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地锦黄烷酮-3-羟化酶基因及启动子的克隆与分析

来源 :西北植物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g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研究以斑地锦茎叶为材料,利用同源克隆结合RACE和Tail-PCR法,克隆了1个黄烷酮-3-羟化酶(F3H)基因,命名为EmF3H(GenBank登录号为MW767838),其ORF区为1092 bp,编码364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EmF3H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40.93 kD,等电点为5.47,属于2-酮戊二酸铁依赖的双加氧酶超家族,其氨基酸序列与油桐的序列相似性为85.5%,在系统进化上为相对独立的一个分支.采用Tail-PCR法获得1604 bp的EmF3H启动子序列,分析发现其内含TAAT-box、CAAT-box等序列和G-box等光反应元件.qRT-PCR结果表明,EmF3H基因在不同生长期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花期的根和果期的果实中表达水平最高.此结果为进一步研究EmF3H基因表达调控奠定了基础,也为完善斑地锦槲皮素生物合成途径提供了新思路.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riary disease,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维生素D与肺功能及相关炎症因子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5月至2019年6月在亳州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70例,稳定期COPD患者65例,健康体检者50例,分析受试者年龄、性别及体重指数等一般资料,用肺功能仪测定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及第1秒最大呼气率(FEV1/FVC%),同时测量各组血清25(
黄酮类化合物是苦荞重要的功能性成分,其糖基化修饰可改变生物体内黄酮类化合物的稳定性、可溶性及生物活性.该研究基于苦荞转录组数据并以苦荞叶片中提取的总RNA为材料,利用RT-PCR克隆了苦荞类黄酮糖基转移酶(UDP-glycose:flavonoidglycosyltransferase,UFGT)基因FtUFGT1,采用无缝克隆方式构建其重组表达载体并转化大肠杆菌Rosetta(DE3)感受态,采用GST-resin纯化重组表达的蛋白,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检测分析纯化后FtUFGT1的酶学性质
采用常规的固相反应法结合机械球磨制备了含碳质量分数23.7%的Li2Ni2(MoO4)3@C复合材料,并应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与纯Li2Ni2(MoO4)3相比,Li2Ni2(MoO4)3@C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电流密度为200 mA·g-1时,50周循环后,可逆容量高达845 mAh·g-1.值得注意的是,Li2Ni2(MoO4)3@C的首周库仑效率高达85%.此外,运用循环伏安法对Li2Ni2(MoO4)3@C复合物存储锂行为进行了初步探索.“,”Herein,Li2Ni2(MoO4)3@C co
该研究采用常规压片法对分布于内蒙古高原的6个沙鞭居群的染色体核型进行研究,探讨沙鞭不同居群的核型特征及其进化关系.结果表明:(1)沙鞭6个居群的染色体数目恒定,均为2n=2x=46.(2)染色体有正中部着丝粒(M)、中部着丝粒(m)、亚中部着丝粒(sm)和亚端部着丝粒(st)4种类型,且中部着丝粒类型数量最多.(3)沙鞭不同居群核型公式存在差异.(4)核型类型有1A、2A、1B和2B型4种,染色体平均臂比介于1.29~1.62,长度比为1.73~2.68.(5)核型不对称系数处于55.96% ~59.95
类根瘤菌26膜内在蛋白(nodulin 26-like intrinsic proteins,NIPs)是水通道蛋白的亚类,在植物营养获取和胁迫应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研究利用多种生物信息学软件,对葡萄NIP家族基因进行分析,并采用RT-PCR方法克隆得到4个NIP家族基因,利用qRT-PCR方法分析非生物胁迫下NIP基因的表达特征.结果显示:(1)在葡萄基因组中,共鉴定到8个NIP基因,分布于葡萄4条染色体上,主要定位在质膜中;结构上含有6个跨膜结构域和两个典型的保守结构域NPA;氨基酸序列中存在很
针对安塞油田部分水源井无水停运问题,引入了“地下水资源富集程度”概念,并利用数值模型分析了安塞油田区域地下水资源富集程度和水源井停运原因,提出了水源井挖潜对象筛选原则.结果表明:研究区西北部主要河流河谷区的地下水资源富集程度较好,西部黄土丘陵地带以及东部河谷区地下水资源富集程度较差,东部黄土丘陵地带地下水资源富集程度差.水源井无水停运主要因为水源井布设在地下水资源富集程度较差区域.在挖潜对象筛选时应避开现状开采井过于集中、局部开采强度过大的区域(超采区),应分布在地下水富集区,并注意与现有正常运行的油田水
该研究以菊花彩瓣突变体CQ17-mu为材料,利用RT-PCR克隆获得了类黄酮-3\'-羟化酶基因(F3\'H),该基因开放阅读框全长1527 bp,编码508个氨基酸,与已知的菊花CmF3\'H相似性达到99%,故将其命名为CmF3\'Ha.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CmF3\'Ha编码的蛋白具有保守的F3\'H结构域,属于P450超家族.多重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CmF3\'Ha与其他菊花品种的F3\'H亲缘关系最近.实时定量PCR分析显示,CQ17-mu花瓣中CmF3
通过简单的水热法,在I-辅助的情况下,首次在不使用任何有机封端剂的情况下,获得了均匀的类红细胞状Bi2WO6.为了分析影响Bi2WO6形貌的前提条件,我们尝试改变I-浓度、水热时间和温度,并提出可能的生长机理.I-吸附在Bi2WO6纳米片的表面,以防止纳米片过度积聚并引导它们形成类红细胞的结构.独特的层状结构一方面增加了比表面积并提供了更多的反应位点,另一方面还提高了表面酸度并提高了吸附能力.“,”Uniform erythrocyte-like Bi2WO6 was obtained by means
该研究利用海岛棉\'新海21\'和陆地棉ND203以及模式植物拟南芥,通过转基因及荧光定量检测等方法探究海岛棉GbHCT13基因(GenBank登录号MW048849)在纤维发育中的功能.结果显示:(1)成功构建重组载体pCAMBIA3301-GbHCT13,经农杆菌介导法转化、除草剂抗性基因筛选、荧光定量检测方法鉴定获得转GbHCT13基因拟南芥T3代植株4株;qRT-PCR检测表明,转基因植株中GbHCT13基因表达量较野生型极显著增加.(2)转基因拟南芥过表达GbHCT13基因使植株同一时期
该研究运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大花君子兰(Clivia miniata Regel)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进程进行解剖学观察分析,以探讨君子兰生殖生物学解剖特征,为君子兰种子发育和育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大花君子兰花药4室,具分泌型绒毡层.(2)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的胞质分裂为连续型,小孢子四分体为左右对称型,成熟花粉为二细胞型.(3)倒生胚珠,双珠被,厚珠心和雌配子体发育为蓼型.(4)记录了雌雄配子体发育的对应关系,发现雄配子体发育趋于同步,雌配子体发育不同步.(5)开花散粉时,雌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