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内固定失败的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gjitianya1984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髓内、外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内固定失败的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至2014年8月采用闭合复位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治疗的205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男89例,女116例;年龄为65~98岁,平均78. 8岁;骨折AO分型:稳定型(A1. 1型至A2. 1型)137例,不稳定型(A2. 2型至A3. 3型)68例。记录患者内固定失败的发生率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对内固定失败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拟合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

结果

192例患者术后获平均39个月(14~60个月)随访,13例患者随访10个月后失访。在205例患者中,12例患者出现内固定失败,发生率为5. 9%;其中DHS固定5例,PFNA固定7例。末次随访时(13例失访患者术后10个月时)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为81. 6分(57~92分);优29例,良145例,可10例,差21例,优良率为84. 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尖顶距> 25 mm(OR= 333. 33)、重度骨质疏松(OR=267. 44)、AO分型为不稳定型骨折(OR= 22. 24)、骨折功能复位(OR= 20. 79)、合并内科疾病(OR=4. 59)是内固定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

结论

DHS与PFNA均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尖顶距> 25 mm、重度骨质疏松、不稳定型骨折、功能复位及合并内科疾病均可能导致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内固定失败。

其他文献
近年来,肱骨近端骨折发病率逐渐增高,锁定钢板因其良好的特性被广泛应用于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但是对于复杂的骨折,锁定钢板固定仍存在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重建肱骨内侧支撑能够有效降低其发生率。目前重建肱骨内侧支撑的方式很多,本文针对螺钉支撑、骨移植及骨代替物填充及双侧钢板固定等目前比较常用的重建方式对肱骨近端骨折内侧支撑进行综述。
目的对比分析中国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成人锁骨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63家医院诊治的成人锁骨骨折患者资料。将东部地区35家医院患者资料定为A组,西部地区28家医院患者资料定为B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类型等。结果共收集成人锁骨骨折10 337例,其中A组7 110例,平均年龄(43. 82 ± 16. 14)岁,高发年龄段为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术中判断胫骨远端是否存在内外翻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采用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27例胫骨骨折患者资料,男19例,女8例;年龄22~76岁,平均44. 6岁。术前对患者进行正、侧位X线片检查,术中在标准进钉点插入胫骨髓内钉后,利用远端水平位交锁钉与踝关节面在前后位X线片上的夹角判断骨折远端是否存在内外翻。结果27例患者术后获1
目的探讨自行研制的腰骶椎经皮椎弓根螺钉置入定位器在腰椎骨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5月至2015年3月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的143例腰椎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术中有、无使用自行研制的定位器分为定位器组(69例)和徒手组(74例),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患者的单钉定位时间、穿刺准确率、透视次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DHS)、Gamma钉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03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骨折按AO分型:31-A1型44例,31-A2型30例,31-A3型29例。33例患者采用DHS内固定(DHS组),30例患者采用Gamma钉内固定(Gamma钉组),40例患者采用PFNA内固定(PFNA组)
目的探讨前后联合入路治疗经鹰嘴肘关节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4年10月采用肘关节前后联合入路治疗的6例经鹰嘴肘关节骨折脱位患者资料,男4例,女2例;年龄25~63岁,平均42. 5岁。开放性损伤1例(Gustilo-Anderson I型),闭合性损伤5例。合并伤:尺骨冠状突骨折6例,挠骨头骨折5例。术后根据肘关节正、侧位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的情况,末次随访时通过肘关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与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MIPPO)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55例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资料,男32例,女23例;年龄21~81岁,平均51岁。骨折根据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34例,四部分骨折21例,其中脱位14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2组:ORIF组35例(采用ORIF内固定治疗),MIPPO组20例(采用M
目的比较髂胫束筋膜条和掌长肌肌腱重建喙锁韧带联合钩钢板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采用髂胫束筋膜条和掌长肌肌腱重建喙锁韧带联合钩钢板固定治疗的68例Rockwood Ⅲ型及以上肩锁关节脱位患者资料,男57例,女11例;年龄19~55岁,平均36. 1岁。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2组:髂胫束筋膜条重建组36例和掌长肌肌腱重建组32例。两组患者首先行喙锁
目的探讨10年期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成人骨盆骨折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骨盆骨折患者资料,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AO分型及Young-Burgess分型等。将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的患者资料定为A组,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患者资料定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总结10年期间成人骨盆骨折的流行
目的探讨支撑钢板治疗胫骨后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2例胫骨后pilon骨折患者资料,男7例,女5例;年龄30~56岁,平均41. 2岁;骨折采用Haraguchi等CT分型:I型5例,Ⅱ型3例,Ⅲ型4例。手术采用后外侧或后外-后内侧联合入路,骨折块直视下复位支撑钢板固定,术后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