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教学过程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物理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采取一定组织形式有计划地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其中课堂是师生最主要的互动场所,课堂上的语言交流是最主要的互动活动.本文就中职物理课堂交流的特点及策略作一探讨.
关键词:中职物理;课堂交流;特点;策略
一、中职物理课堂交流的特点
1.内容、形式的多样性.物理交流要求学生能够用物理语言,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来阐述自已的物理见解,进行物理信息的传递,物理交流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它可以是物理思想的交流,可以是物理方法,还可以是物理的思维方法和物理学法等的交流.同样,物理交流的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它可以是师生之间的交流,可以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社会的交流等,这里的交流,始终一种双向交流,即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都是交流活动的主体,而不是单纯接受或是交流活动的被动体,交流的双方都同样有着交流的主观愿望和能动性,无论是在学生之间还是在师生之间,实际上都有着期待与被期待不断结合的交流过程,因此在物理交流过程中,必须寻找建立平等互补的物理关系.
2.语言转换的严谨性.物理课堂交流中的语言可以说是通常的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交融,在物理交流中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常常把交流内容转化为易于接受的语言形式,因此,物理交流常要转换交流内容,把一个抽象表达方式的问题,用你自己的语言来阐述,把用符号、图形表示的关系转化为言语的形式.
物理概念不是具体物理实体的形象,也不是主观的心理图象,而是对一类物理过程的理解和概括,对物理概念的描述必须要借助于语言,包括高度抽象、严谨的物理语言.如,能量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它抽象于具体物体,而具体能量又可通过对外做功而被察觉和操作, 能量具有多样性和守恒性的特点, 中学物理中能量定义为物体做功本领的量度.“做功本领” 用物理语言来量度, 物体能量变化和外界对其做功的数量关系可用公式表示为:W= ΔE =E2- E1, 可见离开文字和物理式子的表达就无法准确地描述能量的概念.物理语言与生活中的语言和文学语言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的特点.生活中的语言带有地方的局限性和随意性,文学中的语言生动而形象, 往往具有渲染的功效,他们都不像物理语言那样抽象、严密、言简意赅、准确明了.学生在理解概念时往往凭直觉的经验对物理语言进行错误的理解, 如,把物理上的“力”、“质量”、“做功”与日常生活中的 “力气”、“重量” 、“做工” 等概念相混淆;对词语意义的不正确推理, 如 “加” 表示 “增加” , 则 “加速度” 就变成 “增加的速度” , 因为 “匀速” 表示 “速度不变” , 所以 “匀速圆周运动” 就表示 “速度不变的圆周运动” ,“质点” 一定是质量很小的物体等.
二、中职物理课堂交流的策略
1.提高课堂交流意识.物理课堂交流意识就是进行物理交流的心理倾向,交流意识对学生在交流中的心理活动起着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并直接关系到物理交流能否顺利完成,使学生切实认识到物理交流是物理学习的一条重要途径,是交流双方学习相长的过程.
首先要善于倾听,培养学生专心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发言作出判断.有自己的见解,主动地选择和组织信息,纳入自我认识体系.其次要敢于表达,培养学生敢说的勇气,引导学生用物理语言进行表达,说话声音响亮,条理清楚,语句完整,语言精练且重点突出.善于运用物理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认识,注意物理语言规范,尽量使自己语言表达准确、明了、易懂.
2.通过暴露学生思维,达到集体思维共享.课堂教学中的思维活动主要有三种:(1)物理家的思维活动(体现在教材中).(2)物理教师的思维活动.(3)学生的思维活动.在物理教学中暴露思维过程意味着暴露物理家思维活动,暴露教师自己的思维活动及学生思维活动.交流是一种学生充分体现表达思想认识,情感的方式,是学生个性化的体现.学生个性在独立探究的基础上,在小组或班级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式及过程,通过相互交流,使发现得以分享,零乱的知识得以组织,模糊的知识得到澄清.在教学中根据物理知识结构,暴露物理家思维活动过程,即再现知识的发生过程,指导、调节、控制学生的思维活动,使之与物理教师和物理家的思维活动同步,并逐步实现学生思维结构向物理家的思维结构转化.
例如,在解题教学中,要努力揭示方法的思考、选择过程,并重视歧路的剖析.在解题教学中,充分暴露教学思维过程,就是要克服长期以来解题教学中存在的“题海战术”,及只讲正确解法,忽视歧路分析等,把解题教学中的思维活动,降低到只要求学生“对号入座”与机械模仿,不同程度地掩盖必要的分析、选择、归纳等思维过程的不良倾向,使学生在对习题的分析中学会思考;在物理交流对比中求得简捷;在运用中变得灵活;在疏漏后学得缜密.
通过“说题”,给学生搭建一个互相交流、互相探讨的机会,使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理清思路,弄清问题,甚至产生新的思路、新的解法.其次是通过出声思维的方法,向学生展示如何“说题”,最后建议学生按以下问题展开说明:
①这个问题的重要特点是什么?②和它相联系的知识有哪些?③是否与原有的基本题型类似?④条件能推出什么?⑤要求联系条件和结论的桥梁是什么?⑥能否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问题的本质?⑦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什么?⑧有没有更好的解法?⑨能否推广?
由于说题要讲给学生听,自己就必须去思考并始终积极参与,从而确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所学知识复习和思考,所学知识更加巩固,题型更加清晰,方法更加明确,增强了自信和自我成就感.
:教学过程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物理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采取一定组织形式有计划地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其中课堂是师生最主要的互动场所,课堂上的语言交流是最主要的互动活动.本文就中职物理课堂交流的特点及策略作一探讨.
关键词:中职物理;课堂交流;特点;策略
一、中职物理课堂交流的特点
1.内容、形式的多样性.物理交流要求学生能够用物理语言,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来阐述自已的物理见解,进行物理信息的传递,物理交流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它可以是物理思想的交流,可以是物理方法,还可以是物理的思维方法和物理学法等的交流.同样,物理交流的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它可以是师生之间的交流,可以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社会的交流等,这里的交流,始终一种双向交流,即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都是交流活动的主体,而不是单纯接受或是交流活动的被动体,交流的双方都同样有着交流的主观愿望和能动性,无论是在学生之间还是在师生之间,实际上都有着期待与被期待不断结合的交流过程,因此在物理交流过程中,必须寻找建立平等互补的物理关系.
2.语言转换的严谨性.物理课堂交流中的语言可以说是通常的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交融,在物理交流中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常常把交流内容转化为易于接受的语言形式,因此,物理交流常要转换交流内容,把一个抽象表达方式的问题,用你自己的语言来阐述,把用符号、图形表示的关系转化为言语的形式.
物理概念不是具体物理实体的形象,也不是主观的心理图象,而是对一类物理过程的理解和概括,对物理概念的描述必须要借助于语言,包括高度抽象、严谨的物理语言.如,能量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它抽象于具体物体,而具体能量又可通过对外做功而被察觉和操作, 能量具有多样性和守恒性的特点, 中学物理中能量定义为物体做功本领的量度.“做功本领” 用物理语言来量度, 物体能量变化和外界对其做功的数量关系可用公式表示为:W= ΔE =E2- E1, 可见离开文字和物理式子的表达就无法准确地描述能量的概念.物理语言与生活中的语言和文学语言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的特点.生活中的语言带有地方的局限性和随意性,文学中的语言生动而形象, 往往具有渲染的功效,他们都不像物理语言那样抽象、严密、言简意赅、准确明了.学生在理解概念时往往凭直觉的经验对物理语言进行错误的理解, 如,把物理上的“力”、“质量”、“做功”与日常生活中的 “力气”、“重量” 、“做工” 等概念相混淆;对词语意义的不正确推理, 如 “加” 表示 “增加” , 则 “加速度” 就变成 “增加的速度” , 因为 “匀速” 表示 “速度不变” , 所以 “匀速圆周运动” 就表示 “速度不变的圆周运动” ,“质点” 一定是质量很小的物体等.
二、中职物理课堂交流的策略
1.提高课堂交流意识.物理课堂交流意识就是进行物理交流的心理倾向,交流意识对学生在交流中的心理活动起着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并直接关系到物理交流能否顺利完成,使学生切实认识到物理交流是物理学习的一条重要途径,是交流双方学习相长的过程.
首先要善于倾听,培养学生专心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发言作出判断.有自己的见解,主动地选择和组织信息,纳入自我认识体系.其次要敢于表达,培养学生敢说的勇气,引导学生用物理语言进行表达,说话声音响亮,条理清楚,语句完整,语言精练且重点突出.善于运用物理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认识,注意物理语言规范,尽量使自己语言表达准确、明了、易懂.
2.通过暴露学生思维,达到集体思维共享.课堂教学中的思维活动主要有三种:(1)物理家的思维活动(体现在教材中).(2)物理教师的思维活动.(3)学生的思维活动.在物理教学中暴露思维过程意味着暴露物理家思维活动,暴露教师自己的思维活动及学生思维活动.交流是一种学生充分体现表达思想认识,情感的方式,是学生个性化的体现.学生个性在独立探究的基础上,在小组或班级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式及过程,通过相互交流,使发现得以分享,零乱的知识得以组织,模糊的知识得到澄清.在教学中根据物理知识结构,暴露物理家思维活动过程,即再现知识的发生过程,指导、调节、控制学生的思维活动,使之与物理教师和物理家的思维活动同步,并逐步实现学生思维结构向物理家的思维结构转化.
例如,在解题教学中,要努力揭示方法的思考、选择过程,并重视歧路的剖析.在解题教学中,充分暴露教学思维过程,就是要克服长期以来解题教学中存在的“题海战术”,及只讲正确解法,忽视歧路分析等,把解题教学中的思维活动,降低到只要求学生“对号入座”与机械模仿,不同程度地掩盖必要的分析、选择、归纳等思维过程的不良倾向,使学生在对习题的分析中学会思考;在物理交流对比中求得简捷;在运用中变得灵活;在疏漏后学得缜密.
通过“说题”,给学生搭建一个互相交流、互相探讨的机会,使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理清思路,弄清问题,甚至产生新的思路、新的解法.其次是通过出声思维的方法,向学生展示如何“说题”,最后建议学生按以下问题展开说明:
①这个问题的重要特点是什么?②和它相联系的知识有哪些?③是否与原有的基本题型类似?④条件能推出什么?⑤要求联系条件和结论的桥梁是什么?⑥能否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问题的本质?⑦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什么?⑧有没有更好的解法?⑨能否推广?
由于说题要讲给学生听,自己就必须去思考并始终积极参与,从而确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所学知识复习和思考,所学知识更加巩固,题型更加清晰,方法更加明确,增强了自信和自我成就感.