红木镏金盒子,上书篆书“竹庄山水画集”字样。我一张张地翻看着画作,当时惊呆了。但见画山奇,近浓远淡,画云多在山腰;画树古,枝杆铁笔银勾;画人巧,素描几笔勾勒,点珠红于头首,形神毕肖。
由于该画确为上官周真迹,又是其留下的为数不多的山水人物精品,加上保存完好,三年前,北京嘉德拍卖行已出了22万元底价。北京瀚海拍卖行书画部负责人认为,该册页现在的价值约30万元。
当日下午,我无意间翻包里的物品,不小心带出了两张古字画图片,朋友看后,很自然联想到他的同事余某。他透露,余某有两张上官周的作品。那时我将信将疑,因为上官周是康、雍、乾名画家,距今已去世250多年,大部分作品被各大博物馆和海外人士所收藏。对方见我不以为然,又补充了一句:“听说那是真家伙”。朋友虽不玩古画,但为人很诚恳,于是,我提议去看看。
在余某家,我们见到了那两张小册页。但见画幅仅为24×15cm,尺寸虽小,但所绘山水烟岚弥漫、墨晕可观、笔法潇洒,画风与上官周十分吻合。但未见有落款和作者印章。只见画心旁盖有“××珍藏” 印章。收藏章已被人挑破,依稀可辨姓氏右边有个耳朵旁。对方见我对古画感兴趣,又知我是《客家》杂志的记者,于是迅速从房间取出一本《上官周》的书递给我,那是上官氏后裔研究会编印的,仅凭此当然不能判定为上官周的真迹,但在没有其余证据的情况下,亦可作为参考依据之一。书中对这套《竹庄山水画集》有着详尽的文字介绍。余某希望我能在杂志上帮他撰文呼吁,由于藏者年逾八旬,无力再收藏,意欲将此画集转让给客家同仁收藏,但对方拒不透露藏者详细情况。临走时,对方送了两张图片和那本书给我。
回福州后,我到处搜罗有关上官周画作的图片资料,并找出与之同时期的作品相验证,发现确为真品后,我整理了一篇文章刊发在《客家》杂志上。
后来我揣测,老余是汀洲人,而将画托付给老余,藏画的主人很可能为长汀人,而姓氏右边带了耳朵旁,在汀洲不外乎姓“郑”或姓“邹”,而藏者为文化人,又年逾八十岁这条线索又缩小了范围。某日,我出差龙岩,询问某报马副总编,邹某有否已80岁。马为连城四堡人,而汀洲邹氏又是从连城四堡迁移去的,由马、邹同为四堡大姓,邹又为文化名人,恰好80岁,于是我初步推断藏者可能是邹君。
一个月后,我偶往赣州采访,其时我已将文章刊发,于是我捎上杂志途经长汀时特意逗留一日,去寻找画作的主人。找到了邹君,我先将《清代名画家上官周》一文翻给他看。他读完文章认为,我已知是他藏的画,其实当时我心里仍没底。我说“邹先生,能否将其余画借来饱饱眼福。” 邹君曰:“既然有缘那就借你欣赏吧。”只见他从另一房间里抱出一个红木镏金盒子,上书篆书“竹庄山水画集”字样。我一张张地翻看着画作,当时惊呆了。但见画山奇,近浓远淡,画云多在山腰;画树古,枝杆铁笔银勾;画人巧,素描几笔勾勒,点珠红于头首,形神毕肖。
由于该画确为上官周真迹,又是其留下的为数不多的山水人物精品,加上保存完好,三年前,北京嘉德拍卖行已出了22万元底价。北京瀚海拍卖行书画部负责人认为,该册页现在的价值约3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