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初名将:被俘将军终成名臣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uwei12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唐朝,跟着唐太宗打天下、能画像凌烟阁的,只有24人,史称二十四功臣。其中,民间称为门神的秦琼排名倒数第一,徐茂公也只排倒数第二。可是有一人在民间甚无盛名,而且两次对阵时都被敌人活捉,却排名11。
  这个人,就是刘弘基。
  刘弘基是陕西咸阳人,年轻时不爱读书,酷爱舞枪弄棒,“交通轻侠,不事家产”。本来,在那个唯科举才是出路的时代,他是很难做官的,好在他父亲担任刺史,他也受到荫庇,做了官,担任右勋侍。
  不久,隋炀帝出动百万人马征讨辽东。这次出军,刘弘基也在征召之列。
  当时朝廷规定,当兵者自己得出马出兵器。可是,刘弘基的父亲是一个清官,又不事生产,于是,问题就出来了,刘弘基没有马,不能按时赶到,按律法迟到应斩首。刘弘基心想,自己急忙赶去送命啊?他眉头一皱,计上心头,召集同伴去做了一次贼,将农家的牛偷来宰了,烧烤着大吃大喝起来。
  这样怎能不引起人们的注意?
  牛主发现了,气呼呼地找到他们要求赔偿。刘弘基不但不赔,还拍着胸脯很牛气地说:“是我们吃的,怎么了?不服去报告官府。”牛主气得发晕,当然去告状了。县令一听,光天化日之下,还有这样的无赖?于是,县令带着差役赶来,将刘弘基这群偷牛贼全部锁起抓到了县衙。由于证据确凿,刘弘基等人又没有东西赔偿,于是,“系于县狱,岁余”。
  这一年,隋朝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隋炀帝好大喜功,拉着大队伍征战,结果隋军大败,伤亡无数。刘弘基如果当时赶去,就算不按军法处死,也很可能战死。
  次年二月,隋炀帝再次“征天下兵,募民为骁果”,征讨高丽。这次,因为某贵族首领在洛阳起事,隋军急忙回来,被高丽军从后追杀,死伤无数。刘弘基此时仍在监狱,再逃一死。由此可见,刘弘基智商是很高的,凭借盗牛的罪名躲过至少三次死亡的劫难。一年期满,他家人拿出钱,他“竟以赎论”,跑了出来。
  这时,天下已扰攘一片,如古鼎沸水,难以底止,以至于起义大军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崛起。这些起义军得知刘弘基出狱了,深感他是人杰,纷纷写信邀约他人伙。可是,刘弘基一一谢绝了,他要找一个真正能干大事的。于是,他去了太原,恰好遇见了李世民。
  李世民是一个不愿久居人下的主,更何况当时确实是九州崩乱,万姓难安。于是,他开始劝父亲李渊起事。李渊也想这样,可手里没有兵怎么办?李世民说,我们可以结交天下豪杰。这事,李渊不能干。而且隋炀帝对李渊一直不放心,派了两个心腹紧随他,一人担任太原副留守,一人担任太原郡丞,目的就是监视他。于是,李渊把结交人才的任务交给了李世民。
  也就在这时,刘弘基来了,他的眼光奇准,“察太宗有非常之度,尤委心焉”,和李世民深相交纳。李世民一看,这人行,脑子夠用,武功也不错,于是和刘弘基很是亲近,“出则连骑,入同卧起”,并交给他一个任务,让他暗中招募士兵。
  等到李渊和李世民准备起兵之时,刘弘基一次带回两千佘人马。李渊和李世民十分高兴,马上开始行动。行动前,他们得将隋炀帝派来的两个心腹除掉。于是,李渊斟酌再三,决定摆鸿门宴,请两人来开会,商议军事。两人来了,就等于进入虎狼之窝。接下来的一切都是提前排练好的。三人正议事间,一人进来,举报有人要谋反。李渊问是谁,举报者坚定地指向隋炀帝的两个心腹。李渊听后大喝一声,把他们抓起来。这时,埋伏在暗处的刘弘基等人立马现身,将这二人杀死,号令起兵。
  刘弘基不但是起义的准备之人,还是开路先锋。
  唐军初起时,一路势如破竹,只遇到一次抵抗,就是和隋将宋老生对阵。这个宋老生能征善战,整得李渊无计可施,李渊准备回军,被李世民劝住。李世民用计引诱宋老生出战,陷入埋伏。宋老生用尽力气杀出重围,准备回城,不承想城门不开。宋老生丢马欲逃,刘弘基快步向前将其斩首,立下开国第一功。
  随后,大军渡河,向长安进发,“弘基以兵千人先济河,进下冯翊(今属陕西渭南)”,拱卫着长安都城。此地一下,长安指日可待。可是,长安城中守兵很多,还有一名隋朝名将帮衬着。李渊的兵力此时短缺。谁知刘弘基来了,竟然招兵六万,前去拜见李渊和李世民。李渊十分高兴,立马开始攻城。
  第一个发起猛攻的又是刘弘基,他渡过渭水,带兵逼近长安城门,在城门外展示军威。那名隋朝名将赶紧带着大军出城杀敌。当时,李渊部下各军未到,按说,刘弘基应该严守不出。可是,他偏偏号角一声,带着部下冲锋迎敌,擒获隋兵千余人、良马百余匹。长安军心动乱,城门轰然一声开了。当时,唐军各路兵马尚未到达,刘弘基却已首战告捷。李渊大喜,赏赐他战马20匹。
  而后,李渊乘胜之机,宣告隋炀帝退位为太上皇,命太子即位,自己则做了宰相,统领隋朝。不久,李渊又逼迫新皇退位,自己登基,建立唐朝。李渊登基当天,下发圣旨给刘弘基,拜其为骁卫大将军兼任行军左一总管,并特免他死罪一次。
  大唐初建,刀枪仍未入库,战马仍难放南山。因为,当时的天下依旧是乱兵割据,势力纵横交错。大唐首先要对付的,是逐渐逼近长安的起义军首领薛举。
  隋末,薛举见天下大乱,也起兵一方,称西秦霸王。不久,他一路战胜攻取,举兵30万攻打唐朝,已经到达岐山县(今属陕西宝鸡),一步之遥,就是长安。李渊很着急,派李世民带着大军反击,几乎将起军之初的所有大将都派到军中,其中就有刘弘基。
  当时,李世民患病无法率军出击,就将兵权委任给行军长史刘文静和另一名将领,特意叮嘱他们千万别出兵,并道:“‘举粮少兵疲,悬军深入,意在决战,不利持久’,我们可深沟高垒,不要理他,待我病好,再打败他们。”可是,这两人等不及了。那名将领劝说刘文静,秦王不让出兵,是害怕我们大败,可是我们现在这样坐着,将敌人留给秦王并非大将风范,还是出征吧。
  刘文静觉得有理,点头答应,同意出兵,结果和李世民预测的一样,急于决战的薛举率军全力出击,唐军出师不利,接连败退。只有刘弘基一支坚守不退,最终弓箭用尽,他也不幸被敌军俘获。薛举趁势举军,准备攻打长安,可中途得病,几天后死去,薛举的儿子即位。这时,李世民已病愈,亲自率军迎敌,敌军无力抵抗,土崩瓦解,薛举之子只得率众投降。刘弘基“得归,复其官爵”。   刘弘基另一次被俘,是和另一支起义军首领刘武周对阵。
  刘武周起兵于李渊的根据地太原,他不怎么厉害,可是他的一个统帅很厉害。李渊为了保守根本,派出自己最信任的大臣带兵征讨,不料这名大臣根本不是刘武周统帅的对手,“失亡略尽,寂一日一夜驰至晋州”。晋州守将就是刚刚走出俘虏营的刘弘基。这名大臣败后,晋州陷入一片混乱,失去斗志。刘武周统帅指挥着得胜之军,一声鼓起,开始攻城。刘弘基指挥大军进行防守,可是,城门已经被攻开。随之,刘弘基也被冲上来的士兵抓住,再次做了俘虏。不过,刘武周统帅的防守不是太严,刘弘基得以顺利逃出敌营,返回大唐。
  两次被活捉,两次全身而退,劉弘基算是书写了传奇。
  败军之将,不敢言勇。按说,一个被俘虏两次的将军早已丧失了锐气,丧失了征战沙场、铁血矛头的刚性。可是,刘弘基反之。
  再次逃归,他马上申请出征,李渊很是欣赏,“授左一总管”,让他带着大军,跟随李世民再次出征,征讨刘武周。与刘武周对峙时,李世民再次采用老办法,深沟高垒,坚守不战,使对方师老兵疲。刘武周一部军粮告罄,只有退兵。唐军一路追击,两军在介休(今属山西晋中)展开生死大战,敌军大败,只得投降。刘武周和他的统帅逃到突厥,后双双被杀。
  此战中,刘弘基带兵两千,负责切断敌军后路,与唐军形成前后夹击之势,使其孤立无援,“弘基坚壁,不能进”,他等于未胜,也未败。等到刘武周一部败退,刘弘基带着大军,“与太宗会,追击大破之”,立了大功。大唐获得统一,刘弘基并没有安享尊荣,做自己的国公,而是风尘仆仆,带着大军走向塞上,去保卫大唐边疆的安全。
  到了晚年,这位开国将军虽白发苍苍,仍然挂箭披甲,跟着李世民远征辽东。高丽派出十几万大军,风驰电掣,攻击唐军。此战中,刘弘基再次骑马冲阵,“力战有功,太宗屡加劳勉”。
  几年后,刘弘基病逝,享年68岁。临死前,他将家里几乎所用东西都散发给贫苦百姓,给自己的子孙却只留下生活费用,对此他说:“若贤,固不藉多财;不贤,守此可以免饥冻。”
  他真的很了不起。在那个群星璀璨的时代,他可能难以和李靖、李勤这样的名将并列,也可能难以和长孙无忌、房玄龄、魏征这样的能臣并肩。可是,他败而不馁、一心为大唐的品行使得他自身的人格大放光芒,成为一代名臣,彪炳史册。他无愧于贞观,无愧于大唐。
  编辑/羽川
其他文献
清军攻陷南京后,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率残部奔逃,结果在山中遇到几位樵夫,被认了出来。當时李秀成表示,如果他们能帮忙带路到湖州,可以付他们三万两银子作为报酬。樵夫们犹豫不决,因为他们看到了李秀成的行李,里面的珠宝大约有十万两之多,更何况,把李秀成献给朝廷还会得到更多赏金。樵夫们觉得,和李秀成开出的价码相比,似乎向清朝告密合算一些。  一个樵夫立刻出发告密,结果在半路上遇到清军萧孚泗部,还碰上了一名伙夫
据《木笔杂钞》记载,南宋开禧年间,京城的最高学府太学发生了一起不小的风波。一群学生与拆迁工人发生激烈争执,甚至爆发了肢体冲突。  原来,拆迁工人奉学校领导之命,要将学校内为当朝宰相陈自强立的功德碑拆掉。而太学生们则极力阻止,原因就是要晒晒学校领导拍马屁的证据,希望以此警示后人。校长亲自赶来向学生们解释,说这个碑过于巨大,既影响交通又影响部分校舍的采光,易地重建完全是为了学生们好。学生们一阵哄笑,说
《三国演義》中,吕布有“三姓家奴”的骂名,甚至被贬低为无信无义、冷血无情。但抛开这件事看,吕布其实并非那么无情,反而有情有义。  首先是两军交战,吕布从不祸及两军家人,这在当时视人命为草芥的年代是十分难能可贵的。更可贵的是,面对曾经欺负过他的人,他还不计前嫌地给予帮助。  吕布被曹操打败,眼看走投无路,就前去投奔刘备。不料,关羽、张飞对吕布一百个瞧不起,张飞还几次拔剑要杀吕布,搞得吕布很没面子。更
南朝宋开国皇帝刘裕相貌堂堂,可知根知底的人都知道,他其实就是一个十足的“大老粗”。  公元405年,刘裕把持朝政,势力愈加膨胀。有人曾向他献媚说,可在府上修建一个歌伎馆来丰富一下业余生活。沒想到刘裕破口大骂:“你们竟敢教我沉迷玩乐,这种误国的话以后不要再说了。”  此事一传开,再也没有人敢言歌舞之事了。每次看到有人“咿咿呀呀”,刘裕就嗤之以鼻。朝堂上那些爱好歌舞的官员,纷纷受到打压和排挤,甚至还有
天暗了  云伯伯的大口袋越来越重  快背不动了  风姐姐过来  把袋子吹了个口子  大颗粒的雨豆子  噼噼啪啪  噼噼啪啪  往下掉  雨豆子们在草地蹦啊  雨豆子们在小河里跳啊  雨豆子们在小伞上追啊  “哇,太好玩了!  哇,太有趣了!”  它们开心地说  天亮了  云伯伯的口袋轻了  他低頭一看  跑累的风  枕着花朵在瞌睡  雨豆子娃娃们却  一个个眨着亮闪闪的眼睛  好奇地张望
1954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打算排演曹禺的名剧《雷雨》,作为剧作者和院长,曹禺经常到排练场地进行指导。一天,曹禺观看了演员的彩排后表示,为了让演出效果更好,准备对原有剧本进行一些修改。大家有些不解:“《雷雨》已经写出来二十多年,也演出过上千场了,这样一部享有盛名的剧作还需要修改吗?”  曹禺听后认真地回答:“任何一部作品都不可能完美无缺,特别对于文学创作来说,随着时间的流逝,不断地修改才会让作品更
一弯新月  一枚银色的秤钩  微笑地挂起了金黄的秋  不行 高喽  还是高喽  银河的尾巴还高翘在天东头  夜 晚  一头勤劳的小黑驴  它拉起银河的磨杆  转动了天空的磨盘  星星豆一粒粒旋进了天空  黎明 这雪白的豆浆  便热腾腾地馋醒了多梦的小城  白 露  玲珑剔透的名字  里面住著我漂亮的妹妹  清澈明亮的眼睛  汪满月亮的纯情和善良  小心一点 早起的蝴蝶  不要打碎了这星星产下的蛋 
騎着自行车去打仗
期刊
抗日战争期间,日军炸毁了位于上海的同济大学校园。为了坚持办学,同济师生被迫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万里跋涉,最终于1941年初到达四川宜宾的李庄镇。跟随这批学生来到李庄镇的还有同济大学生物系教授童第周和他的夫人。  初到李庄,条件非常艰苦,童第周没有精良的设备来从事胚胎研究。一天他从学校回家,在镇上一个旧货商店发现了一台显微镜,老板张口就要六万元。六万元相当于童第周夫妇两年的薪水,他们囊中羞涩,根本买不起
电影《百鸟朝凤》中,唢呐成了中国民间乐器的代表,遭受西洋管弦乐冲击。然而,唢呐根本不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乐器。  “唢呐”这个名字是波斯语的音译。一个唐代骑马俑的俑人手里就举着管身比较短粗的唢呐。可见,早在唐代,唢呐这种来自中东的乐器已经穿过丝绸之路上的漫漫黄沙传入了中国。  到了明代,中国人依然把唢呐视为外族的乐器。在明代后期文学家徐渭眼中,唢呐是金朝、元朝的遗物,他愤愤不平地说:“古筝、笛子这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