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鄣吴镇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境内三面环山,一面丘陵,依山傍水、阡陌纵横。因环境优美,鄣吴镇先后获得中国最美历史文化小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浙江省第二批森林文化小镇等称号。鄣吴镇的森林覆盖率为79.8%,林木绿化率为79.9%,人均绿地面积为3524.3平方米,是浙江省未开发的18个古镇之一,也是名副其实的世外桃源。清代诗人王显承《竹枝词》云:行到吴村香雨亭,柳丝斜拂酒旗青。玉华金华双峰峙,流水落花出晚汀。这首诗生动描绘了鄣吴的别致风韵。
昌硕故里游
吴昌硕故居。这是一座四合院式的深宅大院,有主楼,东、西侧厅,倒厅、状元桥、半月池等建筑。吴昌硕故居(东侧厅)是一幢砖木结构的两进三间二层楼屋,门楣上刻有书画家王个簃所书的“吴昌硕故居”5个金字。前进平屋为吴氏史迹展厅,陈列有《吴氏世系图》、明嘉靖朝“吴氏父子四进士”的墓碑等,反映了吴氏家族自南宋迁浙后的发展脉络。跨过小天井便是主楼。左边是吴昌硕父母的卧室,中间的堂屋是典型的中国式客厅,堂上高挂着《紫藤》图,为吴昌硕嫡孙、上海书画家吴长邺所作;两边为民国大书法家于右任所撰,吴昌硕嫡重孙吴民先所书的对联:诗书画而外复作印人,绝艺飞行全世界;元明清以来及于民国,风流占断百名家。登上二楼,东头便是吴昌硕的书斋,窄小的窗户、古朴的书桌、自制的刻刀和笔架等陈设都展现了这位艺术巨人艺海泛舟的起锚地。
修谱大屋。修谱大屋原建于明末清初,清代损毁后又进行重建,清末民初时被吴昌硕购入,1898年,吴昌硕在此主持并纂修了《吴氏宗谱》,因此被称为“修谱大屋”,这里也是他晚年回乡探亲小住的地方。曾“亮相”于吴昌硕的传记中,所以这也成了游客的必去之地。修谱大屋位于鄣吴村古村落区域内,作为其中最古朴的建筑,修谱大屋采用传统合院式结构,是典型的江南地区明清风格民居。
天官墓。何谓“天官墓”?民间有这样的说法,在京城做高官的人即位“天官”,即天子脚下的官,这些天官以后的墓就叫做“天官墓”。这么想来,“天官墓”在墓地里面就像现代社会的高级别墅,构筑自然也是十分豪华气派,而鄣吴的“天官墓”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主要由3大部分组成:一是月亮塘,二是墓前石刻,三是墓室及陪葬器皿。听当地的居民讲,传说鄣吴“天官墓”有18座之多,但是现在有遗迹可寻的只剩下9座,不幸的是遗存的这9座也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只有金华山的2座“天官墓”基本保存完整。
美丽乡村游
金鸡岭古道。清代诗人王显承曾写过这样一首诗:“金鸡岭上半规衔,目断龙江送客帆。为买新丝织罗绮,翻教凉露湿征衫。”诗人吟咏的金鸡岭便是鄣吴南段的上堡村境内,是古代安吉地区通向南京、杭州的主要通道,也是古代贩丝商人的主要通道。古道是用巨石堆砌的石阶,曲曲折折通向山顶,足有两三公里之遥,也许是岁月的打磨,阶面平整光滑,即使是赤着脚也可放心行走。古道两边,松林森森,鸟鸣啾啾,增添了几分幽静。
无蚊村。无蚊村原名叫里庚村,因为“无蚊”这一特点,迅速闻名全国,渐渐让人忘记了村子的原名。村内云缠雾绕,峰峦叠嶂,峡谷幽深,古树参天。据说此地家家户户没有蚊帐,即使是在蚊虫滋生的季节,但是环绕村庄甚至“贴”村而长的竹林中却有蚊子聚集。这里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曾有一位名叫罗隐的奇人,到村里来借宿,并用随身携带的扇子扇走了蚊子。村民便传言,罗隐是罗汉转世。里庚村也就成了远近闻名的“无蚊村”。
博物馆群。沿着鄣吴镇鄣吴村穿村小溪行走,一幢白色外墙灰色瓦片的徽派建筑映入眼帘,这便是新落成的中国电影海报博物馆。目前,该馆已投入使用,博物馆群中如金石馆、扇子馆、百艺馆、知青馆、昌硕故居等已崭露头角。该馆以文化魅力吸引游客,努力打造一个兼具历史遗迹和文化遗迹的微型博物馆群落。据负责人介绍,博物馆计划与相关旅游公司合作,推出博物館群相关旅游项目,让游客在领略美丽乡村风貌的同时,感受鄣吴文化的无穷魅力。
大河口水库。大河口水库宛如一颗江南明珠,位于安吉县鄣吴镇西南部约4千米处,西苕溪支流浑泥港沙河上游。水库集雨面积19.6平方千米,主流长度8.2千米,设计总库容1030万立方米。大河口水库有着平衡生态、涵养水源、孕育生命的作用,是鄣吴的一笔宝贵财富。大河口水库,不仅仅是一片珍贵的“水面”,犹如颗颗“珍珠”泛着光芒,为这座古朴的城镇增添了几分“柔美”。
制扇业。作为鄣吴镇经济的特色产业,制扇业的发展已有70多年历史。当地主要利用丰富的毛竹资源和大师故里独特的书画优势,将文化与经济有效融合,形成产业。目前全镇有各类制扇企业50余家,年产量达3000万把,产值2亿多元,产品远销日本、韩国、新加坡、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苍石制扇公司的“昌硕”牌扇子被认定为第三批“浙江老字号”。鄣吴镇已成为全国著名的“扇子之乡”。
昌硕故里游
吴昌硕故居。这是一座四合院式的深宅大院,有主楼,东、西侧厅,倒厅、状元桥、半月池等建筑。吴昌硕故居(东侧厅)是一幢砖木结构的两进三间二层楼屋,门楣上刻有书画家王个簃所书的“吴昌硕故居”5个金字。前进平屋为吴氏史迹展厅,陈列有《吴氏世系图》、明嘉靖朝“吴氏父子四进士”的墓碑等,反映了吴氏家族自南宋迁浙后的发展脉络。跨过小天井便是主楼。左边是吴昌硕父母的卧室,中间的堂屋是典型的中国式客厅,堂上高挂着《紫藤》图,为吴昌硕嫡孙、上海书画家吴长邺所作;两边为民国大书法家于右任所撰,吴昌硕嫡重孙吴民先所书的对联:诗书画而外复作印人,绝艺飞行全世界;元明清以来及于民国,风流占断百名家。登上二楼,东头便是吴昌硕的书斋,窄小的窗户、古朴的书桌、自制的刻刀和笔架等陈设都展现了这位艺术巨人艺海泛舟的起锚地。
修谱大屋。修谱大屋原建于明末清初,清代损毁后又进行重建,清末民初时被吴昌硕购入,1898年,吴昌硕在此主持并纂修了《吴氏宗谱》,因此被称为“修谱大屋”,这里也是他晚年回乡探亲小住的地方。曾“亮相”于吴昌硕的传记中,所以这也成了游客的必去之地。修谱大屋位于鄣吴村古村落区域内,作为其中最古朴的建筑,修谱大屋采用传统合院式结构,是典型的江南地区明清风格民居。
天官墓。何谓“天官墓”?民间有这样的说法,在京城做高官的人即位“天官”,即天子脚下的官,这些天官以后的墓就叫做“天官墓”。这么想来,“天官墓”在墓地里面就像现代社会的高级别墅,构筑自然也是十分豪华气派,而鄣吴的“天官墓”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主要由3大部分组成:一是月亮塘,二是墓前石刻,三是墓室及陪葬器皿。听当地的居民讲,传说鄣吴“天官墓”有18座之多,但是现在有遗迹可寻的只剩下9座,不幸的是遗存的这9座也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只有金华山的2座“天官墓”基本保存完整。
美丽乡村游
金鸡岭古道。清代诗人王显承曾写过这样一首诗:“金鸡岭上半规衔,目断龙江送客帆。为买新丝织罗绮,翻教凉露湿征衫。”诗人吟咏的金鸡岭便是鄣吴南段的上堡村境内,是古代安吉地区通向南京、杭州的主要通道,也是古代贩丝商人的主要通道。古道是用巨石堆砌的石阶,曲曲折折通向山顶,足有两三公里之遥,也许是岁月的打磨,阶面平整光滑,即使是赤着脚也可放心行走。古道两边,松林森森,鸟鸣啾啾,增添了几分幽静。
无蚊村。无蚊村原名叫里庚村,因为“无蚊”这一特点,迅速闻名全国,渐渐让人忘记了村子的原名。村内云缠雾绕,峰峦叠嶂,峡谷幽深,古树参天。据说此地家家户户没有蚊帐,即使是在蚊虫滋生的季节,但是环绕村庄甚至“贴”村而长的竹林中却有蚊子聚集。这里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曾有一位名叫罗隐的奇人,到村里来借宿,并用随身携带的扇子扇走了蚊子。村民便传言,罗隐是罗汉转世。里庚村也就成了远近闻名的“无蚊村”。
博物馆群。沿着鄣吴镇鄣吴村穿村小溪行走,一幢白色外墙灰色瓦片的徽派建筑映入眼帘,这便是新落成的中国电影海报博物馆。目前,该馆已投入使用,博物馆群中如金石馆、扇子馆、百艺馆、知青馆、昌硕故居等已崭露头角。该馆以文化魅力吸引游客,努力打造一个兼具历史遗迹和文化遗迹的微型博物馆群落。据负责人介绍,博物馆计划与相关旅游公司合作,推出博物館群相关旅游项目,让游客在领略美丽乡村风貌的同时,感受鄣吴文化的无穷魅力。
大河口水库。大河口水库宛如一颗江南明珠,位于安吉县鄣吴镇西南部约4千米处,西苕溪支流浑泥港沙河上游。水库集雨面积19.6平方千米,主流长度8.2千米,设计总库容1030万立方米。大河口水库有着平衡生态、涵养水源、孕育生命的作用,是鄣吴的一笔宝贵财富。大河口水库,不仅仅是一片珍贵的“水面”,犹如颗颗“珍珠”泛着光芒,为这座古朴的城镇增添了几分“柔美”。
制扇业。作为鄣吴镇经济的特色产业,制扇业的发展已有70多年历史。当地主要利用丰富的毛竹资源和大师故里独特的书画优势,将文化与经济有效融合,形成产业。目前全镇有各类制扇企业50余家,年产量达3000万把,产值2亿多元,产品远销日本、韩国、新加坡、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苍石制扇公司的“昌硕”牌扇子被认定为第三批“浙江老字号”。鄣吴镇已成为全国著名的“扇子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