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体会

来源 :数理化学习·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owell_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校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初中,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又存在能力差异.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这就导致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这势必对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带来负面影响.面对这些现实情况,在数学教学中试行分层教学的教改实验,就显得格外重要.分层教学是一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方法,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调整课堂结构,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普遍提高.自从我采用分层教学之后,教得极为轻松,学生也学得愉快,教学效果在全年级的教学班中名列前茅.
  一、对学生进行分层,让学生结成学习伙伴
  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将学生依上、中、下按3∶5∶2的比例分为A、B、C 三个层次:C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能在教师和A 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所学的书本内容,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B 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即能掌握书本内容,独立完成练习,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积极向A 层同学请教;A 层是拔尖的优等生,即能掌握书本内容,独立完成习题,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可主动帮助和解答B 层、C 层的难点,与C 层学生结成学习伙伴.分层教学的主体是班级教学为主,按层次教学为辅,层次分得好坏直接影响到“分层教学”的成功与否.
  二、教学目标分层,立足教有所别
  数学课堂分层次教学中,我们要结合班级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分层教学目标.掌握每个学生的基础知识接受能力个性差异分清学生层次,从而因材施教.要以立足全体抓两头带中间的原则,以数学教学大纲和新课标、考试说明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能力将知识、能力和思想方法融为一体.精心设计教案,立足教有所别,学有所得,合理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教学目标可分五个层次①识记;②领会;③简单应用;④简单综合应用;⑤较复杂综合应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C层学生达到①—③;B层学生达到①—④;A层学生达到①—⑤.比如,对于一般三角函数题,要求C层学生牢记公式能直接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三角函数问题,要求B层学生理解公式的推导能熟练运用公式解决较综合的三角函数问题,要求A 层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定理、公式要主动推导,例题要先行解答,能独立完成相应的习题,会推导公式,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较复杂的三角函数问题,并能自觉帮助别组同学.七年级学习“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时,对于学困生,希望他们能独立完成下列填空及类似习题:(1)已知:5>3则:①5+4[CD#2]3+4;②5+(-7)[CD#2]3+(-7);③5·(+3)[CD#2]3·(+3);④5·(-3)[CD#2]3·(-3).
  (2)已知:a>b,则:①a+2[CD#2]b+2;②a–2[CD#2]b-2;③a·(+2)[CD#2]b·(+2);
  ④a·(-2)[CD#2]b·(-2).对于中等生,要求他们能够根据上面的式子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归纳总结,并用文字语言进行概括.对于优生,要求他们能够用数学式子将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表示出来.
  三、布置作业分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完一个概念、一节内容后,学生要通过做练习来巩固和提高.因此,课后布置多层次习题是分层次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课后作业“一刀切”往往使A组学生,吃不饱C组学生吃不消.为此我们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A层是基础性作业和有一定灵活综合性的题目,课后复习题各半;B层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课后习题;C层是基础性作业课后练习.布置作业要精心安排,一般学生在20至30分钟内完成. 分层布置作业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并由学生选择适应自己的作业题组,克服了“大一统”的做法,使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处于“跳一跳够得着”的境地,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C层的学生也没有过大的压力,可以减少抄袭作业的现象,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实施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要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最大限度的发展,实施分层教学不失为一种好方法.通过一个阶段的教学,我发现分层教学既充分尊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切实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又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感到轻松自如,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辅导过程中,让A层的同学辅导B层的同学.B层同学辅导C层同学,既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减轻了教师的负担.由于分层的情况将随时因学生的成绩而改变,A层的同学不愿降到B、C层去,同时B、C层的同学又希望能升到A层来,这样便将竞争机制引入到了教学之中.
  班级分层教学是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实施新的课程标准下产生的新的授课方式.这种授课方式对学生差异比较明显的班级,亳无疑问是非常适用的.这种授课方式里的因材施教,让学生全面发展的观点是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我对分层教学的有关理论及实践仍在探索之中,希望有更多的同行能加入到分层教学的实验中来.
其他文献
原方案选题很有价值,教师根据秋凉、秋燥的季节特点,引导幼儿关注气候的变化,关心自己的日常生活,关爱自己的身体健康,充分体现了教师对幼儿生命的关怀与尊重。如果教师能引导幼儿爱生活、懂生活、会生活,相信活动效果会更好。  一、问题引领,主动参与,丰富秋季保健知识  教师可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调查与现实生活,运用多种方式呈现、交流自己搜集的知识,介绍自己的生活经验,开展小组和集体交流,并可用图示或其他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