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东北部PM2.5的变化特征及潜在传输来源

来源 :广东气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k121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深圳市东北部吓陂监测站PM2.5的年均质量浓度为47.0μg/m^3,在全市处于较高污染状态,并呈现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的季节变化特征。气象要素的分析表明,2014年吓陂监测站夏季时降水较多、湿度最大、风速最大、气温最高、边界层高度最高,最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和清除;冬季时降水最少、湿度最小、风速最小、气温最低、边界层高度最低,最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和清除。后向轨迹聚类分析表明,吓陂监测站的后向轨迹主要分为5类,其中来自北方内陆地区的气团污染最重,来自南海地区的气团污染最轻。进一步利用潜在源贡献
其他文献
利用广东省GPS地基网探测得到的大气可降水量数据,结合多种探测资料、NCEP客观分析资料等进行分析,检验地基GPS探测PWV的精度与误差,并对PWV在2014年前汛期一次强对流过程的
对汕头CINRAD/SA天气雷达运行11年来的故障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从雷达故障分布归属、雷达故障年分布、雷达故障月分布3方面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汕头雷达天线伺服系统
为了解闪电活动规律,以广州地区为研究对象,以闪电定位数据为基础,借助ArcGIS软件对闪电次数进行统计,通过时钟图展示了2000-2014年广州市闪电活动在时间上的演变情况,运用地统计
利用2009年7月-2014年6月期间南海北部50个测站的风速资料,进行了风速质量控制研究。质量控制的具体方案包括内部一致性检查、持续性检查、极值检查、时间一致性检查、高度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