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上颌鳞状细胞癌颈淋巴转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m8904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口腔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80%以上[1]。淋巴转移是口腔鳞癌最重要的生物学特性之一,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许多研究表明,以舌癌、口底癌为代表的口腔鳞癌具有很强的颈淋巴转移(包括隐匿性转移)倾向。与之相比,口腔上颌鳞癌颈淋巴转移情况的研究相对较少,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对口咽前壁癌患者施行以经舌骨入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10年10月24例口咽前壁即舌根会厌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24例患者中T27例,T3 2例,T4 15例;N0 7例,N1 4例,N2 12例,N3 1例.均经舌骨入路,行全舌根和(或)半舌切除+喉部分切除9例,舌部分切除+喉全切除7例,舌全切除+喉部分切除7例,舌部分切除(全舌根+半舌)1例.胸大肌岛
Crouzon综合征义称为遗传性家族性颅而骨发育不全,是一种颅缝过早闭合而至颅面发育不良的常染色体冠性遗传病。主要足由丁成纤维牛长闲子受体2(fibroblastgrowthfactorreceptor,FGFR2)突变引起的。现报告2011年5月至2012年1月就诊于古林大学第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3例Crouzon综合征患儿。
患者 女,56岁,因左侧搏动性耳呜及左外耳道黏性分泌物半年入院。患者无明显全身系统疾病史。家族中7名兄弟姐妹中4名发现一侧或双侧颈部有肿块,其中一名已行外科手术切除一侧颈部肿块,术后病理证实为颈动脉体瘤。入院体格检查显示,双侧颈部肿块,无颅冲经、交感神经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
目的探讨当股前外侧皮瓣可用皮穿支血管(简称皮穿支)缺失时,应用周边穿支皮瓣作为替代方案完成修复过程。方法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8例头颈鳞状细胞癌患者在股前外侧皮瓣制备中发现皮穿支缺失或不足,尝试采用同侧阔筋膜张肌皮瓣(5例),股前内侧皮瓣(3例)进行替代。结果全部8例替代皮瓣的制备均获得成功,无需再次选择新的供区。皮瓣制备时间50~85min。5例阔筋膜张肌皮瓣血管蒂长度6~10cm,血
患者 男,52岁,因左上第3磨牙上唇龈沟处反复溢脓10个月入院。30年前患者曾因鼻息肉、鼻窦炎于当地医院行双侧鼻息肉搞除及左上颌窦根治术(柯-陆径路)。
患者 女,70岁.因左侧鼻塞伴流涕2年,左耳流脓伴听力下降3个月于2011年11月3日入院.2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持续性鼻塞,伴脓涕,时常涕中带血或渗血,嗅觉下降,无额面部胀痛及麻木,无复视及视物模糊,无耳闷及听力下降.1年半前来我院行鼻窦CT检查,左侧鼻腔占位病变,鼻窦炎性改变,前组筛窦一软组织结节向左眼眶膨隆,局部骨质吸收,左眼球受压(图1a).遂行鼻内镜下功能性手术,术后病理回报为内
摘 要:通过问卷调查和权威网站数据相结合,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讨海外子公司创新绩效背后的因果复杂机制,得到3个“高创新绩效前因组态”和3个“非高创新绩效组态”。研究发现:(1)知识距离大的东道国的海外子公司更有可能获得高创新绩效;(2)相较于其他前因条件,知识吸收能力对创新绩效影响更大;(3)高创新绩效的子公司可以和华侨华人保持恰当的嵌入度,有效避免“过犹不及”情况的发生;(4)非高创新
期刊
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截至4月23日12时,地震已造成193人死亡,25人失踪,12211人受伤,这是继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级特大地震后我国发生的又一起严重地质灾害。由于地震灾害难以预测,且常常在短时间内造成大量人员伤产,因此,医疗救治十分困难。对于地震伤情充分的预估,准确的认识,以及正确处理预案的建立,对救援力量的调配乃至伤员的成功救治具有重
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病,其年发病率为(20~25)人/10万人,平均每60人中就有1人曾患贝尔面神经麻痹,严重影响患者的面部美观和社交。目前,对于大部分导致面神经麻痹的疾病治疗手段有限,缺乏准确的评价系统是制约面神经麻痹诊疗和研究的主要因素之一。“面肌运动的评价明显落后于其他领域,与听力学相比,面肌运动的测量还处在敲音叉和吹口哨的年代。
目的探讨负向调控鼻咽癌细胞微小RNA-9(microRNA-9,miR-9)表达对紫外线介导的活性氧损伤的调节作用。方法应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转染抑制鼻咽癌细胞miR-9表达,转染抑制对照剂作为参照。应用紫外线照射45min后,二氯二氢荧光素双醋酸盐检测两组细胞紫外线诱导的活性氧变化;AnnexinV-FITC法检测细胞凋亡和碱性彗星实验检测细胞DNA损伤差异;并观察谷胱甘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