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与柳宗元的莫逆之交

来源 :现代语文(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it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当翻阅柳宗元的文集,每当品读柳宗元的诗文,总让我情不自禁地想起另一个人,这就是柳宗元的铁杆兄弟——刘禹锡。
  刘禹锡虽然在群星灿烂的李唐皇朝的文坛上还不算顶尖级的人物,在开宗立派、领袖群伦方面无法与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白居易相并提,但是,历代评论甚高。《升庵诗话》里赞之曰:“元和以后,诗人全集之可观者数家,当以刘禹锡为一。其诗入选及人所脍炙,不下百首矣。”《四库全书总目》对他的评价道:“其古文则恣肆博辩,于昌黎、柳州之外自为轨辙。”由此可见,其诗之影响之大。
  对刘禹锡的敬慕与仰止,不仅仅是因为他诗文言辞的精锐与意境的妙道,而更在于他人品的高洁与对朋友之情的真挚。因为没有他的艰苦努力与多方筹措,柳宗元文集就难以刊行于世。像《江雪》、《渔翁》、《捕蛇者说》、《三戒》、《天对》、《封建论》这样的绝妙美文,也许只能如流星一般消解在历史的夜空之中,化为随风而逝的尘埃,无法进入千家万户,成为今天学子们互相吟咏的文学范本。
  刘禹锡的身世与柳宗元极为相似,他于公元772年出生一官宦人家,字梦得,洛阳人氏,祖籍为中山(即河北定县)。据资料考证,他是匈奴族的后裔,七世祖刘亮随魏文帝迁洛阳,始改汉姓。刘禹锡自幼好学且博闻强志,童年时代曾受到著名诗僧皎然与灵澈的指点,贞元六年(790)游学长安,于贞元九年(793)与柳宗元一并进士及第,从此,两人因同道而相识,由相识而相知,相知而成莫逆之交。
  冥冥之中的命运之神,不知是捉弄还是恩赐,将这两位文学巨匠在后来的二十多年的仕途旅程中紧紧地拧在一起。他们同登博学宏辞科,同入二王集团,同时成为朝廷命官,又同时贬为远州司马,同时应诏回京,又同时外放岭外刺史……同升迁,共沦落,命运之神的安排,使这两个萍水相逢的同路人,成了荣辱与共、患难同当、肝胆相照的铁杆朋友。
  我们知道,历经安史之乱后的李唐王朝,已是一个风雨飘摇、朝不保夕、危机四伏的颓废的朝廷,到处是宦官专权、冗员沉积、官府横征、藩镇割据,百姓是十室九空、民不聊生。刘禹锡、柳宗元等为了匡扶大唐社稷,为了救生民于水火,在王叔文、王伾的支持下,于永贞元年(805年)进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变革运动——这就是历史常言的“永贞革新”。由于革新触及到了宦官与藩镇的利益,因此,遭到强烈反对,半年后,革新失败,王叔文、王伾被逼身亡,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柳宗元被贬为邵州刺史。
  命途多舛,厄运接踵而来,他们还在行进途中,朝廷又传圣旨,加贬刘禹锡为朗州司马,加贬柳宗元为永州司马。随后,还下诏规定:“纵逢恩赦,不在量移之限。”从此,“刘柳”跌至政治漩涡的深渊,从官爵显赫的红人变成新政的阶下囚,成了名符其实的闲人。对此,柳宗元曾在《冉溪》一诗中不由自主地感叹道:“少时陈力希公侯,许国不复为身谋。风波一跌逝万里,壮心瓦解空缧囚。缧囚终老无余事,愿赴湘西冉溪地。却学寿张樊敬侯,种漆南园待成器。”
  坎坷的仕途,使刘禹锡与柳宗元年轻时的那种“励材能,兴功力,致大康于民,垂不灭之声”的理想一步步破灭时,不约而同的将自己的精力与志趣转移到了文学与哲学上来,认为“贤者不得志于今,必取贵于后”。这两位政治上的失意文人,互相鼓励,相互支持,在文坛上撑起了另一片蔚蓝的天空。
  关于柳宗元与刘禹锡的情义之深,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中曾记述了这样一件事,刘禹锡与柳宗元于元和十年同被召回京城,不但未被起用反而再度遭贬,柳宗元得知自己被贬至柳州,而刘梦得远谪播州时,不禁大哭起来:“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于是,柳宗元立即“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可见,柳宗元与刘禹锡二人的确是肝胆相照,亲如兄弟。
  其实,我们检点《柳宗元文集》时,也可从其相互间的题赠得到印证,柳宗元题赠刘禹锡的诗文达十篇之多,是柳文中题赠最多的。其中最具凄凉之意的要算他俩于衡阳分别时的情景。两人依依不舍,但又不能不别,只好题诗相赠,以寄心中情思。柳宗元于离别的船上感慨万千:“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歧路忽西东。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临舍翁。”(《重别梦得》)“同时天涯沦落人”,此时的刘禹锡,内心也是同样的悲苦,而在其酬答中却是对柳宗元进行劝解与宽慰:“弱冠同怀长者忧,临歧回想尽悠悠。耦耕若便遗身世,黄发相看万事休。”这何尝不是血的文字!
  衡阳一别,刘禹锡越过五岭,南下连州,而柳宗元沿湘江而上,然后再由湘入漓,最后到达柳州,从此,天各一方,只能凭窗了望,以书信往来聊寄相思。
  来柳州任刺史,已不再是一个闲职,而是一级行政长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自己的某些政治主张,于是,柳宗元大兴教化、释放婢奴、发展生产,本想大干一番。可是,由于南方气候的潮湿,以及内心的极度憔悴,身体日趋恶化,明显感到一天不如一天。自知将不久于人世,料想难以完成书稿的整理任务,于是,写下遗嘱,要仆人在他死后将书稿交与中山刘梦得君,并于信中说:“我不幸卒以谪死,以遗草累故人。”
  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遗响千古的大文豪——柳宗元就这样油尽灯灭,客死柳州任上。
  此时的刘禹锡正扶着母亲的灵柩行走在衡阳的路上,而他获知好友柳宗元病故的噩耗后,顷刻间便泪如雨下,可见他心中的悲痛之深。随后,他一边派仆人前去料理柳宗元的后事,一边含泪给韩愈写信,希望能为柳宗元兄弟撰写墓志铭,以昭其冤。并花毕生之力,整理柳宗元的遗作,然后又全力筹资刊印,使其得以问世,以告慰黄泉之下的柳宗元的灵魂。由此可见他们之间的情谊之深。
  刘禹锡与柳宗元之间的挚友之情,有如夜空中的明月,有如黑暗中的烛光,千百年来,一直照耀着中国文坛与政坛的一片天空。
  (杨金砖,湖南科技学院)
其他文献
2018年10月16日至18日,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在山东济南主持召开了山东潍坊抽水蓄能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会议。山东潍坊抽水蓄能电站位于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境内,距临朐县
在新版高中语文教材中,仅以高一语文教材为例,古文单元占整个教材比例的二份之一,而且三个单元中无一例外地增加了诵读的量。这样做意在使学生能够对课文做到熟读、背诵,加深对词句的理解和记忆,了解句式的特点,从而积累语言材料,形成一定的语感。这无疑是“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古代读书方法的延续、继承。在教学中,讲究诵读方法会使古文教学繁重的串讲释义变得轻松,使教学效率大大提高,也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听说读写本应是现代语文教学中的四个关键环节,但由于人们长期以来只片面追求高分,钻进应试教育的死胡同,致使一些教师仍抱着"重读写,轻听说"的思想进行课堂教学,人为地将这
从石化企业实际出发,对钢结构与设备防腐涂装前表面清理方法进行对比,包括干啧砂、湿啧砂、磷化、酸洗、手工与动力工具除锈、高压磨料水射流清洗等清洗方法,从中提出如何合
阐述了HG-1069/18.02-YM1型锅炉水冷壁管,开车前单独清洗时的工艺确定和清洗过程,以及清洗时的注意事项.
众筹为企业融资提供了新的渠道。近年来,众筹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通过梳理国内外众筹研究,阐释了众筹的概念和类型,归纳总结了众筹筹资者和投资者的动机以及众筹成功的影
建立了一种以β-吲哚乙酸为内标物,用高效液相色谱内标法直接分离和测定植物中游离糖的新方法,木糖、果糖、葡萄糖、麦芽糖、乳糖和棉子糖的分离在18min内完成;检出限分别达到1.8μg,2.3μg,2.7μg,1.8μ
每一篇好的文章都是一个奥妙无穷的有机整体,许多时候,其中的奥妙往往又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作为教师,要把这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奥妙,寻找一个合适的切入口,展现在学生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