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荥阳郑生”及“元和公公”——答陈书良同志

来源 :文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dpole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读陈书良同志《“荥阳郑生”是谁?》一文,颇有启迪。 荥阳是古郑国故地,历史上姓郑的名人很多,如后魏郑演、郑俨,唐朝郑虔、郑綮等。板桥印章中,“樗散”、“老画师”、“诗绝字绝画绝”等就是借郑虔以自况。我在解释“荥阳郑生”印章时也曾考虑到了“郑元和”,但又有二个疑窦:其一,郑元和乃传说中人物,而板桥其他印章没有同传说中人物有关的。其二,疑
其他文献
提出一种基于SVM的CFG桩复合地基承载力预测方法并建立相应预测模型.为获得模型参数,对18组CFG桩复合地基试验资料进行训练,训练值与实测值符合较好.用建立的SVM模型对4组CFG桩复
<正> 这次电影局召开的创作人员影片观摩学习会,听说开得很好。我对电影是外行,也没有跟大家一起看片子,共同学习,了解情况也不够,本来不想讲什么,但主持会议的同志要我来谈一谈当前文艺界的形势和任务。前不久,在中宣部召开的首都文艺报刊负责人会议上,我讲过一点这方面的问题。今天没有准备,无非把上次讲过的意思再重复一下。不对的地方,请同志们批评、指正。如何看待当前的文艺形势 首先,应当肯定,自第四次文代会以来,文艺界的形势总的是好的,向上的。中
分析了高校课程表编排中涉及的各种约束条件和特殊要求,给出了一种求解TTP问题的模拟退火遗传算法(SAGA),并且对遗传算法中的交叉、变异操作采用自适应方式进行了改进,提高了算法
<正> 长期以来,中国人物画固守传统题材和古人形象,到了明清两代,则更加远离现实。这个现象令人费解。有些人便因此认为中国画家没有描绘现实人物的能力。事实并非如此。大家知道,清末大画家任伯年笔下的肖像画,寥寥数笔,神完意足,是活生生的现实人物。有些人则认为中国的人物画家历来以粉本相传,不敢自创新稿,所以只见古人,不见今人。其实,粉本只能束缚一般画工和低能画家,并不能在富有创造性的画家身上
根据薄壳非线性动力学理论,由扁球薄壳大挠度基本方程,在周边固定夹紧的条件下,用修正迭代法求出二次近似解析解,把大挠度解作为扁球薄壳的初挠度处理,推导出扁球薄壳在大挠
利用溶胶法制备了Fe1-xCox-SiO2纳米颗粒体材料,并首次利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振动样品磁强计研究了这种材料中Co含量对晶体结构和磁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样品中Fe-Co合金微粒的晶体结构与Co含
<正> 如果从一八二六年法国尼普斯拍摄世界上第一幅成功的照片开始计算,摄影术的发展还仅仅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在艺苑里,摄影仍然是一门年轻的艺术品种。对于摄影艺术的理论探讨还仅仅是开始。例如摄影艺
<正> 版画创作如何迈开更大的步伐,取得更新的面貌,以适应今天新的形势,满足广大群众新的需求,这是许多版画家共同关心的问题。这里仅就我感到的三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