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如何渗透传统文化分析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achon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中语文,作为我国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汉语学习以及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知识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让他们可以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中积极健康的成长。因此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元素,已经成为当下高中语文教学培养的重点。而围绕着这种教学模式,高中语文教学应当必要的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还要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可以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有所了解并积极的接受。
  【关键词】
  语文教育 传统文化 渗透 高中
  作为一名中国的高中生,最重要的不是学习英语。也不是学习数理化。而是要先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同时也是中华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但是随着近年来,随着英语的热门,语文以及传统文化渐渐被学生所抛弃。这是我国教学体系的失误,同时也是中华文化的危机。因此改变这一现状的方式,就是从学生的课程中入手,利用语文课来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转变当下应试模式的生硬教育,利用生动的古诗词,来唤起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从而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延续,为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养成一定的文化底蕴。
  一、深入挖掘教材利用古文与诗词来渗透传统文化
  要进行语文的传统教学,其实高中的教材内容非常丰富。其中的每一篇文章,都可以进行细致的研究与学习。比如,苏洵的《六国论》中描写了六国为何破灭,而秦国为何统一。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并讲解,战国时代的历史背景,让学生可以对那个时代有所了解。而作者身处北宋,那个时代的统治者为了与北方求和,不断地割地赔款,与六国和秦国的关系很像。因此作者利用此文,借古讽今道出了“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仅,火不灭。”的道理。由此可见高中课本中的文章,每一篇都可以引申出很多的背景,而这些相关的写作背景,又包含着太多的传统文化。比如有辞藻华丽的《兰亭集序》,也有借古伤今的《阿房宫赋》。而这些内容都是组成我国传统文化的部分,古人的思维以及他们的想法,都贯穿在文章中的字里行间,需要我们进行发掘与探索。除了对于教材的深入教学,作为教师还要让学生对文章产生兴趣。比如,男生都喜欢历史与战争,那么在讲到苏轼的《赤壁怀古》时,可以为学生着重介绍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通过形象的讲解,让学生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而对于女生柳永的诗词更适合她们学习,优美的诗句,与巧妙的抒情可以让她们在诗词中流连忘返。当然,除了学习课文本身之外,其蕴含的文化还包含了传统的道德与伦理,古人的思维与意识。这些都是平时学生学不到的,但这些却都是引起了学生的兴趣,那么学习就会变成主动,传统文化的渗透,自然也就不在话下了。
  二、对文章讲解中要贯穿写作背景感悟作者的精神
  任何一篇文章的学习与理解,都离不开写作的背景环境。很多文章放在今天这个时代,学生学习与理解起来有很多困难。但是如果充分了解背景知识,并且站在作者的立场去理解文章,那么学习起来必将事半功倍,同时还能充分的了解并学习当时的社会以及文化背景。比如在学习文天祥的《指南录后序》这篇文章时,首先要介绍作者文天祥的生平事迹,了解他在不同的人生阶段,经历的不同。其次作者所处的南宋末期,面对蒙古军队的南下作者只身前往敌营谈判,结果遭到无理扣押最终逃脱。并且在逃亡之后作者留下了“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诗句并千古流传。在了解了这些创作背景之后,学生再学习《指南录后序》就会有很强的代入感,与作者忠诚与国家忠诚于民族的精神产生共鸣。并且加强了学生爱国主义的教育,使学生学习到了作者坚贞不屈的爱国情怀。正所谓知人论世,知事论史,知史论己,高中语文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保持一个较高的层面来面对并思考人生。在这个浮躁且纷乱的社会,能让学生不断的学习并保持这种积极向上的心态,是我国未来逐渐实现精神文明的希望。
  三、注重汉语思维方式深入经典作品进行细致教学
  汉语作为我国的母语,传承了千年之久,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语言的表达方式也有着很大的改变。因此在学习古文的时候,要根据汉语特有的思维方式进行阅读与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明确作者的思路,并抓住古文学习的精髓。比如,在学习王勃所写的《滕王阁序》时,就要注意这篇文章的写作格式。全篇文章波澜壮阔,对仗工整,是骈文中难得的嘉篇伟作。整篇文章紧扣宴席为主题,通过刻画周边的风景、地理、人物、与自然风光,让整篇文章变得生动且动态。学生在学习起来,仿佛里面的场景跃然纸上。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重点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度的理解与描写的感受。同时还要学习古文的运用与思维方式,比如在文中出现了大量的对仗工整的句子,严谨的排列组成了整篇文章。这种用词简练,且满篇华彩一气呵成的文章,反映出来了我国传统文化,力求平衡对称的思维。因此学生要深入的去研究与学习,才能感悟到这类语言应用的特点。
  【结 语】
  高中语文的学习,对于传统文化的增长有着很大的助力。因此教师要根据课程的内容,进行有效地文化渗透。使得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还能接受到传统文化鞋熏陶。从而实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让他们形成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参考文献】
  【1】王敏.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探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4)
  【2】陆紫秋.关于高中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5(15)
  【3】邓安华.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研究【J】.才智,2015(30)
  【4】刘晓明.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和做法【J】.教育导刊,2006(04)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新课标改革的大力推进,越来越多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逐渐渗透到了教学课堂中。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一定要学会迎合新课标对教育、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要更加注重学生作文灵感的激发,真正让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作文写的水平,帮助学生能够创造出有价值、有水准的文章。因此,本文主要围绕着基于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探析这个主题展开一系列的讨论研究。  【关键
山茶花(Camellia japonica L.)是我国特产的名贵花卉之一,由于其品种繁多,在系统分类和品种鉴定上存在一定的难度.本研究针对山茶花的DNA提取方法和RAPD扩增体系进行了摸索,旨
【摘 要】  幼儿教育工作者应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与《3-6岁儿童学习发展与指南》的精神为引领,以幼儿发展为本,着力巧妙地挖掘本土资源,引导幼儿开展一物多玩的体育活动,通过本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让幼儿在一物多玩的体育活动中绽放异彩。  【关键词】  本土资源 巧妙利用 多方协调 一物多玩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鼓励幼儿园应巧妙利用本土资源,有的放矢地去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以
有机番茄生产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对生产全过程实行安全监控。介绍了以色列FA-189番茄的品种特性,对该品种有机栽培的育苗技术、种植基质、定植技术、水肥管理、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升华。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忽视了作文指导和阅读教学的密切联系,陷入“个人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窘境。因此,教师在作文指导过程中,应该将作文指导蕴含在阅读教学中。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叶圣陶先生也说过:“阅读是吸取,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取有密切的关系。”阅读对于写作的重要意义可见一斑
【摘 要】随着现代教育教学的不断更新与完善,在新课程要求的背景下,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充分尊重和爱护小学生,多站在小学生的角度进行教学工作,降低和杜绝强制小学生进行学习现象的发生频率。本文主要针对“拔苗助长”现象展开详细的研究,并采取相应的教学对策进行完善,探讨如何为小学生提供自由发展和写作的空间,让小学生体会到作文教学所带来的乐趣。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 拔苗助长 现象
【摘 要】  识字是语文教学的基础、起点。识字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农村小学的孩子因其各方面条件相对落后,识字的质量也落后于城镇的孩子。怎样才能提高第二学段农村小学孩子的识字质量,让孩子们在快乐中高效识字呢?在实行小组合作的背景下,笔者通过自己的教学,不断地摸索,寻找到一些方法。  【关键词】  农村小学 小组合作 中年级 高效识字  语文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努
【摘 要】现阶段,社会竞争正日益激烈,发挥团队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以前的传统教学模式下,从整体上来看,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并不是很乐观,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学习效率低下,合作意识不强,本文将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要素功能进行阐述,并涉及实施策略的制定方面。  【关键词】小组合作 初中 课堂教学  合作不是一种形式,是一种动力,更是一种精神。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小组合作学习的教育模式,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
对能源植物石栗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建立了其ISSR-PCR分子标记体系。应用CTAB法提取石栗叶片基因组DNA,用正交设计和单因素水平优化的方法对ISSR-PCR反应程序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