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今中学生身上存在许多的缺点和不足。设计了一个活动:“寻找不足,完善自己”,找瑕疵,查不足。仅仅一周所有的学生都有点儿垂头丧气了,班级变得死气沉沉……赶快采取补救措施:换个方法,让大家找出同学身上的优点和长处,标题为:“取长补短,做班级最美的一道风景”。 没想到短短的三天时间,孩子们脸上都写满了阳光和喜悦。抓住这个教育机会,召开了一个“人无完人,重塑自我”的主题班会,希望大家能认真地对待自身的优点与不足。结末的启示是:指责和赏识的作用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关键词】指责 赏识 换个角度 柳暗花明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207-01
2008年秋,我又接手了一个新的班集体,经过两个月的管理,学生基本上步入了学习的正轨。可我却发现当今的中学生身上存在许多的缺点和不足:自私;冷漠;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分内之事,不讲条件;分外之事,与我无关;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有“我是太阳,一切都应该围着我转”的态势。虽然,背地里我多次给他们指出,但学生们很固执,总认为大家都这样,老师为什么总带着有色眼镜看自己。他们的自我感觉都很好。
我很纳闷,暗中调查才知道,因为我班的所有表现,在全校各项检查评比中总是名列前茅,各科老师也总是说他们表现很好,所以,我所谓的缺点和不足,自然学生就不认可,甚至招来不满了。看来,在学生眼中我这个班主任才是十足的“恶人”。“没有批评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我坚信这一点。
为了让我的孩子们发展的更完美,这个“恶人”我就做到底吧。我相信,总有一天,他们会理解我的。于是,我今天给张某某提点儿毛病,明天给李某某说说不足,后天……不久,我发现学生并不领情,甚至还有逆反情绪出现,他们仍然是抱残守缺,我行我素,一如既往。
我矛盾了,继续做“恶人”,结果可想而知……,不做“恶人”,身为班主任,我又于心不忍,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学生带着缺点和不足走出校门吧。于是,我左思右想:眼下学生都和前位,而我一个40多岁的人,与学生有明显的代沟,认识上有差距。所以沟通上有难度。
那么学生与学生之间应该有很好的沟通,也容易接受彼此的建议。于是,我设计了一个活动,在班级张贴了一张测评表,每人一张,美其名曰:“寻找不足,完善自己”,号召大家给每个人找瑕疵,查不足,哪怕是一点细微之处也不要放过。在做了充分的动员之后,活动开始了……
仅仅一周我就愕然发现,每张纸上都写得密密麻麻的最让我担心的是所有的学生都有点垂头丧气了,班级变得死气沉沉,毫无生机,如同一潭死水……
我赶紧叫停,不断反思:我知道自己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我忽略了一点——所有的孩子都是渴望得到赏识的,尤其是刚来到一个新的环境里,每个孩子都想表现,每个孩子都想上进,他们都想把最好的一面呈现在老师和同学面前。而我的好心却适得其反。我想起了一位优秀教师说过的话:“所有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孩子,所有好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孩子。因此,教师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回头反思我的所做,不就是刺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吗?不就是在打击孩子吗?当他们自信满满而你却让他们知道自己满身缺点和不足时,无疑使迎面泼了一盆冷水,自尊心必定会受到极大的伤害,自信心锐减,自然就垂头丧气,毫无斗志了。
怎么办?总不能因为我工作的失误让孩子们就这样低沉下去吧?任何事情都是对立的,缺点不行,咱可以找优点吗,哲人詹姆斯不是说过吗:“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而赏识、赞扬、鼓励正是鼓励一个人的具体表现,只有赏识才能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才能激发学生无穷无尽的创新思维。在一次次的被赏识下,就会形成积极地心理暗示,学生就会自然地向着人们期望的方向发展。
于是我赶快采取补救措施:换个方法再试试看,同样是测评表,同样是每人一张,所不同的是,这次是让大家真诚公正地找出同学身上的优点和长处,标题为:“取长补短,做班级最美的一道风景”。此时,我要让学生们在老师对他们的理解、尊重中寻找自己的长处,找回自信,树立自尊;我要学生明白,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赏识其实是一种提醒、一种暗示、一种激励。
没想到的是,短短的三天时间,每张纸上都是满满的亮点。再看看我的孩子们,每张脸上都写满了阳光和喜悦。
我知道教育的契机来了,我得抓住这个教育机会,于是,我又组织召开了一个“人无完人,重塑自我”的主题班会,希望大家能认真地对待自身的优点与不足,学生纷纷发言,开诚布公地说出自己的诸多缺点,开展了自我批评,我一看班会又有了“自我批斗会”的味道,便适时地指出,看看应该学习他人身上那些长处,使自己更完美。气氛再次活跃起来,被点到名的同学欢欣鼓舞,脸上洋溢着自豪和骄傲;没被点到名字的同学更是不甘示弱,踊跃发言以引起别人的关注,结果可想而知,付出的均有收获,每个学生在赏识别人的同时,也得到了别人的赏识……班级又恢复了原有的活力,充满了勃勃生机,而且在悄悄酝酿一股团结、奋进的力量。
结末的启示是:指责和赏识的作用简直就是天壤之别。在教育教学中,很多时候,我们做教师的总是固守一端,不知变通,总是喜欢多提不足,少讲长处,以期望快快助其成长,岂不知却伤害了学生,打击了学生。而智慧型的教师则应该自如地运用赏识技巧 ,不用苦口婆心,不用循循善诱,只要换个角度提示,换个角度处理,结果可能就会出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指责 赏识 换个角度 柳暗花明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207-01
2008年秋,我又接手了一个新的班集体,经过两个月的管理,学生基本上步入了学习的正轨。可我却发现当今的中学生身上存在许多的缺点和不足:自私;冷漠;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分内之事,不讲条件;分外之事,与我无关;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有“我是太阳,一切都应该围着我转”的态势。虽然,背地里我多次给他们指出,但学生们很固执,总认为大家都这样,老师为什么总带着有色眼镜看自己。他们的自我感觉都很好。
我很纳闷,暗中调查才知道,因为我班的所有表现,在全校各项检查评比中总是名列前茅,各科老师也总是说他们表现很好,所以,我所谓的缺点和不足,自然学生就不认可,甚至招来不满了。看来,在学生眼中我这个班主任才是十足的“恶人”。“没有批评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我坚信这一点。
为了让我的孩子们发展的更完美,这个“恶人”我就做到底吧。我相信,总有一天,他们会理解我的。于是,我今天给张某某提点儿毛病,明天给李某某说说不足,后天……不久,我发现学生并不领情,甚至还有逆反情绪出现,他们仍然是抱残守缺,我行我素,一如既往。
我矛盾了,继续做“恶人”,结果可想而知……,不做“恶人”,身为班主任,我又于心不忍,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学生带着缺点和不足走出校门吧。于是,我左思右想:眼下学生都和前位,而我一个40多岁的人,与学生有明显的代沟,认识上有差距。所以沟通上有难度。
那么学生与学生之间应该有很好的沟通,也容易接受彼此的建议。于是,我设计了一个活动,在班级张贴了一张测评表,每人一张,美其名曰:“寻找不足,完善自己”,号召大家给每个人找瑕疵,查不足,哪怕是一点细微之处也不要放过。在做了充分的动员之后,活动开始了……
仅仅一周我就愕然发现,每张纸上都写得密密麻麻的最让我担心的是所有的学生都有点垂头丧气了,班级变得死气沉沉,毫无生机,如同一潭死水……
我赶紧叫停,不断反思:我知道自己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我忽略了一点——所有的孩子都是渴望得到赏识的,尤其是刚来到一个新的环境里,每个孩子都想表现,每个孩子都想上进,他们都想把最好的一面呈现在老师和同学面前。而我的好心却适得其反。我想起了一位优秀教师说过的话:“所有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孩子,所有好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孩子。因此,教师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回头反思我的所做,不就是刺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吗?不就是在打击孩子吗?当他们自信满满而你却让他们知道自己满身缺点和不足时,无疑使迎面泼了一盆冷水,自尊心必定会受到极大的伤害,自信心锐减,自然就垂头丧气,毫无斗志了。
怎么办?总不能因为我工作的失误让孩子们就这样低沉下去吧?任何事情都是对立的,缺点不行,咱可以找优点吗,哲人詹姆斯不是说过吗:“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而赏识、赞扬、鼓励正是鼓励一个人的具体表现,只有赏识才能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才能激发学生无穷无尽的创新思维。在一次次的被赏识下,就会形成积极地心理暗示,学生就会自然地向着人们期望的方向发展。
于是我赶快采取补救措施:换个方法再试试看,同样是测评表,同样是每人一张,所不同的是,这次是让大家真诚公正地找出同学身上的优点和长处,标题为:“取长补短,做班级最美的一道风景”。此时,我要让学生们在老师对他们的理解、尊重中寻找自己的长处,找回自信,树立自尊;我要学生明白,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赏识其实是一种提醒、一种暗示、一种激励。
没想到的是,短短的三天时间,每张纸上都是满满的亮点。再看看我的孩子们,每张脸上都写满了阳光和喜悦。
我知道教育的契机来了,我得抓住这个教育机会,于是,我又组织召开了一个“人无完人,重塑自我”的主题班会,希望大家能认真地对待自身的优点与不足,学生纷纷发言,开诚布公地说出自己的诸多缺点,开展了自我批评,我一看班会又有了“自我批斗会”的味道,便适时地指出,看看应该学习他人身上那些长处,使自己更完美。气氛再次活跃起来,被点到名的同学欢欣鼓舞,脸上洋溢着自豪和骄傲;没被点到名字的同学更是不甘示弱,踊跃发言以引起别人的关注,结果可想而知,付出的均有收获,每个学生在赏识别人的同时,也得到了别人的赏识……班级又恢复了原有的活力,充满了勃勃生机,而且在悄悄酝酿一股团结、奋进的力量。
结末的启示是:指责和赏识的作用简直就是天壤之别。在教育教学中,很多时候,我们做教师的总是固守一端,不知变通,总是喜欢多提不足,少讲长处,以期望快快助其成长,岂不知却伤害了学生,打击了学生。而智慧型的教师则应该自如地运用赏识技巧 ,不用苦口婆心,不用循循善诱,只要换个角度提示,换个角度处理,结果可能就会出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