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理想信念教育是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一项内容,也是德育的组成部分。面对当前的社会现实情况,考虑到小学生可塑性强的特征和所处的人生发展阶段,基于道德与法治课堂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启蒙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小学生;道德与法治课堂;理想信念;启蒙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0)29-0046-02
Enhancing the Enlightenment Education of Primary School Pupils’ Ideals and BeliefsBased on Morality and Law
(The First Primary School of Dongtai City, Jiangsu Province,China) ZHUANG ×iaojuan
[Abstract] Ideal and belief education is a part of the curriculum of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in elementary school. and it isalso a component of moral education. Facing the current social reality,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imary schoolstudents’ plasticity and the stage of life development,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enlighten students on their ideals and be-liefs based on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Keywords]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Morals and rule of law classroom; Ideals and beliefs; Enlightenment education
在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也需要顺应时代,加大改革与创新力度,尤其是要在理想信念层面对学生进行启蒙教育和耐心指导,保障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教师在课程教学当中需要形成清醒认识,明确当前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存在的不足,尤其要弥补理想与信念启蒙教育方面存在的缺陷,适当改进教学策略,促进师生共同进步,避免理想与信念教育流于形式: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小学生理想信念启蒙教育分析
对于当前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来说,面向小学生群体开展理想信念启蒙教育不单单是具体化的教育目标,还是整个课程体系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能够极大程度上充实教学内容,弥补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设置方面存在的缺陷。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育内容有其固有特殊性,也是因为这样的特征使该课程可以为学生理想信念的启蒙提供必要媒介。在时代发展和社会变迁的背景下,不少学生产生了理想信念缺失的问题,而如今很多的不良思想也给学生认知能力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只有重视理想信念教育,进一步提高其在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的地位,使其成为课程教学当中的基本内容非常必要。不过在这一过程当中也需要看到,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当中,要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存在不少难点,其中教学方法单一落后、缺少有效的教育指导等问题都是客观存在的,所以从整体上进行分析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对于教师来说,怎样对教学当中的难点进行把握,利用有效教学策略逐个击破,成为小学生理想信念启蒙教育效果是否可以强化的关键。
二、基于道德与法治课堂加强小学生理想信念启蒙教育的方法
(一)营造教学情境解读理想信念内涵
情境教学法是课程改革背景下逐步发展成熟且广泛应用的教学策略,在各个学科的教育教学当中都有所应用,而且应用效果比较理想,当然也可以应用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理想信念启蒙教育中,引导学生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对各项事物的接触都比较少,对事情的思考也比较单一片面,因此常常不能够正确理解理想信念的内涵,这在无形之中增加了教师的教学难度。要想让学生正确理解理想信念的内涵,就要变革教学方法,通过营造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增强学生对理想信念的认识,同时打破理想信念启蒙教育的传统单一形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例如,在教学与班级共成长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教学当中营造集体劳动情景,或者是班级共同参与运动竞赛的情景,并在这样的直观情境当中阐述集体主义价值观,促使学生正确认识个体和集体之间的关系,把握二者之间的关系,了解个体和集体之间存在的相互影响作用。在这样的直观情境下,学生可以从情感层面深层次体会道德与法治的内容,掌握理想信念的内涵,受到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为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打好基础。
(二)联系实际案例引导理想信念教育
要基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启蒙,就需要教师做好对学生的科学引导工作。对于理想信念的启蒙和指导来说,教师需要选取学生更易接受和理解的方式,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实际需求,于是教师可以采取案例教学法,借助生动具体的案例素材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的启蒙。和小学生学习生活情况密切相关和相符的案例具备极强的说服力,在案例研究当中指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也有着很大的可行性价值。于是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根据理想信念启蒙教育的特点和课程内容,精心选择针对性强的案例,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例如,在对祖国建设的内容进行教学时,为了让学生受到理想信念方面的启发,教师就可以结合教学重点,引入邓稼先、詹天佑等优秀人物的实际案例,剖析这些先进人物的优秀事迹以及他们实际行动背后体现出来的精神。这样真实的案例可以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也可以让学生以这些人物为榜样,无形之中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和理想信念指导。 (三)强化教学互动启迪思考理想信念
对小学生进行教育启发,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不能让道德与法治课堂当中的理想信念启蒙教育流于形式,正确的做法就是加大教学互动,在师生交流和生生互动当中启迪学生针对理想信念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究,这样学生才能主动投入学习活动当中,在发散性思考与深度探究当中收获进步。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激励学生自主思考和积极投入,并在师生互动当中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与认可,让学生在理想信念的互动当中把理想信念落到实际行动当中。例如,在教学“我们的守护者”时,由于本课所讲解的主要是和法律相關的内容,涉及我们生活当中的法律以及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为理想信念教育的开展带来了重要机会,也促进了学生法治精神的培育。教师在完成学科知识讲解的同时,可以积极提出:你认为的法治精神是什么?你愿不愿意在未来成为一位法律工作者?这样的问题具备明显的理想信念倾向,而且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的思考进行回答。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需要做好观察与记录,了解学生在理想信念方面存在的偏差,有针对性地进行理想信念指导,促进教育延伸。
(四)整合社会实践优化理想信念启蒙
根据认识论的相关观点,人的理性认识无法脱离感性认识,所以理想信念只有借助实践才可以做到深化理解,妥善解决好其中的思想问题。所以在理想信念启蒙教育中,教师要避免采用照本宣科的方法,更不能停留在理论课堂上,而是将理想信念启蒙和社会实践进行有机整合,把学生带出教室与校门,深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开展社会调查,主动参观访问真实了解当今社会的实际情况,为学生把理论转化成为实际行动,积极践行自己的正确理想信念打下基础。例如,在教学有关于改革开放的内容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正确理解改革开放政策正确性,教师就可以组织一次社会调查活动,让学生立足家乡或社区,在实地考察之后撰写有关于家乡或社区变化的调查报告,让学生畅谈改革开放给家乡或社区带来的巨大影响与变化。这样的亲身实践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及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人心,进而坚定学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共同理想与信念。
开展理想信念启蒙教育是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助推国家各项事业进步的必然需要。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抓住课堂教学时机,恰当引入理想信念启蒙教育,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与需求进行合理指导,让学生能够坚定理想信念并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强爱萍.浅析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才智,2020(04).
(责任编辑 李芳)
[关键词]小学生;道德与法治课堂;理想信念;启蒙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0)29-0046-02
Enhancing the Enlightenment Education of Primary School Pupils’ Ideals and BeliefsBased on Morality and Law
(The First Primary School of Dongtai City, Jiangsu Province,China) ZHUANG ×iaojuan
[Abstract] Ideal and belief education is a part of the curriculum of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in elementary school. and it isalso a component of moral education. Facing the current social reality,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imary schoolstudents’ plasticity and the stage of life development,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enlighten students on their ideals and be-liefs based on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Keywords]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Morals and rule of law classroom; Ideals and beliefs; Enlightenment education
在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也需要顺应时代,加大改革与创新力度,尤其是要在理想信念层面对学生进行启蒙教育和耐心指导,保障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教师在课程教学当中需要形成清醒认识,明确当前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存在的不足,尤其要弥补理想与信念启蒙教育方面存在的缺陷,适当改进教学策略,促进师生共同进步,避免理想与信念教育流于形式: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小学生理想信念启蒙教育分析
对于当前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来说,面向小学生群体开展理想信念启蒙教育不单单是具体化的教育目标,还是整个课程体系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能够极大程度上充实教学内容,弥补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设置方面存在的缺陷。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育内容有其固有特殊性,也是因为这样的特征使该课程可以为学生理想信念的启蒙提供必要媒介。在时代发展和社会变迁的背景下,不少学生产生了理想信念缺失的问题,而如今很多的不良思想也给学生认知能力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只有重视理想信念教育,进一步提高其在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的地位,使其成为课程教学当中的基本内容非常必要。不过在这一过程当中也需要看到,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当中,要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存在不少难点,其中教学方法单一落后、缺少有效的教育指导等问题都是客观存在的,所以从整体上进行分析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对于教师来说,怎样对教学当中的难点进行把握,利用有效教学策略逐个击破,成为小学生理想信念启蒙教育效果是否可以强化的关键。
二、基于道德与法治课堂加强小学生理想信念启蒙教育的方法
(一)营造教学情境解读理想信念内涵
情境教学法是课程改革背景下逐步发展成熟且广泛应用的教学策略,在各个学科的教育教学当中都有所应用,而且应用效果比较理想,当然也可以应用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理想信念启蒙教育中,引导学生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对各项事物的接触都比较少,对事情的思考也比较单一片面,因此常常不能够正确理解理想信念的内涵,这在无形之中增加了教师的教学难度。要想让学生正确理解理想信念的内涵,就要变革教学方法,通过营造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增强学生对理想信念的认识,同时打破理想信念启蒙教育的传统单一形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例如,在教学与班级共成长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教学当中营造集体劳动情景,或者是班级共同参与运动竞赛的情景,并在这样的直观情境当中阐述集体主义价值观,促使学生正确认识个体和集体之间的关系,把握二者之间的关系,了解个体和集体之间存在的相互影响作用。在这样的直观情境下,学生可以从情感层面深层次体会道德与法治的内容,掌握理想信念的内涵,受到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为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打好基础。
(二)联系实际案例引导理想信念教育
要基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启蒙,就需要教师做好对学生的科学引导工作。对于理想信念的启蒙和指导来说,教师需要选取学生更易接受和理解的方式,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实际需求,于是教师可以采取案例教学法,借助生动具体的案例素材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的启蒙。和小学生学习生活情况密切相关和相符的案例具备极强的说服力,在案例研究当中指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也有着很大的可行性价值。于是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根据理想信念启蒙教育的特点和课程内容,精心选择针对性强的案例,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例如,在对祖国建设的内容进行教学时,为了让学生受到理想信念方面的启发,教师就可以结合教学重点,引入邓稼先、詹天佑等优秀人物的实际案例,剖析这些先进人物的优秀事迹以及他们实际行动背后体现出来的精神。这样真实的案例可以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也可以让学生以这些人物为榜样,无形之中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和理想信念指导。 (三)强化教学互动启迪思考理想信念
对小学生进行教育启发,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不能让道德与法治课堂当中的理想信念启蒙教育流于形式,正确的做法就是加大教学互动,在师生交流和生生互动当中启迪学生针对理想信念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究,这样学生才能主动投入学习活动当中,在发散性思考与深度探究当中收获进步。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激励学生自主思考和积极投入,并在师生互动当中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与认可,让学生在理想信念的互动当中把理想信念落到实际行动当中。例如,在教学“我们的守护者”时,由于本课所讲解的主要是和法律相關的内容,涉及我们生活当中的法律以及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为理想信念教育的开展带来了重要机会,也促进了学生法治精神的培育。教师在完成学科知识讲解的同时,可以积极提出:你认为的法治精神是什么?你愿不愿意在未来成为一位法律工作者?这样的问题具备明显的理想信念倾向,而且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的思考进行回答。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需要做好观察与记录,了解学生在理想信念方面存在的偏差,有针对性地进行理想信念指导,促进教育延伸。
(四)整合社会实践优化理想信念启蒙
根据认识论的相关观点,人的理性认识无法脱离感性认识,所以理想信念只有借助实践才可以做到深化理解,妥善解决好其中的思想问题。所以在理想信念启蒙教育中,教师要避免采用照本宣科的方法,更不能停留在理论课堂上,而是将理想信念启蒙和社会实践进行有机整合,把学生带出教室与校门,深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开展社会调查,主动参观访问真实了解当今社会的实际情况,为学生把理论转化成为实际行动,积极践行自己的正确理想信念打下基础。例如,在教学有关于改革开放的内容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正确理解改革开放政策正确性,教师就可以组织一次社会调查活动,让学生立足家乡或社区,在实地考察之后撰写有关于家乡或社区变化的调查报告,让学生畅谈改革开放给家乡或社区带来的巨大影响与变化。这样的亲身实践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及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人心,进而坚定学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共同理想与信念。
开展理想信念启蒙教育是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助推国家各项事业进步的必然需要。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抓住课堂教学时机,恰当引入理想信念启蒙教育,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与需求进行合理指导,让学生能够坚定理想信念并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强爱萍.浅析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才智,2020(04).
(责任编辑 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