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的“双师双徒”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教师·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hi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双师双徒”型人才培养模式初见成效。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改变了传统学徒制和现代学徒制的弊端,通过成立大师工作室,实现大师进课堂,发挥大师传帮带的作用,让学校教师和学生受益匪浅。同时企业与学校开展深度合作,共同培养人才。文章以陶瓷类专业为例,从多方面探讨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的“双师双徒”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双师双徒”;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一、陶瓷行业发展的专业化与市场化需要建立一种“双师双徒”型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我国陶瓷市场经济在不断发展的同时,陶瓷行业就业矛盾也不断凸显, 面临“招工难”“就业难”的问题。因此,怎样培养与岗位对接的高素质的陶瓷专业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高职院校与陶瓷企业虽然建立了合作机制,实行工学交替、校企合作育人的现代学徒制,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
  (1)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主动性不高。企业对高职院校陶瓷类专业的定位、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考核机制等方面的关注不多,更加关注学校是否能够为企业输送陶瓷高技能人才,能否满足“招人即用”,加之人才培养还需增加企业培训和管理成本的投入,导致合作企业普遍参与积极性不高。
  (2)学生、企业均不愿被一纸招工协议束缚,赋予双方更多选择权的教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毕业生希望增加就业选择权,能在多个用人单位间选择;企业也希望在毕业生中进行选择,而且企业招聘人数也随经营状况上下浮动,很难确定三年后的招聘人数。企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前期投入大,一旦效益不好,存在为他人作嫁衣的风险;学生选择企业班和订单班就业,选择权相对减少。而且大批量的学生工学交替在企业岗位上,学校的管理难度大、办学风险高,也牵制了大量技术人员的精力,影响了企业的生产效率。
  (3)学校专业教师缺少实践技能。现在高职院校陶瓷类专业的教师多是普通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的,缺乏企业生产及实践操作经验,培养的学生在毕业后快速融入企业生产和实践操作的能力有所欠缺。
  基于此,本课题立足于高职院校陶瓷类专业,探讨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的“双师双徒”型人才培养方式的可实施性。
  二、现代学徒制“双师双徒”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双师双徒”是把技能大师或企业大师引进学校,成立大师工作室,以大师为纽带,以实施全程交互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以赋予学生选择权利为保障,培养与岗位对接的技能人才。“双师”指技能大师和学校导师两类教师任教。在校期间,学生除了接受学校教师的专业技术理论与实践知识传授外,还要接受技能大师与岗位相关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知识的传授。“双徒”指学校导师和在校学生作为技能大师的徒弟。学校导师向大师学习实践技能和生产经验,学生向大师学习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结合景德镇陶瓷职业技术学院陶瓷类专业人才培养实践,对现代学徒制“双师双徒”人才培养模式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探索:
  (一)大师进课堂,重构课程体系,实现校内技能实训精品化
  景德镇陶瓷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以“陶瓷”为特色,以服务陶瓷产业、培养陶瓷技能人才为己任进行办学,学校设有陶瓷艺术设计、陶瓷绘画、陶瓷成型、非遗青花、雕塑五个陶瓷类专业,形成了特色“专业群”。学校通过前期调研,在深入了解合作企业的管理、生产、发展前景等情况后,聘请合作企业中的技能大师进校园,确定学校与大师工作室合作的基本思路。通过大师工作室及时了解企业的生产情况以及对技能型人才的实际需求,丰富课程内容,对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意见和建议,使教学与企业需求和企业文化融合,使人才培养满足企业生产需要。
  (二)校企合作,分段式育人
  以我校陶瓷艺术设计专业和陶瓷绘画专业中的两个班为试点对象,按照“学生一学徒一准员工一员工”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学生按照“校内学习实践、校企轮岗实训、企业顶岗实习”三段式培养。
  第一阶段,以校内学习为主,技能大师开展一系列关于企业知识的职业专题讲座,学生则在校内完成基础文化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掌握专业岗位的基本技能,形成基本职业素养。
  第二阶段,实施岗位技能的专业化培养。在技能大师和专业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陶瓷实训项目进行轮岗实训。在教学中设计多个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项目,大师根据陶瓷企业、行业要求进行评价,以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第三阶段,在企业顶岗实习中,技能大师通过组织企业的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指导,完成企业工作任务,强化学生的质量意识,引导学生在毕业后即成为合格的员工。
  (三)以大师为依托,打造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
  高职院校的陶瓷专业教师大部分为高校的毕业生,缺乏实践技能。打造“双师”素质教师队伍是开展“双师双徒”教学模式的关键。 学校把擅长理论教學与擅长实践教学的教师进行划分,让教师有针对性地跟大师学习。首先,教师在校期间通过课堂学艺提升实践教学能力。教师到大师工作室学习,并协助大师开展教学工作。此时的教师具有双重身份,既是教师,也是学生,从而实现随课堂学艺。 其次,利用产学研培养自我。教师还要到企业参与科研项目研发,同大师合作开展企业项目研究,在项目中提升专业能力。同时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实地带学生下陶瓷厂见习、实训,观摩企业优秀员工的工作过程,全方位地参与陶瓷企业的生产过程,提升专业认同感。再次,校企合作培养教师。除了参与科研外,每年暑假安排教师下企业工作,有条件的还可以安排教师脱产到企业挂职锻炼,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制定“双导师”的教师团队管理机制,促进校企共同管理、共同评价
  现代学徒制结合了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与传统学徒培训模式,在学校、教师、技能大师以及学生的共同参与下,实现了人才对口培养。在导师的选拔、培养、考核下,建立校企互聘共用的管理机制,建设校企互聘共用的师资队伍显得尤为重要。大师要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技能培训,并为学生的实际工作提供专业指导。一旦建立了合作与指导关系,它将一直延续到学生毕业。除大师外,学校教师的参与同样不可或缺,要求学校教师参与学生实践的全过程,并与大师积极开展教学与技术交流,对口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教师除了在校学习外,还要在学生实习期间跟随学生到企业中去,通过实践提升自身的教学实践能力。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建立一种高效的管理与评价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学校教师与企业技能大师发挥合作精神,将理论与实践融合,了解学生的意愿,充分发挥双导师优势。同时,还要对学校教师与企业技能大师展开全面、客观的评价,以评价促发展,实现良性循环。   (五)充分赋予学生多向选择的权利,让其充分成长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意愿侧重学习方向,一部分学生本身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可选择毕业后进入企业从事陶瓷生产工作,从而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成为业务骨干;另一部分学生经过培养后可选择继续求学深造,进入高等学府时,兼具理论与实践能力;还有一部分学生在毕业后可能从事其他工作,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心理上能够占得先机,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换言之,在“双师双徒”模式下,学生可以选择专业、工作室或企业,并且在选择前有体验,选择中有指导,选择后有调整机会,让学生充分按照自己的意愿成长,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双师双徒”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
  (1)有助于校企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协同育人、渐进融合的机制。早期的订单班和企业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企业、学校与学生间的联系,但是无法实现更深层次的合作育人。企业在向学校传达需求时,给予学生实践与锻炼的机会不多,出现了校企之间“合而不作”的情况。再加上企业对参与师资建设了解不够,很难形成“政校行企”联动高效的协同育人平台。企业以在校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形式,全程参与学生三年的培养。校企合作育人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企业全程参与,且实行人才按需培养、按需招聘,这就打消了企业的顾虑;大师工作室作为校企合作的桥梁和技能训练的主阵地,在校企深度开展合作的同时,能够为企业提供实时咨询。
  (2)有助于推动教学改革,促进课程建设。大师进校园,实现了师资力量的扩充,由原来的校内课程学习转化为校内校外结合,使课程设置、时间分配趋于人性化,实现了学习方式的革新。校内导师在全程参与过程中,从大师身上获得了新的教学方法,实现了教学方式的创新。学生在企业实践过程中学习操作岗位的工作任务,了解企业文化,学生反馈的信息可作为课程计划、教学内容修改的重要依据,推动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及教学项目的协同发展,深化校企合作育人。
  (3)有助于深化校企合作,实现校企全程交互育人。首先,实现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的交互。学校利用教师到企业参与科研和脱产实践积累的经验,充分了解对口企业文化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方向,适时调整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而学生在实习顶岗过程中,接触了实际的生产、经营;在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情况后,可明确自己的方向。其次,实现校内学习和生产实践交互。安排学生在学校和企业间交替学习与实践,将学习成果运用到实践中去,同时将实践中获得的收益反作用于学习中去,实现良性循环。再次,实现校内教师和陶瓷企业技术人员的交互。学校除聘请技能大师担任教师外,还聘请企业优秀员工为兼职教师,参与到教学中去,向学生传授陶瓷生产、经营一线的知识和技能。教师可参与企业的科研、生产,共同促进企业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研发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善討.现代学徒制的“双师双徒”模式研究和创新实践[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7,16(11):25-29.
  [2]汤 霓,王亚南,石伟平.我国现代学徒制实施的或然症结与路径选择[J].教育科学,2015,31(5):85-90.
其他文献
摘 要:文章分析了“互联网 教育”下移动学习的特征,以福建省中职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商贸类专业基础考试项目(市场营销)为例,探究其翻转课堂教学方式和方法,并基于“超星学习通”移动学习平台,对该课程的翻转课堂模式进行实证研究。  关键词:“超星学习通”;市场营销;学业水平考试  2016年6月,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推动形成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与教育服务供给方
摘 要:节日是一种文化,各类节日中所蕴含的文化特点、情感体验精彩纷呈。对幼儿来说,节日就是愉快,节日就是游戏。江苏省海安县明道幼儿园(以下简称“我园”)进行了以节日文化为基点的园本课程开发,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了尝试。  关键词:节日文化;主题;方案;活动;创新  节日是文化的外在表现,我国的传统节日因其浓厚的地方特色与生活气息,承载了丰厚的优秀文化传统。在教育越来越重视多元文化的今天,对节日文化的
摘要:在高职教育中,由于其实际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也需要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高职计算机专业教育与其他教育有一定的区别,高职计算机教育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针对这种情况,相关的高职院校在发展计算机专业的时候,不仅需要对计算机应用知识以及应用能力进行提高,还需要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相应的提高,从而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就业。针对这种情况,在实际教学的时候,就需要开展以
摘要:轴心时代的教育先哲不约而同地都采取了讨论、对话、辩论等互动的方式来启发、教育弟子。讨论式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知识获得观的教学方式,更适合高职学生对思政课一类人文类学科的学习。高职思政课应更多地采用讨论式教学法一类的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在思政课学习中的获得感,并激发他们主动学习、探索新知,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关键词:讨论式教学法;高职思政课;教育思想  中图分类
摘 要:通过对技术演进及小学英语教材受众群体的背景分析,提出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具有代表性的前沿数字技术在相关出版领域的应用思路,并针对其中隐藏的风险作出提示。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材出版;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  一、技术演进及受众改变的大背景  1.技术的研发与普及正日益提速  技术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已经占据十分显要的地位,其对各行各业乃至社会各个领域无孔不入地渗透,已极大地改
摘 要:软木画的熏陶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与专业技能素质,使学生自觉承担起非物质文化遗产软木画传承的使命。文旅融合大背景下,软木画文创教学要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增强对学生文创意识的培养,应用现代计算机技术设计软木画文创产品。文章以软木画教学中的文创意识的培养、文旅融合、改革创新为出发点,分析其在传统软木画教学中存在的理由,结合现代计算机技术和旅游市场,探讨软木画
摘 要:薄弱学校的存在是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的一大阻碍,对薄弱学校实施改进是各国的普遍做法。欧盟多个国家的经验表明有针对性的薄弱学校支持策略是有效的。文章选取荷兰改善薄弱学校的小型实验KEA为例,探索荷兰在薄弱学校改进中采取的有效方法和措施,并结合我国教育状况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薄弱学校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学校改进;薄弱学校;欧盟国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收稿
摘 要: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精神,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开展深度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被遴选为全国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文章将两年试点建设的学习、交流、探索和实践经验进行了总结。文章认为,试点项目建设的重中之重应该是确立试点建设的指导思想,在指导思想引领下明确试点建设的工作任务和具体工作内容;在漫长而又繁杂的探索建设过程中,不可预计的突发情况会接踵
摘 要:心理效应是社会生活中客观存在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将心理效应中的“超限效应”和“预热效应”应用于高二预科生在课外辅导机构雅思英语的教学中,可以有效解决阻碍雅思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实现较有难度的雅思英语教学的良好效果,以提高学生的雅思英语成绩,促进其更加快速地达到学习目标。  一、高二预科生雅思英语教学重要性以及心理效应概述  预科即大学基础课程或桥梁课程,国外大学一般都有预科课程或指定学
摘 要:义务教育阶段是教育精准扶贫的根基部分,当前欠发达地区义务教育的贫困根源从表象上看是地区农村师资配置落后、流动儿童统计难度大等问题,本质上则是城乡二元结构导致的各类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  关键词:湖南省;精准扶贫;义务教育阶段  中图分类号:G527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3-04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14-0005-02  本文重点考察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