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基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高校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笔者从实验内容、开放性实验室建设、校企合作等方面出发,提出了实验教学改革措施与方法,从而实现电子专业实验教学与就业的一体化。
【关键词】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教学改革;创新能力
由于扩招使得高校毕业生的数量急剧增加,本科教育也从精英教育转变为了大众教育。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随之增加,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等方面都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实验教学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传统的教学理念是重理论轻实践,从而把实验教学当成了理论教学的附属品。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技术理论不断更新,这对高校电子专业的实验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电子实验教学的改革迫在眉睫。
一、改进实验教学内容,增强实验教学重要性
作为系统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高等院校,现阶段的实验项目主要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而设计型、探索型、创新型实验以及反映现代科技成果的实验则相对较少。因此,电子专业实验教学的改革,应从实验内容开始。
首先,在保证完成教学培养计划的前提下,适当删除一些应用性不强的验证性实验,只需选取一些典型的实验给学生详细讲解。除了让学生在实验室进行这类典型实验外,教师还应加大培养力度,对于诸如示波器、信号发射器这类常用实验设备的使用要贯穿到每次实验中,防止学生做完实验却对实验设备一无所知的现象。而对于电阻、电容、放大器等基本的电子元件,教师不必为学生依次列出,而应让学生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合适的器件,从而使学生通过实验对所学的理论知识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和更加深刻的理解,进而熟练运用所学知识。
其次,应适当增加实验课的学时,同时增加实验课成绩在整门课程成绩中的比重,使其达到30%。目前,基础实验课所占的成绩比例一般还维持在10-20%,其比重较低,自然不会引起学生对实验课程的重视。许多学生认为只要理论课过关了,这门课就没有问题了,于是把实验课当成了可有可无的课,不做课前预习与思考,对实验过程也不求甚解,对于实验做不做都无所谓,即使不会做课后抄同学的实验数据,写实验报告也能蒙混过关,抱着这样的学习态度,其实验效果可想而知了。只有将实验课成绩所占的比重提升到一定的程度,才能说明实验课程的重要性,从而督促学生认真对待每次的实验。
再次,教师应针对所学习的内容,设计出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究、去尝试解决问题。在这一探究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启发与引导,同时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讨论。
二、建立开放性实验室,提高实验室利用率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电子技术作为一门交叉学科的地位尤为重要,但课堂时间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为了更好的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电子技术实验室在一定时间段应对学生开放。因此,在许多高校建立开放性实验室的理念也应运而生,但与此同时也必须建立起完善的实验室管理机制,确保在实验内容、时间、方法以及组织形式上实施开放式教学。由于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束缚,学生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弹性的选择不同的实验内容,实验项目的循环节奏也可由学生自行控制调节。从而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享受实验带来的乐趣,进而满足学生、社会的需求,这也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另外,由于自主选择的实验项目可以是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同时在一个实验室进行实验,这使得实验室的容量大幅度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也随之提高,实验室的价值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体现,但同时也增大了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量。
目前,高校的开放式电子技术的综合实验教学才刚起步,还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但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我们需要为之努力的方向。实践证明,开放式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动手能力,我们应充分发挥开放式实验教学在人才培养上的优越性,促进高校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三、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践基地
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社会适应力,可以以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原则,通过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践基地,通过校外实践来配合主干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提前接受电子企业的操作训练,并体验电子行业的气氛,为今后形成良好的行业素质打下基础。校外实践基地的建立有助于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有助于教学教研活动的开展以及学校科技创新体系的完善。由于实验设备价格昂贵,要想在校内实验室建立一条电子生产线那根本不可能,但通过校企合作,依托企业便可达到此目的。定期输送电子专业的学生到企业实习,促进教育资源的重组,为学生打造一个与企业交流的平台,从而实现学校与企业双赢的目的。
此外,电子专业教学要求本专业的教师必须具备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还应具备较强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因此,通过校企合作,可以有效加强电子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有效提高教师实践能力是电子专业实验改革的推动力,也是成功的关键。通过合作,学校与企业间形成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学校向企业提供智力与人力支持,并在专业技术人才的使用上建立起共享机制。与此同时,专业教师可以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科研等活动,及时了解企业的最新技术,提高教师实践与科研的能力,使其顺利的将生产实践紧密嵌入教学过程中。
四、总结
电子实验教学的改革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学校加强对实验课程的重视,同时加大对实验教师与学生的管理力度,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好主导作用,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总之,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一定能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质,使学生能够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紧跟时代的步伐,从而培养出既有扎实的文化功底与专业理论基础,又有与岗位能力要求相对接的专业技能,具有综合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进而实现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秦春斌.充分发挥电子技术开放实验功能探讨[J].民营科技,2009,(10)
[2]李海燕.实验教学创新的研究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8)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关键词】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教学改革;创新能力
由于扩招使得高校毕业生的数量急剧增加,本科教育也从精英教育转变为了大众教育。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随之增加,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等方面都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实验教学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传统的教学理念是重理论轻实践,从而把实验教学当成了理论教学的附属品。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技术理论不断更新,这对高校电子专业的实验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电子实验教学的改革迫在眉睫。
一、改进实验教学内容,增强实验教学重要性
作为系统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高等院校,现阶段的实验项目主要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而设计型、探索型、创新型实验以及反映现代科技成果的实验则相对较少。因此,电子专业实验教学的改革,应从实验内容开始。
首先,在保证完成教学培养计划的前提下,适当删除一些应用性不强的验证性实验,只需选取一些典型的实验给学生详细讲解。除了让学生在实验室进行这类典型实验外,教师还应加大培养力度,对于诸如示波器、信号发射器这类常用实验设备的使用要贯穿到每次实验中,防止学生做完实验却对实验设备一无所知的现象。而对于电阻、电容、放大器等基本的电子元件,教师不必为学生依次列出,而应让学生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合适的器件,从而使学生通过实验对所学的理论知识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和更加深刻的理解,进而熟练运用所学知识。
其次,应适当增加实验课的学时,同时增加实验课成绩在整门课程成绩中的比重,使其达到30%。目前,基础实验课所占的成绩比例一般还维持在10-20%,其比重较低,自然不会引起学生对实验课程的重视。许多学生认为只要理论课过关了,这门课就没有问题了,于是把实验课当成了可有可无的课,不做课前预习与思考,对实验过程也不求甚解,对于实验做不做都无所谓,即使不会做课后抄同学的实验数据,写实验报告也能蒙混过关,抱着这样的学习态度,其实验效果可想而知了。只有将实验课成绩所占的比重提升到一定的程度,才能说明实验课程的重要性,从而督促学生认真对待每次的实验。
再次,教师应针对所学习的内容,设计出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究、去尝试解决问题。在这一探究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启发与引导,同时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讨论。
二、建立开放性实验室,提高实验室利用率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电子技术作为一门交叉学科的地位尤为重要,但课堂时间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为了更好的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电子技术实验室在一定时间段应对学生开放。因此,在许多高校建立开放性实验室的理念也应运而生,但与此同时也必须建立起完善的实验室管理机制,确保在实验内容、时间、方法以及组织形式上实施开放式教学。由于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束缚,学生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弹性的选择不同的实验内容,实验项目的循环节奏也可由学生自行控制调节。从而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享受实验带来的乐趣,进而满足学生、社会的需求,这也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另外,由于自主选择的实验项目可以是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同时在一个实验室进行实验,这使得实验室的容量大幅度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也随之提高,实验室的价值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体现,但同时也增大了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量。
目前,高校的开放式电子技术的综合实验教学才刚起步,还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但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我们需要为之努力的方向。实践证明,开放式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动手能力,我们应充分发挥开放式实验教学在人才培养上的优越性,促进高校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三、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践基地
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社会适应力,可以以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原则,通过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践基地,通过校外实践来配合主干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提前接受电子企业的操作训练,并体验电子行业的气氛,为今后形成良好的行业素质打下基础。校外实践基地的建立有助于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有助于教学教研活动的开展以及学校科技创新体系的完善。由于实验设备价格昂贵,要想在校内实验室建立一条电子生产线那根本不可能,但通过校企合作,依托企业便可达到此目的。定期输送电子专业的学生到企业实习,促进教育资源的重组,为学生打造一个与企业交流的平台,从而实现学校与企业双赢的目的。
此外,电子专业教学要求本专业的教师必须具备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还应具备较强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因此,通过校企合作,可以有效加强电子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有效提高教师实践能力是电子专业实验改革的推动力,也是成功的关键。通过合作,学校与企业间形成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学校向企业提供智力与人力支持,并在专业技术人才的使用上建立起共享机制。与此同时,专业教师可以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科研等活动,及时了解企业的最新技术,提高教师实践与科研的能力,使其顺利的将生产实践紧密嵌入教学过程中。
四、总结
电子实验教学的改革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学校加强对实验课程的重视,同时加大对实验教师与学生的管理力度,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好主导作用,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总之,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一定能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质,使学生能够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紧跟时代的步伐,从而培养出既有扎实的文化功底与专业理论基础,又有与岗位能力要求相对接的专业技能,具有综合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进而实现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秦春斌.充分发挥电子技术开放实验功能探讨[J].民营科技,2009,(10)
[2]李海燕.实验教学创新的研究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8)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