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祁连造山带与贺兰冷裂谷构造边界的探讨

来源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mm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祁连造山带和华北板块西南缘的贺兰冷裂谷在古生代的构造界线位置长期存在不同的认识,其以何种形式穿过贺兰山并向西延伸亦有不同的见解。本文详细分析了祁连造山带及贺兰山早古生代构造沉积演化以及元山子、围沟井晚泥盆世上叠盆地沉积特征,从陆架和陆坡转换地带、上叠盆地基底构造性质及其边界断裂带发育特征等着手,并参考该区的地球物理信息等进行综合研究,确认北祁连造山带与华北板块贺兰冷裂谷的界线位于青铜峡(牛首山)-固原断裂构造线,其在长期构造演化过程中,形成了构造多向性、多期性和多样性等基本特征。该界线在土井子附近穿越贺
其他文献
传统的可靠度计算方法考虑变量相关情况时,往往要利用正交变换的方法将其转化为不相关的随机变量来求解。然而,当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较大或者变量之间形成的系数矩阵为负定矩阵
利用1个行人占据6个格子的多格子模型,研究在周期性边界条件的通道中转身侧行行为对双向行人流的影响。结果表明:行人的转身侧行行为可促使同向行人成行,在行人随机向右偏让时
探讨了基于Web服务的中国-东盟科技资源地理信息平台框架体系,重点研究了如何解决Google地图服务与Web服务信息不能直接互通的问题。以AJAX为桥梁,建立Google地图服务与Web服
基于空间计量方法对西南5省(市、区)2000-2012年间碳排放强度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西南5省(市、区)2000-2012年碳排放强度总体呈现减弱的趋势,多数省区碳排放强度空间属于LH型,表明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