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 阳性率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世界性传染病,主要经血和血制品、母婴、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及性传播[1]。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是人体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重要标志;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阳性说明体内有抗乙肝病毒抗体,能防御乙肝病毒的侵害,对乙肝病毒的感染具有保护性免疫作用。全球约20亿人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HBV),其中3.5万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我国有1.2亿HBV携带者,属HBV感染高流行地区,乙型肝炎当前是我国流行最为广泛、危害性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一般人群的HBsAg阳性率9.09%,抗—HBs抗体的阳性率28.8%[2]。预计该人群中将有25%的发展为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少数人转化为肝癌。哈萨克族是新源县的主体民族,有14.1万人,占全县人口的42.2%,占全国哈萨克人口的1/10。为了解新源县哈萨克族牧民HBsAg的携带率及抗—HBs抗体的阳性情况,对新源县978例哈萨克族牧民进行了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抗—HBs的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新源县哈萨克族牧民HBV的感染情况,为哈萨克族牧民制定和控制HBV感染有效措施和预防接种提供依据。
资料与方法
2009~2010年对978例哈萨克族牧民进行了HBsAg和抗—HBs的检测。
试剂:HBsAg和抗—HBs试剂盒(有效期内使用)。
方法:采集哈萨克族牧民的血液标本3.5ml充分分离血清,所有试验严格按照操作说明书操作。
结果判断:每次测试均设阴性和阳性对照,样品S/COV值≥1.0时说明该样品的HBsAg检测结果为阳性;样品的OD值≥COV值时,说明该样品的抗—HBs检测结果为阳性。
结果
978例哈萨克族牧民检查者中HBsAg阳性检出率4.60%,抗—HBs阳性检出率16.16%。见表1、2。
讨论
从检出结果可以看出新源县哈萨克族牧民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阳性检出率明显低于一般人群,符合董红军等新疆哈萨克族病毒性肝炎感染状况的调查。HBV感染率牧区、偏僻地区较低,并有明显的家族性。HBsAg阳性说明急性感染或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携带,抗—HBs阳性说明体内产生了保护性抗体。HBV感染可导致多种形式的急慢性肝病,目前已明确HBV是引起慢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的重要病因之一。国内对肝癌的研究中还注意到:肝癌高发区人群中肝炎比例高,肝癌患者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陽性者显著高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阴性者[3]。新疆地处祖国西北,多民族聚居,新源县哈萨克族牧民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与患有乙型肝炎患者接触明显减少,与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液、体液、唾液、泪液的接触少、感染机率低。因此掌握我县哈萨克族牧民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阳性携带率及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的阳性情况,加强哈萨克族牧民的保护,有针对性进行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增加哈萨克族牧民抗—HBs的阳性率,对哈萨克族牧民防治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传染病学·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
2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指南.中华肝脏病杂志,2005,13:881—891.
3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会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5,23(6):421—431.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世界性传染病,主要经血和血制品、母婴、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及性传播[1]。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是人体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重要标志;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阳性说明体内有抗乙肝病毒抗体,能防御乙肝病毒的侵害,对乙肝病毒的感染具有保护性免疫作用。全球约20亿人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HBV),其中3.5万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我国有1.2亿HBV携带者,属HBV感染高流行地区,乙型肝炎当前是我国流行最为广泛、危害性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一般人群的HBsAg阳性率9.09%,抗—HBs抗体的阳性率28.8%[2]。预计该人群中将有25%的发展为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少数人转化为肝癌。哈萨克族是新源县的主体民族,有14.1万人,占全县人口的42.2%,占全国哈萨克人口的1/10。为了解新源县哈萨克族牧民HBsAg的携带率及抗—HBs抗体的阳性情况,对新源县978例哈萨克族牧民进行了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抗—HBs的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新源县哈萨克族牧民HBV的感染情况,为哈萨克族牧民制定和控制HBV感染有效措施和预防接种提供依据。
资料与方法
2009~2010年对978例哈萨克族牧民进行了HBsAg和抗—HBs的检测。
试剂:HBsAg和抗—HBs试剂盒(有效期内使用)。
方法:采集哈萨克族牧民的血液标本3.5ml充分分离血清,所有试验严格按照操作说明书操作。
结果判断:每次测试均设阴性和阳性对照,样品S/COV值≥1.0时说明该样品的HBsAg检测结果为阳性;样品的OD值≥COV值时,说明该样品的抗—HBs检测结果为阳性。
结果
978例哈萨克族牧民检查者中HBsAg阳性检出率4.60%,抗—HBs阳性检出率16.16%。见表1、2。
讨论
从检出结果可以看出新源县哈萨克族牧民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阳性检出率明显低于一般人群,符合董红军等新疆哈萨克族病毒性肝炎感染状况的调查。HBV感染率牧区、偏僻地区较低,并有明显的家族性。HBsAg阳性说明急性感染或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携带,抗—HBs阳性说明体内产生了保护性抗体。HBV感染可导致多种形式的急慢性肝病,目前已明确HBV是引起慢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的重要病因之一。国内对肝癌的研究中还注意到:肝癌高发区人群中肝炎比例高,肝癌患者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陽性者显著高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阴性者[3]。新疆地处祖国西北,多民族聚居,新源县哈萨克族牧民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与患有乙型肝炎患者接触明显减少,与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液、体液、唾液、泪液的接触少、感染机率低。因此掌握我县哈萨克族牧民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阳性携带率及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的阳性情况,加强哈萨克族牧民的保护,有针对性进行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增加哈萨克族牧民抗—HBs的阳性率,对哈萨克族牧民防治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传染病学·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
2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指南.中华肝脏病杂志,2005,13:881—891.
3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会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5,23(6):421—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