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拳与绘画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sh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天,因为起得特别早,沐着晨光到附近公园散步,这时看见一位老先生正舒展筋骨准备打拳练功。我就问:“打拳除了健身,还有什么乐趣?”
  老先生答:“我认识你,你不是搞艺术的吗?打拳也一样,仿佛精雕,要羚羊挂角,不落痕迹;好比构图,在有主有宾,聚散合宜;又若运笔,当缓急变化,能发能收;更同境界,当敦厚含蓄,蕴藉深沉。”
  我听了有些不解地摇摇头。老先生也不在意,便开始打拳了。
  只见他拿桩站定,沉肩垂肘,含胸拔背;面容看似无所用心,却神气清朗,虚领顶劲。既而徐徐抬手,缓缓出足,看似无所用力,却行云流水,柔而不弱。突然速度转疾,琢、蹀、擒、拿、点、划、摔、勾,看似前无所对,面空而打,却虎虎生风,刚而不烈,虚實相济,千变万化。再而拳势转缓,出手如青蛇吐信,扬臂若白鹤亮翅,收足如雁落寒潭,出踵若古树盘根,圆融而不见扦格之折转,舒展而留有待发之余劲,渐徐渐缓,归于凝止。
  老先生面不红、气不喘地走过来。我长长一拜:“晚生懵懂无知,今受教诲,胜读十年书,作十年画。万变的道理不过是个‘零’字:大动的终结不过是个‘静’字;最广的境界不过是个‘心’字。晚生有幸,总算参悟了!”
  (梦飞船摘自《萤窗小语》)
其他文献
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不仅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学生享受公平优质教育的迫切需求,更是学校发展的原动力。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公立乡村中心小学校,跟市区优秀学校相比,无论是规模还是师资力量等都显得明显薄弱。因此,首先要从教师队伍建设上下功夫,这样才能循序渐进求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问题与原因分析  从年龄段分析,学校教师老龄化现象明显,男女教师比例明显失调。全校男女教师比是
我们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生活,蕴藏着丰富的自然性课程资源、社会性课程资源、人文性课程资源。教学时,我们要以课堂为起点,有效地开发这些生活资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
小学美术教学的特殊性决定了它不仅要注重教学结果,更要强调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培养和锻炼,对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审美感受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让全体学生的手动起来、脑筋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