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台照相机

来源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liang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邹伯奇字特夫,号一鹗,是清代末年的科学家。他既对中国传统的诗书礼乐有深厚的积累,也对西方数学、物理和仪器制造等有独到的造诣。《南海县志》称他“能萃中西之说而贯通之”。
  邹伯奇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的中国。在列强“船坚炮利”的威胁下,中国人逐渐认识到,西方的科学技术并非“奇技淫巧”。在这种形势下,大批有志青年出国留学,期望求得富国强兵之道。
  邹伯奇走的却是另一条路。虽然他一生未曾踏出岭南一步,但他对当时所能接触到的西方科学知识几乎一样都没有放过。
  邹伯奇一生最突出的成就是发明照相机。这归功于他在光学方面的深厚造诣。
  1835年,邹伯奇开始研究光学。他从墨子的《墨经》、沈括的《梦溪笔谈》中寻找资料,吸收他们的光学理论,发现了摄影原理,26岁时撰写成《格术补》一书。书中用数学的方法叙述了平面镜、透镜、透镜组等成像的规律,并对眼镜、望远镜、显微镜等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进行了解释,透彻分析了“小孔成像”的光学原理。
  在此基础上,他对摄影(当时称为照像术)进行了全面的研究,还亲手制作了摄影机,写成《摄影之器记》。书中详细记载了他制作摄影器的经历:“变而更之以木为箱,中张白纸或白色玻璃,前面开孔安简,简口安镜而退进之,后面开窥孔,随意转移而观之,名曰摄影之器。”
  邹伯奇还在摄影器上安装了“收光”(即光圈)与“弹簧活动”(即快门)以及自制感光的玻璃底片,使之更加完善。他曾用自己发明的照相机拍过几张自拍照,这些照片如今保存在广州博物馆。照片上的邹伯奇戴着瓜皮帽,穿着对襟长衫,还戴着一副眼镜。在自拍照上,有邹伯奇题写的一首诗《自照遗真》:
  “平常容貌古,通套布衣新。自照原无意,呼之有如神。均瞻留地步,觉处悟天真。樵占鳌峰侧,渔居泌水滨。行年将五十,乐道识纤尘。”从這首诗可以看出邹伯奇幽默的性格,以及他安贫乐道的人生志趣。
其他文献
国家教育部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指出:“课程包括学科、活动两部分。”活动课程的内容广泛而丰富,主要包括社会教育活动、科学技术活动、文学
引言根据目前全国各地地铁设计总体技术要求,对于区间隧道下穿房屋基础时的超载取值主要分为如下两种情况:第一类是不管穿越房屋基础形式、地上部分结构形式和房屋使用性质及高
把一根筷子插入装满米的杯子中,然后将筷子上提,筷子能把杯子提起吗?一、实验材料一个塑料杯,一杯米,一根筷子。二、实验过程1.将米倒满塑料杯。2.用手将杯子里的米按紧实一些
十二五期间,我国民航处于围绕建设民航强国战略、促进民航长期平稳发展的关键时期,目的是更好地适应综合交通发展需要、服务小康社会建设。这给民用机场的规划与建设带来了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