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思想对武术文化的型塑

来源 :当代体育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WEN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以历史凝结成的武术文化意向——师徒关系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及口述资料的调研,将历史性性研究与结构性分析相结合,分析其凝聚在武术人思想和行为观念中的文化因子,对武术人传习武术文化的师徒关系构成最深远的影响,以期藉由儒家文化的生成与发展而更深层次地理解师徒关系的民族之根,呈现历史生活与现代生活中武术传习的伦理经验。
  关键词:儒学 人伦 武术文化 师徒关系
  中图分类号:G853/8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9(c)-0159-02
  中国传统社会中,一切经验认知的传习都离不开师徒关系,而师徒关系的建立、变迁和重构与儒家文化的沿革存在密切的联系。武术发展至明清时期已趋成熟,武术拳种和器械多样、传承方式自成体系,在武术文化的传承发展中,师徒关系是民间传习过程中建立的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择徒拜师是师徒关系建立的过程,在学拳群体中,“学拳宜以德行为先”已成为一种普遍的认知。而习武者则是在思想精神层面以严守“师道尊严”来肯定师的价值。[1]这些师徒关系的建立是基于历史发展两千多年的封建礼教和宗法制的发展。宗法制从氏族制下的血缘关系与祖先崇拜发展而来,儒家“家国一体”的观念不仅反映出宗法制度的发展成果,也反映出其制度在思想领域内被论证的肯定。[2] 然而,儒家思想也并不是一尘不变的,从先秦到明清时期,儒学思想一直处于发展变迁的阶段,将探究的目光置于其历史沿革之中,不难发现师徒的地位、伦理关系、责任和义务都受到了儒家文化的精致雕砌。儒学思想对武术传承师徒关系的影响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从历史经验中总结出事件发生的原因和结果,是该研究对现代武术发展的师生关系的思考。
  1 儒家思想发展的沿革
  1.1 先秦儒学的萌芽与发展
  身处于“礼乐崩坏”的春秋末期,孔子为力挽狂澜,提出“克己复礼为仁”的主张,他构建了以仁、义、礼、智、信为基本结构的儒家伦理体系。师徒交往作为人际交往的一个方面,也自然受其制约。陈青之曾说:儒家思想以伦理为中心,他们的伦理学说,对于自身修养方面,取听天由命主义对于社会秩序方面,取正名定分主义,是告吾人以做人的标准。他认为伦理学说相当于教育的方针,如果研究中国的教育史,却忽略掉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数千年的支配,一定会失掉历史的可靠性。[3] 儒家思想在仁、义、礼、智、信的理论体系中,又发展出孟子学派和荀子学派,荀子学派从外在规范方面提出“隆师亲友”,师是掌握真理的权威,因而“师道尊严”成为为师之道的思想历史发端。
  1.2 儒学思想的嬗变与重振
  汉代儒学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获得独尊地位,儒家思想升格为国家意识形态。为满足汉代统治者的需要,为解释帝王权威的合法性、预测灾异符瑞,儒学被神学化,孔子被后人建立起感应天地、通天神人的形象。儒学由强调道德自律的教化演变成外在强制性的他律了。隋朝时期,虽表面上说是三教并重,但实际上佛学才是隋朝最主要的,儒学不过是佛教的辅助工具。经学不振的状况到唐朝也没多大改观,这可从李白的“凤歌笑孔丘”(《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和杜甫的“儒冠多误身”(《奉赠韦丈左承二十二韵》)中略见一斑。儒学从此开始了在纷争中求生存,在融合中求发展的曲折过程。南北宋时期,在学理方面提高思辨性的儒学完成了自我的升华,最终形成客观唯心主义体系的程朱理学。程朱理学的目的是重新充分发挥儒学道德修养方面的社会功能,如果说,先秦儒学重仁义礼,两汉经学重忠孝的话,那两宋理学就是强调伦理规范,并通过祭祀等活动来“明人伦”,如武术的拜师仪式,仪式中庄严肃穆的气氛、毕恭毕敬的拈香叩,有利于型塑徒弟对师父的敬仰尊重之情。
  1.3 程朱理学的衰落
  随着清末西方工商业的经济冲击,中国农村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因此,建立在小农经济之上的家族制度以及血缘伦理等儒学观念就此失去了生存的土壤。不仅如此,封建专制制度的崩溃,也使儒学失去了政治支柱;科举制度的废除,直接切断了儒家文化得以传播和继承的途径;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巨大影响,自由、平等理念的渗透,使得儒学进一步瓦解。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儒学的传统政治制度和教育体系虽然在形式上早已不复存在,但先秦原始儒学的明忠义、程朱理学的重人伦等都对人们精神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至今日。
  2 师徒关系中的儒家精神
  我国历来重伦理,儒家就设计出 “礼”来规范人伦。例如:作为儒家的重要典籍,《三礼》规定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之间的上下尊卑关系,从人们的衣食住行到丧葬婚嫁都有相应的礼制。儒家重人伦、重礼的思想和行为规范,对师生关系产生直接影响的有两方面:师对生的严以及生对师的尊。[4]“拜入门中的弟子会按照辈分另令起名字,名字也是按定好的辈分字号所起。”[5]“严格来说,形意拳古规矩是不准带艺投师的,而且还有个理想说法,徒弟和师父的年龄最好相差15岁,也有破规矩的,但是前一个师父和后一个师父之间要交接得很清楚,中间是有礼法的。”[5]门户成员之间的社会关系,是以一种准家族的方式进行互动。[6]对伦理辈分和礼法的恪守,型塑了武术人尊师重道的师徒关系。当然,师生之间除了人伦关系,学生礼敬老师,是因为师徒间存在恩义关系。徒弟跟着师父习武,一旦拜入师门,便是一辈子的师徒,是类似血缘的纽带关系,徒弟对师父的亦有供养的责任。
  3 现代工具理性与情感道义的矛盾
  儒家文化强调人伦关系,梁漱溟将其称为“关系本位”,他认为“伦理因情而有义,……伦理社会所贵者,一言以蔽之曰尊重对方,……一个人似不为其自己而存在,乃仿佛互为他人而存在者”。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包括师生都是一种“义务关系”而非“利益关系”,理想的人际关系包括师生关系,它们应该是互相尊重的,互尊就“产生平衡”即和谐。[7]但在现代工具理性的冲击下,越来越多的价值理念倾向于利益的追求,师徒的责任和义务、长久维系的情感纽带则被逐渐抛弃,现代武术的师徒关系在情感和道义上需要重拾儒学的教化影响,坚持儒学对武术人涵养的灌溉,型塑武术人“内圣外王”“平民称贵”的价值追求。
  4 结语
  儒学思想以“仁”为根本,以“义”为价值追求,以“礼”来规定社会关系和角色定位。儒家倡导的“仁义礼智信”支配着中国传统社会的人际交往的准则,对传统武术师徒关系的角色构建起着重要的形塑作用。中国传统武术的师徒关系在现代工具理性和儒学思想的张力中,呈现武术传习的伦理经验,反思儒学思想对师徒关系的角色构建,是解决传统武术传承难题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周伟良.师徒论——传统武术的一个文化现象诠释[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5):583-588.
  [2] 韩海锋,刘英杰.从师徒制看武德与武技的辩证关系[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1,27(4):134-136.
  [3] 陈青之.中国教育史[M].商务印书馆,1936.
  [4] 文正东.儒学变迁中的师生关系演变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5] 徐浩峰,李仲轩.逝去的武林[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
  [6] 戴国斌.中国武术的文化生产[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105.
其他文献
关键词:高校 基建档案 信息化管理 探索一、 引言  某职业技术学院是全国首批、安徽首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和国家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2019年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設单位,由于学院的快速发展,给基建档案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表1(单位:万元)  从表1可以看到,学院基建项目数量和基建项目投资金额呈逐年增加态势,而且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基建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管
关键词:分析师报告 上市公司 投资策略 超额收益  本文将在相信分析师评级建议的条件下,根据分析师的建议进行买入卖出,检验分析师的建议是否有投资价值,同时检验分析师异常覆盖率与预期收益率之间的关系。并将市场风险、分析师评级与分析师异常覆盖率作三个因子,将筛选得出的股票依照三个因子进行分组,利用以往的数据,并通过模型计算并比较投资收益率,筛选出一组收益率最高的三因素股票集合,最后利用该结论找出将获得
关键词:建筑企业 成本管理 影响因素 对策研究一、建筑企业成本管理影响因素分析  (一)内部运营影响因素  建筑企业影响成本管理内部运营方面主要涵盖两个部门,分别是基础活动与辅助活动。基础活动是任何建筑企业都避免不了的,只要进行建筑项目建设就需要基础活动作为保障。而基础活动中则是由后勤活动、项目施工、项目竣工验收以及后续维修等。基础活动是比较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但也是建筑企业成本投入较大的环节。
摘 要:推进“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通过构建长期有效的方案或制度,促进高校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升,实现“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目标。当前我国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现状不容乐观,还存在许多问题。该文在分析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现状的基础上,研究构建“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的对策和师范生体育课程改革的构想。  关键词:“阳光体育运动” 长效机制 体育课程 改革  中图分类号:G806 文
摘 要:该文采用自编的“高校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现状调查问卷”对我国华东地区部分高校的160名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调查,旨在了解其科研现状。结果表明:学生自身的科研能力不强,科研兴趣不足和科研态度还有待改善,科研活动和科研成果情况不容乐观,整体科研现状差强人意。  关键词:体育 专业学位研究生 科研现状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
摘 要:高校体育社团是熏陶校园文化氛围和发展学校体育的重要一环。其不仅可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和体育消费,还可以激发学生的运动才能,全面推进学生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首先对高校体育社团的概念和管理机制进行理论阐述,结合当前高校体育社团的现行管理制度,以集美大学为个案,试图分析该校体育社团组织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即管理制度不健全、社团成员素质不高和经费缺乏。并从
摘 要:初中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了解该年龄段学生的体力活动水平及其与耐力素质的关系,对于科学合理地开展体育教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七年级学生为例探索初中生体力活动现状及耐力素质的关系,力争为合理开展体育教学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体力活动 耐力素质 七年级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9(c)-0069-03  Abstract:
摘 要: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济南大学泉城学院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学生的锻炼动机、锻炼时间和锻炼的频率趋于合理,锻炼形式大都以与同伴一起锻炼为主要形式,锻炼过程中缺乏技术指导是影响学生参与锻炼最重要的因素,最后该文提出了相关对策,旨在提高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水平。  关键词:独立学院学生 课外体育锻炼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及实地调查法等主要研究方法,深入了解济南市主要城区健身路径的基本情况。通过对影响健身路径使用因素的分析,笔者认为:发展济南市全民健身路径要采取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力量、构筑良好的体育健身氛围和提高场地设施的利用率等措施。  关键词:济南市 健身路径 全民健身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9(
摘 要:培养大学生体育学习动机,养成自觉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是终身体育的目标和要求。研究者基于自我决定理论认为,干预体育学习的路径包括:提供自主性支持,增加学生自主性认知,满足自主需要;适当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设置适宜的挑战任务,满足学生能力需要;建立平等、民主、尊重、信任的新型体育课堂人际关系,满足学生归属感需要。  关键词:自我决定理论 大学生 体育学习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