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咬了这块饼等

来源 :幼儿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nuzgq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上就要到吃点心时间了,只听尧尧大喊起来:“老师。快来看!谁吃了我们的点心。”“就是!这上面还有牙印呢!”听到孩子们的喊声。我快步走了过去。尧尧立刻把我拉过去说:“老师,你快来看这块饼。不知被谁咬了一口。”看我在注视他,他急忙补充说:“先声明,这可不是我咬的!我和他们是一起看到的。”另几个孩子连连点头,并声明不是他们咬的。这时,我仔细观察了那块饼。这是一种油酥饼,吃起来很酥、很脆。但也很容易被碰碎。我看那个缺口。很像是在分发点心时或运送过程中碰掉的。
  正在我考虑怎么给孩子们解释时,宇宇神情严肃地对我说:“老师。现在就看你的了。你快查查到底是谁吃了我们的饼。”其余的孩子也都附和着。看到他们有的义愤填膺。有的幸灾乐祸,我突然改变了主意,决定先不作解释。我问孩子们:“如果是你。在老师和小朋友都不在的情况下,你会去吃我们的点心吗?”“不会!”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稍停片刻。我又问他们:“那你认为别的小朋友会这样做吗?”“会。”“不会。”“我也不知道。”这次回答却没有那么整齐了。看来,他们对别的小朋友没有像对自己一样有信心。我问他们原因。孩子们的解释是:“如果谁都没有咬,那饼上为什么会有缺口?”
  这时,在孩子们的注视下,我拿起一块饼,用手碰了一下,饼上立刻出现了一个缺口,缺口的形状和大小与刚才的那块饼极为相似。孩子们一个个瞪大了眼睛,张开了嘴巴:“原来是这么回事呀!”但仍有个别孩子表示怀疑:“真的是这样吗?”于是。我就跟孩子们讲了这种油酥饼的特点以及它们在运送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变化。孩子们都听得非常认真,还不住地点头。最后,我告诉孩子们:“我们应该像相信自己一样相信我们的朋友。对大家不利的事情。我们自己不会去做,别的小朋友也一定不会做的。”
  当孩子们怀疑是同伴咬了这块饼时,我及时抓住这一生活事件对孩子进行了信任教育,以事实告诉孩子碰到问题要思考、分析各种可能的原因。同时。同伴之间要互相信任。不能轻易怀疑别人。
  
  几近失声之后  张晓梅
  
  一天,因为咽喉发炎,我几近失声。没了声音这个“震撼”全班三十多个孩子的法宝,我有点发愁。
  那天配班老师恰巧外出学习,无奈,我只能坚持。孩子们陆续来园了,我一言不发。微笑着拥抱他们,孩子们显得很愉快。
  集体活动开始了,我连说带比划地请孩子们自己制作动物面具。孩子们有序地取用材料,认真地制作着。我时不时地听到他们说“我想做猫”“我想做老虎”“我想做长耳朵的兔子”,画、涂、剪、打孔、穿松紧带。他们好像训练有素。以往这个环节是最乱的,孩子们不是喊“我的卡纸破了”“我的笔不见了”,就是叫“老师,我不会做”,可今天没有一个孩子说不会做。只有在发现个别孩子有困难时,我才微笑着给予帮助。《动物狂欢节》音乐响起,戴上动物面具的孩子们兴奋而有序地狂欢着……活动结束了,孩子们自觉地收拾着桌子上的纸笔,整理着地上的纸屑。我微笑着向他们竖起了大拇指。并轻轻地说:“谢谢。”孩子们懂事地说:“没关系,这些事我们会做的。”
  我一直认为教师只有高控制才能保证孩子有序活动。而这次生病带班的经历却让我感受到孩子们有能力自己管理自己,也让我意识到我们应该信任孩子,他们并不需要大声的提醒,他们需要的是教师温暖的拥抱、鼓励的眼神、静静的观察、适当的帮助。
其他文献
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记录环节有着独特的意义与价值。通过记录,幼儿可以巩固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的知识与经验;通过记录,幼儿可以将自己的猜想与操作结果进行对比,以便回顾与总结;通过记录,幼儿可以对自己的实验过程加以分析并进行修改;通过记录,幼儿可以更加有意识地观察,学会如实表达,等等。    案例背景    基于记录在科学活动中的重要价值,我们开始探索在不同类型的科学活动中设计不同的记录形式,以充分发
近来在网上看到一则名叫“太难了”的视频,内心颇为难受。视频的内容是:一个看上去像是上幼儿园大班的小女孩在奶奶的“指导”下背乘法口诀:“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四十五。”一旁的奶奶厉声呵斥道:“三五一十五,记住点!”小女孩一边重复“三五一十五”,一边抹起了眼泪。接着,奶奶又教小女孩背“三五”“四五”“五五”“五六”。小女孩一边抹着眼泪一边背着口诀:“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三十五……”这时,奶奶提高
从害怕被家长视为“爱国学校”却步不前、不敢悬挂国旗到今天鼓励孩子们高唱国歌;从初中三﹑四年级的程度未经师资培训便可担任幼儿园教师到今天大部分幼儿园教师已达到中学会考两科合格或拥有大专毕业文凭,这十年来香港幼儿教育的突飞猛进与殖民地时代不可同日而语。  十年前,笔者曾在《幼儿教育》杂志上撰文《香港幼儿教育的发展与展望》。其中写道:  “为了香港的未来,为了我们的孩子,笔者有以下一些祈望:  1.希望
设计意图: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脚下的路也越修越美。于是我设计了“漂亮的路”的活动,引导幼儿观察各种各样的路,欣赏路面上铺设的图案,丰富幼儿的审美感受。然后组织幼儿自主为小动物“铺路”,启发幼儿表现美、创造美。  目标:  1.观察各种各样的路,欣赏路面上铺设的图案,丰富自己的审美感受。  2.积极参与铺路游戏,自主表达对漂亮的路的感受。  准备:  1.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带领幼儿到广场、公园
从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完满的活动,但教师行为中的三个“但”反映了教师的“吝啬”:教师看到了俊俊的情况,但没有作任何回应:教师发现俊俊很不愿意离开桌子,但还是要求他回到小椅子上坐好;教师看到俊俊把杯子藏在了身后,但仍坚持要求他把杯子展示出来。我们不妨进行如下设想:  假如孩子遇到困难,他一定希望老师鼓励他:再试试?我们一起来想一想。换个办法试试?  假如孩子不遵守规则,他一定是有原因的,并希望老师了解
在幼儿园科学教学活动中。幼儿是在与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相关经验的。然而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对材料的设计、提供缺乏应有的重视。笔者在几次执教中班科学教学活动“会喝水的罐子”的过程中,深深地体会到材料在科学教学活动中至关重要,认识到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应将材料的设计、提供放在重要的位置。下面,笔者结合这个科学教学活动谈几点体会。  幼儿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效果。为此,教师们一直在探寻各种
近期全国各地掀起了宣传、学习首届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附属幼儿园园长吴邵萍先进事迹的热潮。吴邵萍老师是本刊的老作者,也是本刊记者的老朋友。一直以来,我们不仅敬佩吴老师爱岗敬业、勤奋学习、酷爱钻研的精神,更敬佩她在承担繁重社会工作的情况下,既把管理工作做得那么精彩,又把教学工作做得那么出色,还出版、发表了数以百计的专业论著和论文。在家里她还是一位好女
教师应该研究什么样的问题  应与教育实践高度相关。教师行走在“教育的田野”中,要充分利用“田野”中的第一手资料,研究的课题应该源于学校生活。  应具有教育价值。一个有意义的问题具有明晰的教育立场。它更多源自个人教育实践中的“遭遇”,对相关的个体产生了某种“触动”。对这一过程进行描述的过程就是教育他人或自我教育的过程。  应关注社会现状。有意义的问题应该与我们的学校教育、社会现实或区域文化密切关联。
在数学教学活动和数学区活动中,浩浩总是无法顺利完成作业和游戏。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我们开始关注他。    片段一:给数卡找雪花片朋友    浩浩看着数卡“5”。开始从盒子里拿雪花片,“1、2、3、4、5、6、7、8……”。教师问:“你看看卡片上是数字几?”“5。”“那你应该拿出几个雪花片啊?”浩浩不说话。然后拿着数卡“6”,又开始从盒子里拿雪花片,“1、2、3、4、5、6、7、8、9……”。教师继续
一日活动是指幼儿从进园到离园这一时间段里的所有活动、所有环节。研究一日活动是幼儿园课程与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必然趋势。长期以来,我一直主张“把一日活动当课上,把课当游戏做”。意在把对教学活动的重视转移到对幼儿园所有活动的关注上。同时注重创设宽松的环境,让幼儿以游戏的方式学习,满足幼儿的自主学习需要。“把一日活动当课上”和“把课当游戏做”。体现的是教师的教育观和儿童观。本文重点介绍几个片段,以说明我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