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闻专业职务的岗位设置

来源 :新闻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gdsc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截至1990年6月底,我省事企业单位的新闻专业职务评聘工作基本完成。据统计,全省在省、地(市)和县级的报社、电台(站)、电视台(站)、专业报社中,共评聘了高级记者10名,高级编辑11名;主任记者74名,主任编辑143名;记者266名,编辑450名;助理记者284名,助理编辑233名。这对提高新闻专业人员的地位,改善他们的待遇,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在,各新闻单位正在复查前一段的评聘工作,并将转入经常化阶段。根据中央要求,在进入经常化以前,我们还有许多事要办,但当前最重要的,还是认真搞好各
其他文献
龙年春节前夕,我得知由北京通往内蒙阿尔山的航线已经正式通航,便萌发去阿尔山这个多年没回去过的“第二故乡”过春节的念头。
新闻事实是千姿百态、千变万化的,新闻标题自然也随之变化多端。从某种角度来说,标题是新闻的再创作。目前见诸报端的新闻标题,形式多样。这里,笔者想从运用修辞方式,谈谈制
<正> 新闻必须完全真实,这是新闻学的一条重要原理,并无分歧。然而,这里的“新闻”二字指什么?“真实”的科学涵义又是什么?至今意见纷纭,争持不下。这种状况,影响着当前的新
<正> 《新闻学研究丛书》即将陆续出版。这套丛书是由胡绩伟主编的。隶属于中国新闻学会联合会的新闻学著作,编辑委员会的委员还有马达、杨西光、王若水、张千祥和李敬人。这
在使用语言文字方面,广播不同于报纸。广播由于它自身的缺点——瞬间即逝,不留痕迹——要求广播必须做到口语化,即用群众的语言写作。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方言土语、歇后
当记者时写了几百篇稿子,但在我脑海里印象最深的却是《赶快刹住我县有奖储蓄中的几般歪风》这一篇。它之所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仅仅是因为它挑了“刺”,获了奖,更因为
在新闻写作中,特别是在通讯写作中,人们都知道细节的重要。中外新闻史上的一些新闻名篇,无不因具有成功的细节描写而熠熠生辉,妩媚动人。那么,采访中怎样才能抓到细节素材呢?
人们在说话或写作中,当某种感情特别强烈,用肯定的正面说法难以表达时,往往用疑问的口气,从反面提出问题,来表达这种感情。这种方法,就是修辞学上讲的反问。我们这位排长,虽
<正> 编辑同志: 我点个题请予答复:既然强调作者文责自负,又要求所有新闻稿件送审盖章,这有无必要?盖公章往往有碍于发挥写稿人的主动性,
<正> 通讯员小李手捧一份稿件,心情忐忑不安地找到秘书老刘盖章。刘秘书这次却毫不迟疑地提笔签上自已的大名,然后,满面笑容地压上了朱红大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