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艺术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8881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語文教学是小学教育机构教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良好、有效的课堂教学对增加学生语文学科知识积累,增强其文学素养,提供学生学习水平及其语文知识实际运用能力等均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有许多教学研究资料显示,于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合朗读艺术,可有效培养学生语感,激发其联想与想象,从而增强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主要从朗读艺术出发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并探讨了新时期背景下朗读艺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展现。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朗读艺术
  语文,是语言与文学的艺术。这门艺术与其他艺术种类如音乐、绘画、雕塑、舞蹈等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可以用有形的文字、丰富的情感、有血有肉的形象和深刻的思想触动、启迪人们的心灵。在课堂教学上,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特点,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为此,我们加倍重视朗读教学的应用。在语文教堂中,我一直本着“在朗读中加深理解,在理解中提高阅读的”原则,有步骤地实施教学。
  一、声情并茂地朗读,引起学生兴趣,帮助学生理解
  作为教师,正确、感人的范读最能把课文所表现的强烈所情感、分明的爱憎、蕴含的深意直接传达给学生。范读出于教师之口。入于学生之耳,动之于情,共呜于心,首先就使学生从感性上体会到了作品的基调。这个作用,是教学磁带无法替代的。为此,教师应首先苦练阅读基本功,在每一篇课文上下功夫。我们都知道,朗读的语气、语速、语调、应取决于文章的内容,取决于文章的感情色彩。不同的文章,要范读出不同的特点。仅以诗歌的范读为例:诗歌的朗读不同于一般课课文,必须把握好停顿、节秦和语气语调的处理。对于第一次接触诗歌的学生来说,没有现场的范读,很难掌握朗读的重点和要领。所以,教师的范读就显得尤其重要。
  二、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艺术”策略生成
  越是优秀的文章,其中所包含的思想情感越明晰,而要想充分领略这文字当中所折射出的内涵,依靠教师口语的表述或者他人“转载”式的表达是无法将文章进行内化的。因此,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阅读产生主观性的情感判断,感受文字的艺术熏陶。
  (1)情感阅读。在进行课文朗读时,随着课文人物形象渲染力度的不断加深,学生内心深处必然也会随着文字情节的变迁,掀起情感上的波澜。倘若作者在进行文章创作时,将一定的感情色彩植入文字当中,必然会引发学生在阅读时陷入“喜作者之所爱,怨作者之所恨”的情境当中,这是一种情感共鸣的体现。这种情感意识就犹如观赏一部电影能走入到主人公的喜怒哀乐之中;犹如聆听一部乐曲、能感受到词曲作者或演唱者寄托在旋律和词藻当中的五味陈杂。严格意义上来说,能够引发人们情感和思想共鸣的大多是生动形象和直观的表达,而不是隔离在无数重视觉影像之后、毫无情感色彩的概念。所以,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在培养学生生成“朗读艺术”的道路上,一定要注重对其语感的训练,要努力培养其寻找思想的共鸣点和触发点。比如在学习具有童话色彩和寓言性趣味的课文时,课文当中会拥有大量的对话内容,每一句对话都是一个角色情感的宣泄与表达,而且还有可能对整个故事的情节走向产生明显的推动作用。在进行此类课文的朗读时,教师要主动带领学生进入角色,去揣摩不同语言风格所彰显的人物特征。为了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往往会限定一句对白,让学生尝试着模仿课文中对白所传递出的情感,或欣喜若狂、或焦头烂额,这样学生还能在跃跃欲试的兴奋之中,感受到朗读的魅力和乐趣。
  (2)比较阅读。中国语言博大精深,同样的语言呈现,当以不同的语音语调进行朗读时,往往会折射出不同的情感含义。对于语文课而言,有时复杂的人物分析和线索判断,往往很难让学生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而直接接受,而单纯的、乏味的朗读又很难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此类文章段落。鉴于此,在教学时应采取比较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在区别选择的过程中,加深对文章原本要表达的主题的理解。例如,引导学生阅读《将相和》这篇文章,很多学生由于初次朗读时并不能理解人物的复杂性格,故而在朗读一遍之后便以“好”“坏”二字论断二人,认为廉颇是没有胸襟之人。倘若以直接告诉的方式来向学生阐述人物特征,免不了增加学生的疑惑心理。鉴于此,针对文章当中蔺相如的“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颇将军吗……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的利益啊!”利用两种语调和情感表达方式来阅读。一种平铺直叙式的表达,另一种则是带有一定起伏性的朗读,前者对学生来说,很容易产生自负、盲目的心理认定,而后者才能清晰地阐释出蔺相如为国家着想、顾全大局的思想。只有通过这样的区别对待,学生才能清晰地把握文章所奠定的基调,进而对人物形象拥有更深切的认识。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一堂高效、有趣的语文课必然是琅琅书声、生动有趣。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作为传统教学的重要手段,朗读不仅是一种阅读行为,更是一种生成魅力、酝酿情感的艺术形式。对于语文教师而言,要尝试着给予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更多的自主权,让其自主阅读、主动学习,通过既知的信息与内容,去朗读课文、主动学习,在读中探索知识,体会情感升华的魅力。同时,朗读要想从一种普通的阅读行为升华成一种艺术形式,教师还要注重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情感阅读和比较阅读方式进行有效指导,帮助学生踏进艺术之门。
  参考文献
  [1]于善发.朗读艺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语文学刊,2015(17).
  [2]阮彩华.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艺术[J].读写算:教师版,2015(05).
  [3]夏萌.朗读艺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合[J].作文成功之路旬刊,2016(03).
其他文献
在应力腐蚀理论基础上,结合强度理论和高压气源产品螺纹强度设计理论,考虑工作气压力、材料性能等参数,建立失效极限状态方程,有针对性的设计验证试验,对应力腐蚀失效件进行了金相
期刊
随着石油化工技术的不断发展,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种类也日益增多,在日常操作过程中不按规定操作或设备密封性差都有可能造成气体泄漏,导致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为防患于未然
期刊
针对目前国内制造业在信息交互方面存在的不足,本项研究拟以计算机为工具,以Internet为媒介,以网络编程语言为手段,以服务管理人员与企业间实时交互为形式,为制造业提供一套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积淀的精华,是中国社会的文化背景。伴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中国传统文化日臻完善,历久弥新,从不同维度影响着每一个国人的成长,对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尤为重要。职业技术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阵地,在教育过程中应充分认识优秀传统文化对青少年学生的教育价值,并将其精髓渗透始终,在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同时,塑造具有中国文化底
期刊
近几年我国高职院校面向从业人员的职业培训规模较小,但还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本文通过对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的走访和调研,研究分析了当前各类职业院校职业培训的状况和问题
了解学生不但要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还要了解他们最喜欢的事物,对于音乐课无外乎就是了解学生喜欢的歌曲、乐曲了,这样教学中就能够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所谓“投其所好”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