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nxiaoji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是人类生活的反映,人们用音乐抒发情感,用音乐愉悦生活,音乐能带给人们美感,使人们获得高尚的情感。音乐有益智的功能,能集中注意、激活思维、发展语言、丰富想象的作用,可以促进幼儿智慧发展;音乐有调节情绪的功能,其情感性特征能给幼儿增添兴奋情绪的积极动力;音乐有审美功能,能给予幼儿美的享受,美的音乐能够使幼儿情绪高昂地全身心投入到活动。音乐教育的目的就是挖掘和发展人自身潜在的音乐素质和能力。我们常用音乐形象来对孩子进行教育;当孩子认真地排成一列听音乐开火车时,当孩子投入地表演大灰狼走路时,当孩子正用童声唱着“世上只有妈妈时”,我们有否深入考虑过,幼儿音乐教育对于幼儿的发展,究竟有什么样的意义?
  在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内容包括歌曲韵律活动,乐器演奏,欣赏等四大类型。我们可以意识到,学唱一首歌曲或学一个韵律表演,对幼儿来说并不是简单的听听。唱唱、跳跳,而是在多方面接受熏陶和教育,幼儿正是在这样日积月累的过程中成长着。幼儿园音乐教育对幼儿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音乐教育培养了幼儿的感知能力
  发展各种感觉器官的感觉和知觉能力,是开发智力的基础。因为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表情艺术,它用音响的魔力唤起人们的各种感受,上升为心灵的直接语言。幼儿学习音乐不需要先认识文字符号,而是通过感知觉来辨别音高、节奏、力度、音色等。众所周知,音乐的学习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长期听辩,试唱和试奏的过程。从单个音到和弦,从单个声部到多个声部,从浅显的旋律到复杂的织体。在这个过程中,人的视觉,听觉以及口、手、脚、脑等器官都同时启动,并且依靠大脑的紧张活动来进行调节和平衡。有人称这个过程为多种器官同步发展训练,它通过听觉神经传导使大脑产生对音乐的感知和记忆,形成一个音乐表象,从而产生音乐想象和联想。例如,幼儿在谈奏乐器的过程中,两眼不但要同时看准高低音谱表中的旋律,还要兼顾键盘上的音的位置。乐谱中很多符号是不断变化的,幼儿必须在瞬间通过视觉、听觉和两手的协调动作来完成,而且还要认真领会和表现音乐作品的感情内涵。这个过程中幼儿的感觉、知觉、联想等心理活动同理解思維都得到了很好的配合和锻炼。最大程度上提高了幼儿听觉的敏锐性,促进了幼儿的感知能力的发展。
  二、音乐教育促进了幼儿注意力和记忆力的发展
  幼儿时期注意的特点是以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正在逐渐形成和发展,但还很不稳定,极易转移,周围那些新颖强烈的刺激和变化,都容易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音乐作为一种转瞬即逝的时间艺术,要求幼儿保持注意力的稳定习惯于跟乐音的运动和变化,以便了解音乐所表现的内容和情感,形成对乐曲的整体感受。音乐欣赏和演奏还要求儿童具有一定的注意力分配能力。在演唱中,即要控制自己的发声,使自己的音高、节奏和自己的声部协调统一,还要倾听其他的声部,注意指挥的手势和要求;在欣赏中,既要聆听主旋律,又要倾听不同的音色、表情、变化等等,否则就无法完整地体会音乐作品的丰富性和层次性。
  音乐教育也促进了幼儿记忆力的发展。
  音乐具有直观性,它能刺激人的感官并引起记忆等心理反应。整齐的节奏、和谐的旋律使人的记忆有一定的根源基础,优美的旋律不仅容易上口并储存脑海中,使记忆进一步加深巩固。学龄前儿童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开始发展,更多地依赖于表象,而幼儿音乐课的形式活泼多样,既有唱歌又有律动和音乐游戏,有时也边歌边舞或进行节奏练习,使幼儿各种器官都活动起来;同时教师教唱歌曲时采用恰当的教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各种形式向幼儿讲解歌曲的内容,使幼儿理解歌曲的性质,正确地表达歌曲的感情。例如:教师在教唱歌曲时,可以把歌曲内容编成幼儿爱听的故事或结合图画。这样幼儿兴趣很高,很快记住了歌词,增强了记忆力。实践证明,音乐教育正是促进幼儿注意力,记忆力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音乐教育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
  音乐中的音乐形象是一种广泛的对音乐意境的生动想象,而音乐教育正是通过音乐形象,唤起幼儿对相关的视觉印象、听觉印象以及有关事物的联想,从而发展他们的想象力。例如在测验过程中,他们听到轻快悦耳的乐曲,就把它跟小鸟的叫声和跳动的形象联系起来,想象出小鸟在翠绿的树林里跳跃欢唱的情景,乐曲中多种声音的不同表现力,都可以引起幼儿的多种遐想。同时幼儿也可以借助歌词来发展想象。因为当乐曲同歌词结合起来时,听者是沿着歌词展示的内容,随着旋律激起的感情去进行感受的。例如:学唱《春天来了》这首歌,在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启发下,幼儿会从歌词“红花开,白花开”联想到大自然中千姿百态的花。有的说“我看到了红色的桃花”有的说“我还看到美丽的蝴蝶呢!”“还有蜜蜂在花丛中采蜜”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在他们脑海中所想象到的美丽的春天的图画。学唱歌曲,丰富了幼儿的语言,“而幼儿的言语越发达,想象的有意性、自觉性、概括性和逻辑性就越发展”。所以说音乐教育促进了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四、音乐教育发展了幼儿的思维能力
  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幼儿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性为特征的,但到学前晚期已有进行初步抽象概括的可能性出现了逻辑思维的萌芽,音乐教育对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1、音乐教育对发展幼儿的形象思维具有独特的积极作用
  幼儿的思维主要是依赖于对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的联想进行思维的。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它运用音响、节奏、旋律、和声来塑造音乐艺术形象。音乐课是通过歌曲的艺术形象来感染和教育幼儿,教唱新歌时,有经验的老师总是用真挚的感情和优美的动作表演以感染幼儿,启发他们去感受和理解音乐形象,促进幼儿的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
  2、音乐教育促进了幼儿语言的发展
  人的思维是用语言进行的,思维的发展是用语言的发展紧密相联系的。音乐教育能够丰富和发展幼儿的语言,从而促进思维的发展。幼儿教师在教唱歌曲时总要配合语言训练。幼儿在音乐课中学会欣赏音乐作品中的艺术性语言,正确理解歌词的内容,必然会丰富幼儿的知识,增加他们的词汇,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可见音乐是促进语言发展的动力,而语言的发展,必然会促进幼儿思维中逻辑抽象成分的增长。   3、音乐课培养了幼儿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和判断能力
  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幼儿的分类概括能力得到了提高。在音乐课中往往要启发幼儿对各种音乐进行比较,而要比较就需要进行分析和综合,在比较的基础上,幼儿逐渐能辨别不同的音乐性质,能初步概括同类音乐的共同点,找出不同类音乐的差别,在音乐欣赏课中,借助语言的作用,启发幼儿谈感受,会提高幼儿的推理判断能力,例如幼儿能判断哪首歌曲适合跳舞,哪首歌曲适合睡觉……,幼儿能够根据歌曲节奏的欢快程度做出相应的动作,能够用自己的动作表达出歌曲的内容,例如幼儿听到歌曲《小动物》,就会根据不同动物的声音来做动作,有的做小鸟飞,有的做青蛙跳,有的做大象甩着长鼻子。幼儿还会用语言或体态将音乐进行类比,例如把慢的音乐类比成:“妈妈的摇篮”、“白云在天上飘”、“风儿在轻轻唱歌”;而把快的音乐类比成“军队在行走”、“小动物在跳舞”等。
  总之在形象思维能力发展的基础上,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开始得到发展,良好的音乐教育不仅促进了幼儿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还能促进他们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综上所述,音乐艺术由于它本身的特点,对幼儿智力发展的促进作用是其他科目所不能代替的。音乐教育对智力诸因素,即感知能力、注意力、記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的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是孤立进行的,不是这堂课只促进这种能力的发展,那堂课只促进那种能力的发展。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智力诸因素的发展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的。幼儿的认识过程的发展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感知能力的发展是思维能力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思维能力的发展又使感觉、知觉、注意、记忆等认识过程开始带有随意性。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音乐教育,并采取有效的方法来实施音乐教育。
  五、有效的实施音乐教育,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孩子们之所以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手舞足蹈,源于音乐是表情达意的艺术,儿童恰恰具有喜形于色,感情外露的特点,他们难以用言语表达,他们内心的情感和体验,而音乐中强烈的情绪对比,鲜明的感情描写正抒发了儿童的内心世界,这正表明:每个孩子都需要音乐,每个孩子都有接受音乐的愿望和要求。
  六、音乐教育能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艺术活动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开拓人的交流手段,使人们得到更多的心与心的沟通。音乐内在的节拍、节奏,合奏中声部的安排、律动、舞蹈中的动作的编排,音乐游戏规则等等,都使幼儿在一种愉快的“不强迫”的形式中,养成自愿遵守规则的习惯,培养了自律、自我激励。也正是在这些活动中,幼儿体验到集体创造的愉快,学习与他人非词语的交流,默契合作,学会理解、接纳、欣赏他人。
  音乐教育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增强幼儿的审美能力,幼儿能够在音乐活动中通过感受美,体验美,表现美而逐步获得身心发展的和谐美,并的得以健康成长。幼儿只有学会认识音乐、驾权音乐、学会寻找体验音乐的美,才能进入音乐的天地,并借助音乐获得积极的人生经验,全面、健康地发展。
  总之,幼儿的成长离不开音乐,幼儿的发展需要音乐,反过来,音乐可以促进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同时音乐又是促进幼儿智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大科学家达尔文说过:“如果一个人不听音乐,很可能影响他的智力。”所以说我们可以充分利用音乐教育这一有效手段来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同时,我们还要明白,对幼儿音乐智力的开发和培养,其目标不在培养音乐家、演奏家、歌唱家;也不在与对幼儿进行音乐技巧的训练及知识的灌输,而是以音乐为手段,培养其心灵的美感,对音乐的兴趣,欣赏的能力,陶冶其美感,激发智力和创造性,以发挥音乐活动在身心两方面发展的特殊功能。这才是音乐智力得到充分发展的价值。
其他文献
在新课改条件下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一定的生理负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健康,而且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其次,灵活多变的技战术可以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多元的思维力、当机立断的果敢精神;第三,胜利与成功的体验可以极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意识;另外,集体项目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等等,这些都是在学校体育教育中提倡发展学生个性的内容。那么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如何发展学生的个性呢?  一、超越传统教学
【摘要】“立定跳远”是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的一项重要测试指标。立定跳远的教学方法,立定跳远的技术动作分析,立定跳远练习,立定跳远一课的目标是通过跳跃或游戏来培养发展学生的弹跳能力,灵敏协调和自我控制能力,培养学生勇敢,果断和克服困难等优良品质,以及同学间互相合作的体育精神。  【关键词】测试指标教学方法技术动作课后反思  “立定跳远”是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的一项重要测试指标。说它重要,是因为它在测试中
【摘要】 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所说的美术教育是以教育为取向的学科教育一起共同教育学生如何生活,怎样做人,不断改造的,丰富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其健康快乐的成长。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农村 中学 美术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在笔者所在的农村教学环境中,依然存在着应试教育。我们今天所谈的是美术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在美术课堂上,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得不到发挥,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说教还占主要位置。教师只管
【摘要】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广泛使用和新课改的推行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运用于教学实践,对音乐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关键词】音乐多媒体技术音乐课堂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广泛使用和新课改的推行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运用于教学实践,对音乐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多媒体技术在音乐课堂中的运用在给传统音乐课堂教学带来冲击与变化的同时,也为音乐教师打开了一条音乐教学改革的新路。《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明
观察湿润烧伤膏对烧伤残余创面的愈合作用.方法:对双下肢残余创面随机观察180例应用湿润烧伤膏和180例应用创面湿敷组的愈合时间.结果:在1cm~2cm残余创面愈合时间方面组间无明
【摘要】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机智、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其渗透的方法,使德育教育内容中的抽象概念具体化,使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  【关键词】品德教育体育教学渗透  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
【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初中音乐教师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营造一个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从而取得最大化的教学效果。但是,由 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师生之间并没有形成有效的互动,大大的影响了教学效果的实现,因此,必须要加强初中音乐课堂的师生互动。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师生互动  音乐是一门艺术,它能够挖掘和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激发人们热爱生活,热
音乐是综合的艺术,音乐不仅要和舞蹈、戏剧、美术等姊妹艺术进行综合,还要和政治、语文、历史等学科进行综合教学。结合新课标,我觉得现在的学生应该多方面的掌握知识。把音乐与游戏、舞蹈有机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和复杂的音乐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游戏、舞蹈,使我们的课堂能让学生很快的进入角色,让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共同体验,感受音乐,把听、视、触等各种感觉带动起来,有效的和运动、唱歌、表
美术是一门基础教育,一方面,它是一门寓德育与美育的思想教育课,另一方面,美术教育也是以愉悦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出发点的基础素质教育课。作为美术教师,除了教学生学习知识以外,还要让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感受生活,热爱生活。以往的美术教学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新课标的实施,给美术教师带来了生机。为了使所有学生领略美术的魅力,我在教学中做了以下尝试。  一、合理调整课程授课时间  为了让学生在美术课上充分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