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2月5日,郑州新密一学生骑电动车不慎撞上了一辆停在路边的宝马车,导致宝马车的倒车镜损坏,车身多处划伤。肇事后,该学生给车主写了一封道歉信,然后用纸条包着寒假打工挣来的311元现金,粘在宝马车左前门的把手内侧。原本非常生气的宝马车主薛战民,看到这封道歉信就消气了。
虽然修车花了1.3万元,但被该学生的诚实和敢于承担责任的行为所打动,念及其要利用寒假打工,肯定家境不太好,薛战民又产生了资助这位学生的念头。2月8日,他找到了新密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希望民警帮忙寻找“交通肇事逃逸者”,将钱还给对方。当天下午,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也登上了微博热搜榜,网友们纷纷称赞二人“穷有信,富且仁”。
2月10日,警方通过监控找到了这位学生,他叫作陈奕帆,正在读高二。11日上午,陈奕帆的母亲从长春回到了新密,主动联系薛战民并跟他见面,再三表示要赔偿损失,薛战民坚决拒绝了。12日下午,薛战民又委托自己的二女儿送来一万元现金,表示要资助陈奕帆的学业。本来坚决不收的陈奕帆,最终在宣传部工作人员、交警大队民警的共同劝说下,才收下了这笔饱含情义的“助学金”。
多维解读
在今天这个时代,两者表现出来的道德品质尤为珍贵。贫而不贱,富而不骄,都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我们已经看过太多为富不仁的故事,更有“宁在宝马车上哭,不在自行车上笑”的荒诞言论。仿佛一个人只要有钱,就可以突破做人的基本底线,这种言论和思潮,拉低了整个社会的道德底线。
随着道德底线的一次次被突破,社会有着被撕裂的危险。明明是违反规则的行为,比如逃票、盗窃,却非有人要拿着贫穷作为借口,拼命为之开脱。然而无论贫富,都不是违反社会规则的理由,都需要遵守规则和做人的基本底线,否则社会就无法运作。
贫穷和富裕,只不过是两种不同的人生状态,两种状态在不同的环境中,通过个人的行为,完全可以发生逆转。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有过这样如同赤子一般的纯真,但在成长的过程中,许多人却慢慢丢失了自己的本心,并将自己的改变归咎于环境。这个新闻却告诉我们,环境并不能真正左右一个人的品质,陈奕帆没有因为贫穷就放弃尊严,薛战民也没有因为富裕就失去同情心,环境未能改变两个人的初心。找回最初的自己,我們其实都是一样的人,有着尊严和高贵的灵魂。
——摘自《钱江晚报》
点 评
“穷有信,富且仁”是“撞宝马车留致歉信”这一事件的核心精神,文章也紧紧围绕着这个中心论点来进行阐述。先是详述陈奕帆和薛战民的故事,用他们的人生经历作为事实论据。再详细分析他们各自的行为,陈奕帆的诚信和有担当,薛战民的宽厚和有同情心,都值得赞扬。再从反面论述,如今社会上存在许多穷无信、富不仁的现象,更是体现了他们品质的可贵。最后总结全文,说明贫富只是两种不同的人生状态,不改初心的人才能保有高贵的灵魂。文章逻辑清晰、层层推进,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相结合,正反论述中心论点,很有说服力。
虽然修车花了1.3万元,但被该学生的诚实和敢于承担责任的行为所打动,念及其要利用寒假打工,肯定家境不太好,薛战民又产生了资助这位学生的念头。2月8日,他找到了新密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希望民警帮忙寻找“交通肇事逃逸者”,将钱还给对方。当天下午,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也登上了微博热搜榜,网友们纷纷称赞二人“穷有信,富且仁”。
2月10日,警方通过监控找到了这位学生,他叫作陈奕帆,正在读高二。11日上午,陈奕帆的母亲从长春回到了新密,主动联系薛战民并跟他见面,再三表示要赔偿损失,薛战民坚决拒绝了。12日下午,薛战民又委托自己的二女儿送来一万元现金,表示要资助陈奕帆的学业。本来坚决不收的陈奕帆,最终在宣传部工作人员、交警大队民警的共同劝说下,才收下了这笔饱含情义的“助学金”。
多维解读

在今天这个时代,两者表现出来的道德品质尤为珍贵。贫而不贱,富而不骄,都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我们已经看过太多为富不仁的故事,更有“宁在宝马车上哭,不在自行车上笑”的荒诞言论。仿佛一个人只要有钱,就可以突破做人的基本底线,这种言论和思潮,拉低了整个社会的道德底线。
随着道德底线的一次次被突破,社会有着被撕裂的危险。明明是违反规则的行为,比如逃票、盗窃,却非有人要拿着贫穷作为借口,拼命为之开脱。然而无论贫富,都不是违反社会规则的理由,都需要遵守规则和做人的基本底线,否则社会就无法运作。
贫穷和富裕,只不过是两种不同的人生状态,两种状态在不同的环境中,通过个人的行为,完全可以发生逆转。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有过这样如同赤子一般的纯真,但在成长的过程中,许多人却慢慢丢失了自己的本心,并将自己的改变归咎于环境。这个新闻却告诉我们,环境并不能真正左右一个人的品质,陈奕帆没有因为贫穷就放弃尊严,薛战民也没有因为富裕就失去同情心,环境未能改变两个人的初心。找回最初的自己,我們其实都是一样的人,有着尊严和高贵的灵魂。
——摘自《钱江晚报》
点 评
“穷有信,富且仁”是“撞宝马车留致歉信”这一事件的核心精神,文章也紧紧围绕着这个中心论点来进行阐述。先是详述陈奕帆和薛战民的故事,用他们的人生经历作为事实论据。再详细分析他们各自的行为,陈奕帆的诚信和有担当,薛战民的宽厚和有同情心,都值得赞扬。再从反面论述,如今社会上存在许多穷无信、富不仁的现象,更是体现了他们品质的可贵。最后总结全文,说明贫富只是两种不同的人生状态,不改初心的人才能保有高贵的灵魂。文章逻辑清晰、层层推进,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相结合,正反论述中心论点,很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