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性肠病患者疾病获益感的潜在剖面分析

来源 :中国全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因疾病症状反复发作且迁延不愈易产生多种负性情绪。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学者发现个体在患病过程中除了产生负性情绪,还会对压力性事件进行认知重评,探寻疾病给自身带来的积极意义,即疾病获益感。

目的

探究IBD患者疾病获益感的潜在类别,并分析IBD患者疾病获益感的影响因素。

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4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就诊或住院的IBD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修订版疾病获益感量表(BFS)、中文版伯克利情绪表达量表(BE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进行调查。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疾病获益感潜在类别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回收问卷230份,有效问卷226份,有效回收率为98.3%。根据IBD患者疾病获益感的评估结果拟合潜在类别模型,最终得到IBD患者疾病获益感可分为3个类别,分别定义为低获益-应对无力组〔115例(50.9%)〕、中等获益组〔64例(28.3%)〕和高获益-感知被爱组〔47例(20.8%)〕。三组患者职业状态、家庭年收入、疾病活动度、中文版BEQ及各维度、SSRS及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其他文献
2021-04-22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了一项关于《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的声明,总结了肥胖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心力衰竭、心源性猝死以及心房颤动诊断、临床管理以及预后的影响。本文结合我国临床的实际情况对该声明内容进行解读,以期为我国心血管内科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背景饮食是影响炎症性肠病(IBD)发生、发展和转归的重要因素,而饮食限制是IBD患者常见饮食管理问题之一,但目前国内关于IBD患者饮食限制行为的研究鲜见。目的了解IBD患者饮食限制现况并分析其饮食限制种类的影响因素。方法2020年1—10月,采用方便抽样法在南京市4家综合性医院〔江苏省中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京市中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中医院)、南京鼓楼医院、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消化科和肛肠科进行实地调研,选取自愿接受调研的IB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编制的调查问卷收集IBD患者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