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提到教育,最流行的一句,当然是“素质教育”了。好象教育不谈素质,就不是真正的教育,就跟不上这个时代。目前,素质教育还只是一个概念。就像一个瓶子,不管什么水灌装进去,再倒出来就变成素质教育了。素质教育本身没有错,但教育体制和招生体制不改,实施素质教育永远只能是水中望月、雾里看花。
实际上,看看中国的招生制度和培养体制,“钱学森之问”就不难解释了。连北大、清华的自主招生,还是要看高考分数。我们曾经津津乐道的是,奥林匹克知识竞赛拿回多少块金牌,中国的学生在国外刻苦读书、会考试,好像中国的学生就是考试的机器。
学生高中三年,一刻也不能放松,寒、署假都被占用;周周练、月月考,排名更是少不了;初中阶段一些非考试科目早已名存实亡;小学生的书包越来越重,小小年纪就必须枕戈待旦、夜以继日,向那个笼罩于硝烟中的“高地”前进。不知道孩子们的眼里,对这个覆盖着知识水泥的世界,还有多少神秘和意趣?而那些被知识狂轰滥炸的课堂,究竟还有多少生命的诗意和自由的想象?
“唯分数是举”的应试教育模式被打磨得越来越光彩照人,因为它套上了“素质教育”的外衣!纵观高压力下的教育环境,不得不追问:学习的快乐在哪里?孩子们的个性和天性在哪里?我们培养的是学生还是“考生”?教育到底是以人为本、还是以“考”为本?
有人把当前的教育现状归结到老师和学校,这是片面的,甚至是完全错误的。试想,哪个老师愿意起早贪黑,甚至占用法定的休息时间工作,以校为家,承受巨大的压力,身心皆疲惫?每年的高考和中考后,如果学校考不好,领导没有面子;班级考不好,老师抬不起头。有的领导说:没有成绩就没有尊严。只要考好了,可以谈素质教育,可以到处介绍经验。曾经出现过某县重点高中因为高考升学率下降,县长向全县人民道歉的新闻,学校所有的领导免职。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应试教育”在很多地方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
当中考、高考又一次临近时,我们打量中国的教育生态,不禁要问:该拿什么去拯救你——我们的孩子,我们的教育?
(作者单位:湖北宜都市陆城二中湖北宜都市陆城一小)
实际上,看看中国的招生制度和培养体制,“钱学森之问”就不难解释了。连北大、清华的自主招生,还是要看高考分数。我们曾经津津乐道的是,奥林匹克知识竞赛拿回多少块金牌,中国的学生在国外刻苦读书、会考试,好像中国的学生就是考试的机器。
学生高中三年,一刻也不能放松,寒、署假都被占用;周周练、月月考,排名更是少不了;初中阶段一些非考试科目早已名存实亡;小学生的书包越来越重,小小年纪就必须枕戈待旦、夜以继日,向那个笼罩于硝烟中的“高地”前进。不知道孩子们的眼里,对这个覆盖着知识水泥的世界,还有多少神秘和意趣?而那些被知识狂轰滥炸的课堂,究竟还有多少生命的诗意和自由的想象?
“唯分数是举”的应试教育模式被打磨得越来越光彩照人,因为它套上了“素质教育”的外衣!纵观高压力下的教育环境,不得不追问:学习的快乐在哪里?孩子们的个性和天性在哪里?我们培养的是学生还是“考生”?教育到底是以人为本、还是以“考”为本?
有人把当前的教育现状归结到老师和学校,这是片面的,甚至是完全错误的。试想,哪个老师愿意起早贪黑,甚至占用法定的休息时间工作,以校为家,承受巨大的压力,身心皆疲惫?每年的高考和中考后,如果学校考不好,领导没有面子;班级考不好,老师抬不起头。有的领导说:没有成绩就没有尊严。只要考好了,可以谈素质教育,可以到处介绍经验。曾经出现过某县重点高中因为高考升学率下降,县长向全县人民道歉的新闻,学校所有的领导免职。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应试教育”在很多地方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
当中考、高考又一次临近时,我们打量中国的教育生态,不禁要问:该拿什么去拯救你——我们的孩子,我们的教育?
(作者单位:湖北宜都市陆城二中湖北宜都市陆城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