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治河:从穷村到天堂

来源 :党员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yufei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鄂西北大山深处,有一个33.4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600多米的美丽乡村。村内峡谷曲折幽长、群峰竞秀、水清谷幽,既是“山水画”,也是“田园诗”。
  襄阳市保康县马桥镇尧治河村,它既是鄂西北的一颗明珠,也是襄阳人乐不思蜀的世外桃源,更是完成了由高山极贫村到“中国山区第一村”巨变的新农村建设典范。
  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湖北省农村党的建设十面红旗、省委直属机关工委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基地……正在争创国家级5A景区的尧治河村身上的一道道光环,无不见证了其转型发展的历史性转变。
  

一次“牛棚会议”开始与“天”争


  吃的供应粮,穿的烂衣裳,点的煤油灯,住的破草房。1988年,尧治河人均粮食不足300斤,收入不到300元,既不通路,也不通电,穷出了名。
  “在尧治河一穷二白、苦难深重的背景下,1988年10月23日,尧治河村17名党员聚在一间四面透风的牛棚里召开了‘刨穷根、奔富路’诸葛亮会议……”对于这次具有历史性意义的“牛棚会议”,在村里做了数十年村党委书记的孙开林记忆犹新。会上,大家提议修路开矿,尧治河人正式拉开向贫穷宣战的序幕。
  之后的十几年,尧治河人以百折不挠的精神,与大自然进行了一场又一场气壮山河的斗争。
  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在一无资金、二无技术、三无经验、四无外援的条件下,尧治河人凭着愚公移山的决心和毅力,在“直无三尺平、横无脚背宽”的悬崖峭壁上,硬是靠钢钎和铁锤,凿出130多公里的公路来,还靠人力把600多根电线杆抬上崇山峻岭,并炸石开矿、筑坝办电、改田建园、兴工办厂。
  艰苦创业之初,孙开林就带领村党委立下了“要苦先苦党员、要死先死干部”的铮铮誓言。那些年,党员干部冲在修路、架电、筑坝等工程建设最前面,其家庭分担的任务也最多、最险。尧治河第一条6公里的出山路,由于施工险峻,导致5人因公伤残、3人因公殉职,这其中就有2人是党员干部。
  人定胜天。上世纪末,有了磷矿开采,尧治河村的集体经济在发展中不断壮大。磷矿开采也从1988年的1153吨、销售收入3.2万元,增加到1995年的7.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453万元,上交国家税费132万元。
  

“思变”,换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


  修路开矿发展经济成绩是好的,但是大家渐渐发现,开矿吃的是祖宗饭,断的是子孙的路,这并非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
  村党委必须“思变”。
  1995年12月,一家跨县市、跨地区的村级股份制电站,在尧治河村成功投产运行。接着,尧治河又一鼓作气,通过收购、建设、入股等多种方式,建起了五座电站,2006年又收购了县属5座电站,总装机达到2.4万千瓦,年发电量达1亿度,年产值3000多万元。
  1600多米的海拔高度也给了尧治河最美的风景,这让村党委发现,搞旅游业、服务业,促进集体经济转型发展也不失为一个好法子。
  2004年,尧治河村买断房县野人洞、野人谷两个景区50年经营权,并以双野为依托,开发尧治河旅游,现在已经拥有3家4A级景区。
  如今,尧治河已拥有村属企业24家,遍布十堰、枣阳、宜昌、保康等多个县市。
  尧治河村党委为了村民真真切切地享受到发展带来的实惠,千方百计为民谋福祉。2002至2009年,村里先后投资6000万元新建160多栋别墅,实施美化、绿化、亮化,把一个深山峡谷的小山村建成村在园中、水在绿中、房在花中、人在景中的现代新型生态美丽村庄。创新组建三福公司,将智力障碍人群集中实行科学管理;率先建起全市第一个村级福利院,对孤寡老人集中供养;建起标准化的寄宿制小学,让学生全部免费就读,设立奖学金,鼓励村民子女接受高等教育;建起2个高标准的卫生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部免费,实施村民养老企业化,并为100%农户配发了集团公司股权。
  如今的尧治河163户、696人,人均收入达到了5.5万元,村民过上了让城里人也羡慕的小康幸福生活。
  不仅如此,多年来尧治河村还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67人,发展新党员148名,培养后备干部4名,成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顶梁柱。
  

金山银水 绿色发展新作为


  阳春赏花、盛夏避暑、深秋看叶、严冬踏雪。党的十八大以来,一批原始天然、风韵奇秀的独特景观,助力尧治河逐步实现从资源依赖型向绿色可持续发展型的华丽转身。
  2013年以来,尧治河先后投入5亿多元建设景点及配套设施,树立了“村在园中、厂在绿中、房在花中、人在景中”的新农村标杆形象。2018年,旅游、白酒等第三产业产值已占尧治河村生产总值的30%。
  除了天赐的自然山水风光,尧治河村还将废旧矿洞改造成地下景观,利用矿渣填平沟壑,建成了农耕文化博物馆、中国磷矿博物馆等。
  “和家人在4A级景区住一辈子,同时拥有一份不错的工作,这一般人可能想都不敢想。”尧治河村党委委员、村委会委员章治兰自豪地说,这个“丰满的理想”在尧治河变成了现实。
  近年來,尧治河村又对136公里村级公路进行了拓宽刷黑,还对生活污水处理管网和垃圾处理系统进行了优化改造,绿色生活理念在群众心中生根发芽。曾经居民的“别墅群”如今也成为湖北省首批金宿级民宿。
  “别看我没在企业里上班,可我真不比他们清闲!”住在滴水岩居民小区的村民陈安梅笑着告诉记者,随着村里大力发展旅游业,数不清的游客来到村里,这个距核心景区尧帝神峡不到3公里的居民小区,成了游客歇脚的驿站。一年能给陈安梅家带来20余万元的纯收入。
  位于尧帝神峡景区的尧治河1140主平硐矿区,至今每年出矿量达40多万吨。而距离矿洞口几十步的地方,占地10万平方米的磷矿公司办公楼、矿工宿舍楼拔地而起,一侧是利用处理达标废水建的一个景点——喊泉,嗓门有多高,喷泉就能喷多高。来自十堰竹山县游客王启富体验后兴奋异常:“不到实地,真的很难想象尧治河这样的磷矿开采区能跟生态旅游沾上边。”
  2017年12月10日,国土资源部发布第四批国家矿山公园公示名单,尧治河成为襄阳第一家国家矿山公园。今年7月12日,尧治河又成功进入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这是尧治河人最深切体会。2018年,尧治河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45亿元,实现税费4.2亿元,全村固定资产总值达到35亿元,村集体经济纯收入达到2.5亿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和“中国山区幸福村”。
其他文献
目前,武汉全市复工复产好于预计、快于预期,“四上”企业复工复产达产率已经追上全国,实现应开尽开,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正在加速推进。  疫情来袭,武汉暂停,企业经营中止。武汉市委、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全力落实“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以“最大决心、最实党建、最惠政策、最优服务”引领推进复工复产复市,为企业“抢时间”“抢进度”保驾护航。  主动作为,打出政策组合拳  一场新冠肺炎疫情,让武汉市
行走在珠山镇甘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联排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鳞次栉比、如诗如画,三三两两的安置群众漫步在小区内,不时传来阵阵欢笑,到处一派安详和谐的场景。  “住的房子像别墅,离园区和县城都很近,工作机会多,娃儿读书方便,进城公交随喊随停,比以前好了不知道多少倍。”珠山镇甘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居民杨绪超高兴地说。  近年来,宣恩县把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作为脱贫攻坚的“头号战役”和“标志性工程”推进
近日,丹江口市5个督查组下乡进村,开展为期4天的专项督查,对全市村(社區)“两委”换届选举工作进行全覆盖“回头看”。“回头看”主要通过走访座谈、电话访谈、调阅档案等多种形式,重点查看换届主体责任是否落实、换届工作流程是否到位、当选人是否“响当当、过得硬”、党员群众对换届是否满意、换届后续工作是否到位等五个方面内容。要求每个乡镇随机抽查2—3个村,其中换届重难点村、另行选举的村、选派书记任职的村、主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新要求。省发改委作为省委省政府重要参谋助手和综合经济管理部门,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如何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是对其经济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发改部门要全力以赴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打胜精准脱贫攻坚战、打好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战,在“大战大考”中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经济治理能力,锻造忠诚干净担当干部队伍。  必须永葆绝对忠诚之心,始终不
当下,正是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在这场必须打赢的精准扶贫攻坚战中,如果说上级政策是牵引力,外部帮扶是推动力,那么贫困群众自身的脱贫思想和智慧,应该是不可或缺的内生动力。因此,贫穷并不可怕,怕的就是思想和思路的狭隘、志向和智慧的贫穷。  贫困群众是党和政府脱贫攻坚的主体。只有激发出贫困地区党员干部和先进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创新发展,才
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尊崇劳动、学习劳模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号召在全社会弘扬劳模精神、发挥劳模作用。面对新征程上的风险挑战,广大干部必须大力发扬劳模精神,在其位、谋其职、尽其责,勇担当、善作为,保持一往无前、敢于斗争的奋斗状态,把各项工作和任务落到实处,让劳动光荣始终成为铿锵的时代最强音。  要坚守做人准则。做事先做人,这是劳模事迹的重要启示。一个人所有
7月29日上午,全省深化新时代党建引领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政策辅导培训班在省委党校开班。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周静作开班讲话,省委党建办(省党建所)主任(所长)李平主持会议,142名来自全省市县两级组织部门的分管部长参加培训。  周静表示,根据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总体安排,今天在这里举办政策辅导培训班,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和全省深化
侠之大者起于尘,  善莫大焉立于行。  始料未及的疫情,  混沌了手足无措的苍生。  一众凡人,  撂下世俗的营生,  隐别熟睡的家人,  奋力踹开魔鬼按下的键门,  为封城时找补一块遗落的补钉,  替逆行人篱笆一片希望的绿荫。  点亮夜行街灯,  摆渡疲惫天使,  送餐饥饿斗士  运搬八方捐赠,  打包生活琐碎,  购物隔离街邻,  快递居家艰辛,  聆聽市井呼声,  守望城市黎明。  笑对困厄
10年前,我报名参加湖北省选调生招考后,人生道路从此和同龄人有了许多不同。当初,从事新闻工作并获得过山东省新闻奖金奖、特等奖的我,觉得实干或许会比呐喊更畅快淋漓,便来到了湖北。但一时的豪情壮志与真实的乡镇,差异巨大。不记得自己是从哪天起开始无怨无悔的,但真正让我改变的,是自己总结的“三无主义”。  “无拘无束的放养。”岗前培训期间,2006届选调生成立了党总支,并选了我们5名新闻专业的学生专门成立
做好宣讲工作,既要整体把握,又要突出重点。要注重宣讲效果,遵循宣讲规律,紧密结合实际,透彻有效地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讲清楚、讲明白。  党的十九大是一次具有开创性、里程碑、划时代意义的大会。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十九大精神,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是当前首要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  突出政治引领,切实抓好理论学习。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应当把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重点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