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以“读”促“写”的阅读与作文之间的关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_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一般意义上的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语文阅读也应这样理解。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一个读者与文体相互作用、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阅读与作文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读”是基础,“写”是生成,两者有机结合,才能相得益彰。两年来,我校语文组教师进行了“加大阅读量,促进学生自主习作”课题的探索,硕果累累,基本做法如下。
  一、培养阅读兴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显然,兴趣对学习有着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兴趣是少年儿童积极主动阅读的基础。教师要鼓励学生阅读,从书籍中汲取无穷无尽的语言营养和精神食粮。在此基础上强调探究性阅读。如:“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已的判断”。“探究性阅读”是开放性阅读,它的阅读渠道不仅在课堂,而且在课外,要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拓宽阅读面。“探究性阅读”也是综合实践性的阅读,它要求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方法进行综合运用才能完成阅读。因此,在学生中要树立读书“榜样”,带头脱“贫”致“富”,然后请学生代替老师朗读、讲故事,让这部分学生带领其他学生读书,“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二、开辟阅读途径
  鼓励学生进入中心校图书馆,在班级设立图书角,为班级踊跃献书,并利用学校已上网和省教育网络的契机,积极为学生创造阅读条件。为落实这一指导思想,首先从增加阅读数量着手。包括两方面要求:一是提倡扩大阅读面,要求“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扩展自己的阅读面”,“扩大阅读范围,拓宽视野”,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二是规定课外阅读量,第一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以后逐渐增加,第二学段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不少于100万字,第四学段阅读量有了显著增加,并扩大了阅读范围。比如,阅读一般现代文,由六年级的每分钟不少于300字,提高到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背诵优秀诗文的量增加到80篇,并明确规定“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为了更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指导,我校还开设了课外阅读指导课,帮助学生掌握阅读规律,达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授予阅读方法
  1.检查字词。学生在阅读中必定会遇到“读不懂的字词”,应该顺势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阅读并养成习惯。
  2.摘抄词句。要求学生积累语言材料,提出背诵要求。要求“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积累阅读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积累语言材料,其实是感性的语言模块的整体储存,它可以看做是生活经验材料,也可以看做是形象材料,或者是思维材料、情感材料,这样的材料储存于大脑,将成为“营养”,也是语文素养的重要构成。它们一旦被激活,就会产生综合效应,极有利于学生接受和表达能力的整体提高。在习作中,一旦发现学生运用了课外书或读书笔记上的新词佳句,我们就立即予以表扬、鼓励,强化其主动学习意识。
  3.写读后感。我们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要求学生写读后心得或读书笔记,而且要求他们在读书过程中随谈随记,不但要记录文章的主要内容,摘录好词好句,而且要认真写下读后感。这样做不仅使学生真正将一本书读懂读透,还为写作积累素材。
  四、交流阅读成果
  口语交际是听说双方在互动过程中,将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形式组织教学。先让两位学生进行“课前三分钟口语交流”或背诵美词佳句、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或谈点见闻,互通信息、交流阅读所得。此种交流,不仅反馈了读书的情况,而且提高了学生选择、归纳、概括、组织能力和口语表达的能力。
  除此之外,还可以在黑板报的一隅开设“采花栏”,介绍古今中外名家名作,介绍文学科普知识、读书方法;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班级小报、文学知识竞赛、作家作品知多少等阅读活动,把课外阅读推向高潮。
  五、培养创新精神
  对于学生来说,写作是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他们在作文中创造并表述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因此,在作文中说真话,抒真情,是学习做真人的一种历练。传统的写作教学,提出了选择表达方式、安排详略、条理清楚等技术性要求,在初学写作时过于强调这些写作规范,反而冲淡了有创意地表达这一根本性要求。其实,作文教学要倡导学生“我手写我口”、“我口写我心”的基本文道。在第一学段的目标中提出“写自己想说的话”与第二学段提出“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就隐含自由表达的意思。需要指出的是,有创意不等于胡思乱想,前提是生活丰富和多角度观察。第三、第四学段分别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见闻”、“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200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教育的任务是毫无例外地使所有人的创造才能、创造潜能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这一目标比其他所有的目标都重要。”教育必须为学生和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提倡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经过两年多的探索,我校“小高山”文学社推荐的学生作品,有182篇习作在全国各类刊物上发表,让学生从阅读和习作中学会“做真人,求真知,抒真情,吐真言”。阅读,让人知识广博;习作,让人品格升华。以“读”促“写”,不断提高人文素养,迅速提高写作能力。
其他文献
课堂是小学语文活动的主阵地,传授学生知识和培养学生能力的核心在课堂。教师应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落到实处,让课堂教学
近年来图表题型备受高考命题专家的青睐,仔细推敲可以发现,很多时候这类试题往往以教材中插图为蓝本,重点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同时考查学生识图、分析、提取信息及知识迁移能
基因治疗即是指将外源基因导入目的细胞并有效表达,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新型治疗手段。由于病毒载体的安全性隐患,用化学方法构建非病毒基因输送体系成为理想的选择。其
新课标对一年级学生的写字要求为:一是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二是初步形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写字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点。下面结合教学实际谈谈低年级写字教学策略。  一、提出要求,严格训练  写字首先要做到“三个一”:胸要离桌子一拳远,眼要离书本一尺远,手离笔一寸远。其次拿笔的姿势要正确:食指、拇指捏着;中指托着
摘 要: 导入能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形成学习动机,建立知识间的联系,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精心设计导语是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起始环节。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有效教学 导入方式  导入是教学的起始环节,直接影响教学效率,它是教师进行有效教学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有效导入的最高境界应当是“一波才动万波涌”、“未成曲调先有情”,为课堂教学营造良好氛围
在二年级语文课本上,有这样一个童话故事《青蛙看海》: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苍鹰告诉它,要想看到大海,就必须登上一座高耸入云的大山。这在小青蛙看来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它既没有一双有力的翅膀,又没有四条善跑的长腿。在青蛙失望、沮丧的时候,一只松鼠启发、鼓励了它,并且引领青蛙跟着自己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跳,最后终于到达了山顶,看到了波澜壮阔的大海。  上周,我和学生一起学习了这个美丽的故事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重要的一部分,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训练的主要阵地,是学生把自己的知识、体验、情感外化的一种表现,是学生知识重组、创新的过程。因此,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沃土。《语文课程标准》特别重视鼓励自由表达,摆脱种种束缚,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针对当今的作文教学状况,如何引导学生的作文别具一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一、利用想象,获取灵感  当前,学生的作文模式化严重。写作文
写作者除了要有思想素养、生活素养、知识素养之外,还要有语感素养。夏丏尊、叶圣陶在《文心》中说:“强烈敏锐的语感是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核心。”  语感是在语言训练中形成的对语言的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一种悟性,是体现在阅读与写作中对语言直接感知、领悟和把握的一种能力。  一、语感是写作知识化为写作能力的中介  写作知识不能直接转化为写作能力,要经过实践将其转化为语感之后,才能形成写作能力。语言包括内部语
作文教学成功了,语文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半。可是在基础比较薄弱的镇属农村小学,学生的作文水平普遍低下。大多数学生说到作文就如“谈虎色变”,害怕作文,逃避作文,提笔就抓耳挠腮,笔杆似有千斤重,搜肠刮肚半天写不出一个字来。老师是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者、诱导者与激发者。下面我就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使他们乐于写作,善于写作,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还学生本真,以我手写我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言之无物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以基础的字词教学为重点,很容易陷入机械、枯燥的识记中,使孩子们丧失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将识字变为一种沉重的负担。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如何使课堂更生动、活泼,激发孩子们对识字认字的热情,是我一直思考与努力的方向。《说文解字》提到,汉字的创造有象形、会意、指示、形声、假借、转注六种方法,其中象形、会意、形声是最常用的三种,也是低年级孩子接触较多、易于理解的。针对这三类字不同的造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