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入院早期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近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中国急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z_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高龄急性心力衰竭( AHF)患者入院早期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NLR)与近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03~2014-09我院收治的78例高龄AHF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住院期间是否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分为不良事件组( n=31)和非事件组(n=47);比较两组入院时一般临床资料,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NEU)计数及淋巴细胞(LYM)计数并计算两者间比值(NLR)]、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心功能相关指标等,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 ROC)曲线,分析NLR预测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临床价值。结果与非事件组比较,不良事件组患者心率偏快( P<0.05), WBC、NEU计数、NLR、NT-proBNP、hs-CRP偏高(P<0.05),而LYM计数、LVEF偏低(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 NLR与WBC、NT-proBNP及hs-CRP呈正相关(P<0.05),而与LVEF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水平NLR与高龄AHF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呈独立正相关( 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NLR预测高龄AHF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曲线下面积( AUC)为0.795(95%CI 0.536~0.927,P<0.05),最佳的诊断截点值为7.49,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1%和82.0%;以NLR的截点值7.49为分界将患者分为两组( NLR≥7.49组及NLR<7.49组),NLR≥7.49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NLR<7.49组(P<0.05)。结论高水平NLR、炎症反应和心功能降低密切相关,且是高龄AHF患者发生近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高危因素,早期评估NLR水平对于判断高龄AHF患者近期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胸腺肽α1(Tα1)对脓毒症大鼠Th17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的盲肠结扎穿刺( CLP)法制作大鼠脓毒症模型,观察Tα1对脓毒症大鼠病死率、Th17细胞、IL-17、血浆白蛋白及血浆C
目的:观察中药升降散对脓毒症小鼠CD4+T辅助细胞Th1/Th2和Th17/Treg失衡的干预作用。方法8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脓毒症组和升降散组,脓毒症造模后比较升降散干预前后
期刊
在ICU内,脓毒症及感染性休克是引起急性肾损伤( AKI)非常重要的原因。大量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其发病机制是多方面的,而肾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在脓毒症性肾损伤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中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急性肾损伤(AKI)时血清胱抑素C(Scys C)及尿胱抑素C ( Ucys C)的水平变化。方法收集2013-05~2014-05我院ICU 141例危重患者资料,选取出现AKI的患者32例作为AKI组,未出现
目的:探讨不同氧流量驱动肝素雾化吸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AECOPD)机械通气患者血气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1例AECOPD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17
目的:评价脑钠肽( BNP)、N末端脑钠肽原( NT-proBNP)对心力衰竭( HF)的诊断价值。方法检索2010-01-01~2014-08-31在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评价 BNP、NT -proBNP对HF的诊断价值的中英文文献,按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炎症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检测100例老年AMI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计数(WBC)
目的:利用BIS监测仪反馈控制闭环靶控输注系统进行异丙酚镇静,研究在不同BIS值反馈控制镇静程度下,颅脑创伤患者细胞代谢生化指标的变化,试图寻找对脑创伤患者最适宜镇静治疗的BI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瘦素、脂联素、瘦素/脂联素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91例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患者,静脉取血测定患者的总胆固醇( T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