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方人权话语拓展看中国人权话语的国际化

来源 :法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ui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方人权话语拓展的主要方式是软渗透和硬介入.软渗透表现为通过西方人权“区域理念——区域规则——国际规则——国内规则”的规范扩散,推动非西方国家接受由西方主导建构起来的国际人权规范体系,形成对西方人权话语的法律确信,最终实现“西方人权国际化”和“国际人权国内化”.硬介入表现为通过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方式强行推动非西方国家接受西方人权话语并将之纳入国内法律秩序,加速了西方人权国际化.西方人权话语拓展引起“它变”和“自变”效果.一方面,面对软渗透和硬介入,非西方国家或者被动接受,或者借助条约批准、保留等国际法手段予以选择性认同或变通,甚至提出竞争性替代话语加以对冲.另一方面,西方人权话语也在内外因素下不断自我调适,逐步提升可接受性.中国对外拓展人权话语,应充分利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的战略机遇期,借助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途径,加速国际人权话语格局的变革;尽快形成以发展主义权利观为核心的人权话语体系,并通过对话来增进中国人权话语的价值共识;坚持发挥规范性力量的作用,学会利用国际法律机制,着力提升在国际人权体系内将中国理念和话语转化为国际规则以及保障国际规则被遵守的制度能力.
其他文献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大数据时代背景之下,享受信息高速传递便利的同时,生物识别信息的保护也应当提上日程.配合信息时代以及人工智能而来的是对生物识别信息不加规制的滥用,我国立法尚且在对其保
绩效考核指标是刑事案件管理与诉讼体制运行的重要引擎,如何实现“指标最优”是当下刑事司法绩效考核最为紧迫与现实的命题.一些不科学、不合理、不必要考核指标始终“禁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