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我的北方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inj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整个秋天,斑斓
  是季节的装点
  房檐下的红辣椒
  张扬成眸子里的风铃
  站在季节的渡口
  我用文字串联守望
  在岁月的额头上,放牧
  愛情和思想
  可以坐在树墩上遐想
  心,弥漫野花和庄稼的清香
  穿过我的大豆,我的玉米
  我的红高粱
  北方,别致成油画里
  一笔浓淡相宜的风景
  我的北方
  一种最朴实的树种
  没有江南的婉约
  却生长憨厚、朴实和善良
  我的父兄
  那个叫粗犷、豪放的汉子
  不懂夸父逐日
  却每天用裸露的脊背
  在黑土地上点燃希望
  我的姐妹
  那个被唢呐吹进来
  被哄笑抬进来的女子
  用一双眼睛
  书写孝顺和爱情
  我想,我应该
  是她怀中放飞的一朵蒲公英吧
  不然,为何我的身体
  总是散发泥土的淡淡清香
  摇一串乡音
  相思就在梦中了
  斟一杯呢喃,谁的笔尖
  开满大豆、玉米和红高粱的芬芳
  北方,我的北方啊
  就让我
  匍匐在你悠悠的乡情里
  做一次梦的旅行
  无论出发或抵达,都是灵魂
  最奢侈的暖
其他文献
一条路在田野里穿过  他在一片稻田里有个婉转的迂回  之后 将两行思索抛向远方  不用云的高度  我们便可看见万亩稻穗  托举起一颗惊叹的心  稻田里最后一滴水的消失  那些被裸露的精灵  有些不知所措  这个时候 或许  只有風是静默的  她在聆听青蛙的歌声  归家的脚步  一定是匆匆的  急促地敲醒了母亲的梦 久别的妻  这是一条喜悦的平安路  一条路在小镇穿过  老屋便消失了  童年的记忆犹
摘 要:鲁迅一生中有两次较为集中地写作回忆性散文,一是1926年完成的十篇散文并于1927年成册出版的《朝花夕拾》;一是1936年,也即鲁迅晚年所集中创作的《我的第一个师父》、《这也是生活……》、《女吊》、《死》、《关于太炎先生的二三事》以及去世前两日所写而未完稿的《因太炎先生想起的二三事》等。在这两次的集中创作尤其是晚年回忆性散文的回归,都能显现出在这一民族斗士不屈的人格下细腻的真情流露。但这些
假如清风有坦白的打算,秋天就稳定了。  我像牦牛一样站立,站不出它的静止和性格,反复接受一些悄悄话,接受眼眶里新鲜的潮湿。  牦牛的衷肠在流云之上,嘴里吞咽秋天,固执地嚼出大片高原的时光。你可以指名道姓,去修改身体里的软弱,善良无辜收缩,不能延伸。你要的属性在天空之下,负重而行,携带了坚硬的现实。  草原暗藏着来路不明的流水,它們是自己的情调,用一群鱼游动的方式,叩问长空,疏导牦牛的耐心。  阳光
摘 要:《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于1989年所写的一首抒情诗。诗人将多种艺术手法结合起来,使全诗明亮而含蓄,清澈而深厚,酣畅而凝重,抒发了作者向往幸福而又矛盾孤独的情绪。本文主要是用英美新批评的方法对诗歌进行分析,探求诗歌蕴含的审美价值。  关键词:新批评;含混;反讽;张力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8-0-01  新批评
摘 要:斯图亚特·霍尔的“文化表征”理论深刻表达了媒介文化及其深层表达的关系,通过这一理论应用于电影艺术中,并对陈凯歌导演作品进行分析,是一次有益的尝试,本文通过“具象”与“意象”统一的逻辑、“虚实相生”的意境以及“变与不变”的求索三个方面进行探索。  关键词:文化表征 哲思构建 电影  作者简介:李钰,男,山东淄博人,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文艺美学研究中心2015级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
我是一堵移动的土墙  生命本源于泥土  不断堆积的血肉  是水和铡碎的麦秸或稻草  飘移到城市一隅  像一位贫穷局促的亲戚  顺目而立 不动声色  风仍无情地举起砍刀  雨无端地抽打  我的皮肤千沟万壑  草籽和树籽在毛孔里繁衍  小鸟儿趁机做窝  烏鸦吐了满身秽语  老鼠啃噬蚁蛀的腿脚  我尽力找来石灰漂白自己  尽力让自己的五官衣饰整齐  变得越来越规则  对得起自己  也对的起他人的眼神  
在河的这岸  我一开始就晾晒肠胃  和健壮的嗉子  以及足以一同遁世的野餐  我不断地打磨金属的嗓子  梳理磁性的羽毛  腋窝里暗暗储藏柴草  和不安分的火苗  矮的枝头已经参天  我积攒的是一把  蛇一样缠绕的年轮  一帆半世秋风  水的倒影里  你依然狐步杨柳  颦笑生花  媚在你垒砌的世界里  我敲打着風湿的关节  抚慰孱弱的心跳  像灵魂奔逃的蜈蚣  躯壳只剩一股烟尘  我是这岸安静的邻居
摘 要:活着是一门艺术,多少人走着却困在原地,多少人活着却如同死去,本论文将以《活着》为例,来探讨余华是怎样看待活着,人又该怎样的活着。  关键词:忍;不死;平平淡淡  作者简介:郭丽英(1989.3-),女,河北省邢台市邢台县人,辽宁师范大学2014级在读硕士,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2-
摘 要:电视喜剧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深受大众喜爱,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部英国政治讽刺剧《是,大臣》可谓此中佼佼者。该剧不仅揭批了英国政治生活中的黑暗面,当中也涉及到对英国与其他国家外交关系的探讨。本文拟对其中一集进行分析,以求理解创作者对英欧关系的探讨及其创作意图。  关键词:电视喜剧;英欧关系;政治讽刺  作者簡介:齐笑一(1988-),男,汉族,吉林省长春市人,长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2017级日语
“无名山里练过功,琉璃厂前打过架”,或许,这就是对建军的最初印象。随着与建军相处日子的增长,他在我脑海中的印象也越发深刻。  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来概括建军对我的影响的话,莫过于那句“保持生命最本真的状态”。你并不会惊讶于如此温柔的话语出自一名高中物理老师之口。对我而言,不用仰望星空,只用45°角仰望天花板的姿势,曾经坐在建军班上的我就能清晰地关注到建军深邃而捉摸不定的眸子。它们明亮而坚定,仿佛是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